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语文的积累和感悟,本课设计,通过读、划、悟、写等途径,引领学生与文本一次次深入的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让学生在痛惜小村庄变迁,谴责村民无知的同时,为大自然尽情地呐喊。
让语文滋润学生的心灵,让语文成为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
1、会认九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村庄美,铺垫情感基调
1、(播放美丽的山村景色录像)导入:看着,看着,你们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声。
能否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读感受(教师配录像画面朗诵)
3、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或有哪些你不理解的地方?
4、画: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把这种美丽的景色画下来,看看,应该添加些什么(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或小朋友嬉戏等场面。
)?
[设计意图:通过图画,使学生借助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从而使文字与形象配合、课文与画面互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
]
(二)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如果,你就生活在这儿,能谈谈你的生活状况吗?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山村录像创设了美的情景,通过换位思考,把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融入一体,缩短彼此的距离,搭起学生、文本、教师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通过亲身体验后,为后来对村庄遭到无情破坏的惋惜之情的产生,铺垫情感的基调。
]
(三)谈话质疑,揭示课题
这美丽的村庄,本是人和动物的天堂,可最终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这个村庄的故事。
(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更有动力。
]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受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反馈交流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这是对文章内容的地概述,也是学生用自己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
对以后的课外阅读也有帮助。
]
第二课时
(一)课前背诵,铺垫情感
背环保的儿歌:《我扶起了一棵小树》
(二)深入文本,讨论交流(研读课文2、3、4)
导入:这个美丽的村庄,最终什么都没有了。
小村庄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4段,找出句子,仔细读读,想想小村庄的变
化。
2、相互交流:把读书的感受讲给学习伙伴听。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时,一边读,一边圈划,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3、集体交流:学生读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4、重点指导:
句子:a、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b、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读一读,在脑中想象:“裸露的土地”“不断……不断……”会是怎样的画面?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们没有节制地去砍树,树一棵一棵地倒下……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一种怎样的心情和感受?(担心的、忧虑的……)
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评评,给别人提提意见,根据别人的意见再朗读。
(3)朗读展示:指名读,小组读。
c、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比较句子:(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把这句与课文原句比较一下,两句有什么不同?试着读一读,原句在“小村庄”后面加了“,”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一个标点,通过朗读比较,感受对小村庄毁灭的沉痛、无限惋惜的感情,以及给读者带来的无限思考。
]
(3)在朗读的基础上,小结并形成板书。
5、小村庄的变化,都是有了什么而引起?(斧头)读了课文,你最想在“斧头”的前面加一个什么词?“--的斧头”只有一把吗?
怎样的斧头?(锋利的斧头)
只有一把吗?(一把把斧头、许许多多锋利的斧头、)
板书:斧头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一个问题紧逼一个问题。
学生心中的愤慨,遗憾步步递增,达到预期效果。
]
*研读第2、3自然段
1、默读,许许多多锋利的斧头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体会,想象说话(按学生的回答,先后出示句子。
)
每个句子或词中,你明白了什么?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
(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人们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顺利成章,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有了一个前提――没人管。
)
(“拎”人们那种随意的心态表达出来。
)
(“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人们没有把砍树当成一回事。
)
[设计意图:学生能通过朗读,悟出文本中所藏的秘密,胜过教师繁琐的分析。
]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板书)
你发现这句话在写法上有一个秘密?
还变成了什么?
(3)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
真得不错吗?谈谈自己的想法?(表面的暂时)
3、情境交际:小树和村民的对话(以采访的形式)
(1)再读2、3段,读着读着,村民的做法,让你们感到怎样?谈谈自己的想法。
(担忧、伤心)
(2)可是村庄的人想到了吗?没有它们从没想过,还暗自高兴,沾沾自喜。
3、小树和村民对话
想象:你就是村民,你看着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会说些什么?
你就是一棵即将被砍伐的树,你又会说些什么?(结合自备资料)
[设计意图:在这里创造性的转换角色,让树木自己站出来为自己的命运申辩,请求村民的手下留情,其实就是对村民无知,残酷行为的有力谴责。
这也是对学生的阅读,感悟、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考验。
]
4、引读第三段:你能给没喘气儿换个词儿?(接连不断)
再读读这一句,大雨没喘气儿地下,也就是一连…(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四)品味最后一段
1、观看洪水泛滥的录像
2、当洪水来临时时,村庄会是怎样的情景?人们又是怎样的?
洪水过后,又会是怎样呢?
(齐读最后自然段)
3、毁灭了村庄的就是这些锋利的斧头吗?
板书:人类
是()的人们毁了村庄。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录像,通过洪水肆虐的通过村民呼救声,让学生得出灾难的根源。
]
(五)拓展小练笔
面对这些村民,你想跟他们谈谈吗?(小组讨论后,写下来。
)
类型:(1)劝告(2)谴责(3)提建议
[设计意图: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能用不同的方式感悟文本。
我们要搭建一个让学
生敢说、能写得平台。
]
六、课堂延伸
1、激情谈话:无知的人惹怒了大自然,使自己付出了血的代价。
这给我们后人无限的思考。
请同学们看有关资料。
2、课件出示资料:
(1)中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
(2)由于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全世界森林面积在1990年-2000年的十年间每年平均减少940万公顷。
专家指出,这一现象已经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3)据法国最新一期《科学与未来》杂志报道,在过去的十年间,全世界森林自然增长及植树面积每年仅为520万公顷,而森林砍伐面积却高达1460万公顷,出现严重的“入不敷出”。
如此下去,――――(让学生填空)。
3、小结: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人类自己。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要做些什么?该
怎样做?
[设计意图:对当今森林破坏的进一步了解,使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生活中来,发出内心的呼喊:保护自然,人人有责,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
]
七、拓展阅读
《别碰我的绿树》
作业设计:
1、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2、调查了解有关环保的问题。
3、制作一张“环保”手抄报。
板书设计
|―――――――人类―――――――――――|
郁郁葱葱――〉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什么都没有
|―――――――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