合同审查流程审查合同前三步走:一与合同草拟人沟通;二找合同规范模板;三找法律相关依据。
一、合同合法性审查(一)、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时,应审查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法人、个体工商户;是否是具备与签订合同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审查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的资格证明;代订合同的,要审查是否具备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证明,并审查是否在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有担保人的合同,审查担保人是否具有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
必要时进行工商登记查询。
ﻫ合同主体是否合同直接影响到合同的合法性。
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如果乙方没有相应资质,那么合同就归于无效。
审查合同主体的资格时应当注意:ﻫ1、应当区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内部职能部门的签约问题。
一般情况下,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如果具备营业执照(肯定不是法人营业执照)就具有签约主体的资格,但其是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就是诉讼中应当解决的问题,这不应当影响其签约主体资格。
而企业的职能部门就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我们在面对小企业的时候比较容易区分,但对于规模比较大,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比较多的企业可能就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引起我们在审查过程中的注意。
ﻫ2、要审查对方的营业执照及年检的情况,以了解其主体的合法性(如是否合法注册、是否存在未年检导致被吊销营业执照等)和经营范围;,要审查对方的营业执照及年检的情况,以了解其主体的合法性(如是否合法注册、是否存在未年检导致被吊销营业执照等)和经营范围,必要时应当到相关部门调查资产状况、工商登记以及不动产登记等;ﻫ3、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合同项目,要根据合同内容审查对方的资质现状,即有否获得相关资质及目前效力情况(有的资质可能失效),如经营与电信相关的业务应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资格许可证,通信建设工程需要相应资质等级等;其次,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合同项目,要根据合同内容审查对方的资质现状,即有否获得相关资质及目前效力情况(有的资质可能失效),如经营与电信相关的业务应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资格许可证,通信建设工程需要相应资质等级等;4、要对对方的履约能力进行必要评估,如根据其经营现状、以往合作情况以及其他客户评价等等因素对其履行能力及信用程度进行考量,以保证签约后顺利履行合同。
要对对方的履约能力进行必要评估,以保证签约后能够顺利履行合同。
很多情况下,合同是由一方或者双方授权代表签署的,此时应当审查代理人的资格和权限。
对于初次合作的单位,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即要对对方代理人身份、有无代理权、代理权限范围、期限等等进行必要审查,否则可能会发生没有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而导致合同效力受到置疑。
实践中,主要是看签约代表是否为单位负责人或是否有委托授权书。
需要注意的是,单位的部门或办事处是没有对外签约权的,而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签订合同时也需由法人授权。
ﻫ5、对带签和同人资格审查代为签约人有无签约权限:很多情况下,不可能都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直接签署,而是由授权代表加以签署,此时应当审查代理人的资格和权限。
对于初次合作的单位,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即要对对方代理人身份、有无代理权、代理权限范围、期限等等进行必要审查,否则可能会发生没有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而导致合同效力受到置疑。
实践中,主要是看签约代表是否为单位负责人或是否有委托授权书。
需要注意的是,单位的部门或办事处是没有对外签约权的,而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签订合同时也需由法人授权。
ﻫﻫ1、对法人的资格审查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又可以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企业法人订立合同的情况比较普遍。
ﻫﻫ下面仅以企业法人为例来说明。
ﻫ企业法人作为合同当事人所涉及的以下几个问题着重予以审查:ﻫ(1)企业法人超营业范围的合同效力问题。
ﻫﻫ企业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取决于其经营范围,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就是无权利能力和无行为能力的行为,由此订立的合同是否当然地无效呢?根据最高人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能因此而认定无效。
但是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由此可见,审查超营业范围的合同要重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当事人在合同中不违反法律规定,又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ﻫ(2)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及其工作人员超职权范围订立的合同问题。
ﻫ企业法人在对外订立总领事同时,由其法定代表人、工作人员或其他代理人代理其订立合同。
《民法通则》第63条至第68条对代理行为作出规定。
《合同法》第48条、第49条、第50条对代表人和代理人的越权代理的效力作出了具体规定。
法定代表人或者工作人员超越代理权范围订立合同的,除相对人知道越权的事实外,仍然由个业法人承担责任;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订立合同,除企业法人追认或者构成表见代理外,由代理人自负其责。
ﻫﻫ(3)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具有企业法人条件的企业应以该企业所有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有限责任。
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或当事人有约定的以外,不能追究其他法人的连带责任。
ﻫ确定法人的条件,原则上应依工商登记为准。
但虽经登记确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由其开办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法人注册登记时,投资不足的,且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在审理案件中,应判令投资方补足其投资用以清偿债务。
注册资金不实的,由开办单位在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核准登记后,开办单位,投资人或其他人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避免责任的,应依法追回。
明确了上述问题在起诉时有利于明确被告及其诉讼请求范围。
ﻫ(4)涉及企业法人工作人员犯罪的合同责任承担问题。
ﻫ企业法人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经济犯罪的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外,企业法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但他人明知企业法人的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之便进行违法犯罪而与之来往的除外。
2、对非法人资格审查(其他组织)其他组织(也叫非法人组织),是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它介于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做为法律主体的组织。
非法人组织具有限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但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ﻫ非法人组织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对外交往举债时,如其自身拥有的财产经费足以偿债时,则由其自身偿还债务,如其拥有的财产不足以偿付责任,则由其创设人进行偿付,创设人为其承担最终的连带责任。
确定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责任主体以及法事人的诉讼地位的前提是首先分清合同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3、对公民个人的资格审查1、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以及在中国从事民事活动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民法通则》将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作为公民特殊形态而纳入到自然人中。
但个体工商户具有依法登记核准的字号,并以该字号对外交往,宜可归到其他组织中更为妥当。
故本文将个体工商户归入其他组织进行分析。
ﻫ在审查合同时,自然人做为合同主体的,就要审查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适当。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为: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自己订立合同,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订立合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自己订立合同;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订立与行为能力相适应的合同。
《民法通则》第九至十三条对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合同法》第九条和第四十七条又近一步规定了自然人的行为能力的问题。
ﻫ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除了审查他们具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外,还要审查他或他们是否具备农村承包经营的能力和合伙人的资格。
ﻫ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要根据其所属国或居住国的具体法律规定和行为地国的法律规定,审查其行为能力的效力。
4、对保证人的资格审查(二)、审查合同形式是否合法应注意合同体例的适用性ﻫ合同体例通常是指合同简繁及合同各条内容排列形式。
有的合同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要涉及,有的合同力求简要;有的合同采取先有“章”,后有“条”,“条”下面是“款”,“款”下面是“项”,有的合同只有“条”、“款”、“项”,有的合同干脆就按“一、二、三┅┅ ”顺序排列。
合同体例既要视委托人要求和委托人情况而定,又要与合同所涉事项、金额、履行方式、有效期、操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相一致,即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ﻫ五、应注意合同结构的合理性合同结构是指合同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和搭配形式。
合同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首部、内容、结尾。
首部一般包括标题、合同编号、双方当事人名称、住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开户行、账号等;内容一般包括签订合同的依据和目的(常见的鉴于条款)、标的物、数量和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方式、地点和期限、违约责任、合同生效及终止、不可抗力、争议的解决方式、法律适用、保密、权利放弃、权利转让、继承者和受让人、修订、可分割性、全部协议(常见的取代条款)、未尽事宜、通知、合同正副本份数及保存、附件等;合同结尾一般包括签约单位盖章及签约单位授权代表签字、签约时间、签约地点等。
ﻫﻫ实践中,严格按上述顺序排列的合同并不多见,对一般条款或通用条款如不可抗力、争议的解决方式、法律适用、保密、通知,大部分合同均未叙述。
ﻫﻫ合同内容繁多,并无固定模式,如何编排,取决于法律顾问个人习惯、经验和对合同所涉事项的精湛理解乃至律师的心境和态度。
ﻫ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无疑是合同内容重中之重,笔者的经验是以各方权利和义务为中心编排合同其它内容,通常做法是:在对合同标的物、数量和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方式、地点和期限等合同必备条款进行叙述后,采取专章的形式对各方权利与义务进行界定,然后就是各方的保证和承诺,紧接着就是违约责任条款及争议解决方式,其他条款统统放在合同后半段或以“一般规定”作单章叙述。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能抓住重点,二是叙述方便,三是能够保证合同整体框架的协调。
ﻫ追求合同结构合理性就是要让合同整体框架协调、各条款功能互补,从而避免和减少合同条款之间的矛盾和歧义。
第一步形式审查(一)将合同文件本身分为三部分:开头(合同名称、编号、双方当事人和鉴于条款)正文(第一条至最后一条)签署部分(即双方签字盖章和签署时间)形式审查就是看一看一份合同是否具备这三部分,这三部分是否完整,是否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常见的错误有:当事人名称不一致、不完全、错误或矛盾,合同名称与实质内容不符、时间签署前后不一样,地址、法定代表人错误等。
a)(二)形式审查还要看是否附有对方营业执照、其他证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委托书等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