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与任务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目的运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经过一定的勘查程序,去查明某个地区的地下水在天然和人为影响条件下的状态,并阐明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具体措施。
二、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1、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和污染情况;2、对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进行水量、水质评价;3、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实施意见和措施。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一、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目的:为制订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任务:概略查明区域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埋藏分布条件以及水量、水质的形成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的概略数量。
比例尺:一般<1/10万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任务:较详细地查明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
比例尺:一般>1/5万三、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目的:结合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或其他项目,对地下水的动态和均衡要素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研究,为定性或定量评价水文地质条件提供资料。
监测项目:地下水水位、水温、水量、水质以及降水入渗补给量、蒸发量、地下径流量等。
监测持续时间:1)暂时性监测网:为综合性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监测资料时,监测时间一般持续1~2年;2)永久性监测网: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长远、综合目的而进行的检测工作时,监测时间应是永久性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一、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划分的必要性1、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必须经历一个由面到点、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的过程。
2、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必须与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相一致,不同设计阶段所需水文地质资料的内容和要求是不相同的。
二、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方案不同任务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其阶段的划分一般是各不相同的;不同部门对同一任务,划分的阶段数和阶段名称也不尽一样。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把供水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1、普查阶段:概略评价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初步推断可能富水地段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详查阶段:基本查明几个可能富水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比较,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3、勘探阶段: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为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4、开采阶段:在开采动态研究的基础上,验证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水源地的改、扩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手段a一、在一般地区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时,最基本的手段有:1、水文地质测绘2、水文地质钻探3、水文地质物探4、水文地质试验5、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6、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1、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整个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
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在于初步查明调查区内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下一步勘探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等工作量的布置提供依据。
水文地质测绘必须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基础上进行。
如无地质图或已有地质图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水文地质测绘的同时进行地质测绘,这种测绘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不同勘察阶段对测绘比例尺的要求是不同的。
普查阶段:1/10万~1/5万详查阶段:1/5万~1/2.5万勘探阶段:1/2.5万~1/0.5万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与内容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1、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状况2、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其埋藏条件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4、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的资源量5、地下水水化学特征6、地下水动态特征7、构造地质体的水文地质特征8、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1、地质调查研究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与地下水贮存、分布和运动的关系。
2、地貌调查研究地貌与地下水形成和分布的内在关系。
3、地下水露头调查地下水露头直接反映了地下水的赋存情况。
4、地表水调查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5、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对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现存或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
2、水文地质物探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是应用物理方法来勘探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与寻找地下水的一门学科。
它是根据不同含水量的岩石、或不同矿化度的水体之间存在着物性(导电性、导热性、温度、密度等)上的差异,借助各种测试仪器,测量出某一深度、某一方向或某一范围内岩石或水体的物理特征值的分布状况,从而结合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推断出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性、构造和岩层含水性能的变化规律,为水文地质勘探提供依据。
3、水文地质钻探地质钻探和水文地质钻探能获得地球表层浅部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为进一步查清能源、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等的分布和储藏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地质钻探同时也是开发地下水的必然手段。
由于水文地质钻孔须具备进行抽水试验和开采地下水的功能,因此,与地质钻孔相比,它具有钻孔孔径大、施工技术复杂的特点。
一、水文地质钻探的目的1、查明含水层的数量、埋藏深度、厚度和岩性。
2、查明含水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3、查明地下水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4、查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5、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试验,以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水文地质参数。
二、水文地质钻探的任务1、按设计书要求进行钻进,采取岩芯、鉴别地层和岩性,并对岩芯进行测量和描述。
2、测量水位、水温、孔深、孔斜和冲洗液消耗量,观测并记录钻孔涌沙、气体逸出等现象。
3、进行分层抽水试验或简易抽水试验。
4、在孔内安装井壁管、过滤管,在管外回填滤料和粘土止水。
5、利用钻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或地下水动态观测。
6、利用钻孔进行地球物理测井。
7、绘制钻孔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提交水文地质钻探成果表。
4、水文地质试验抽水试验是通过从钻孔或水井中抽水,来定量评价抽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测定水文地质参数和判断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野外试验工作。
在水文地质调查中,抽水试验的目的主要是:1、测定含水层的富水性,评价抽水井(孔)的出水能力;2、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为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提供资料;3、计算抽水井的影响半径,研究抽水降落漏斗5、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一、地下水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质量的各要素(水位、流量、水温、水质及其它物理特征等),在自然因素(气候、水文、地质、生物、土壤等)和人为因素影响下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这种变化规律可以是周期性的变化,也可以是趋势性的变化。
二、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的时间(均衡期)、一定的范围(均衡区)内,地下水的数量、质量及热量的补充(流入)与消耗(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手段b在开采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时,其工作手段应有所不同,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查来说,其主要手段有:1、开采现状调查2、初始条件调查3、边界条件调查4、勘探与试验5、地下水污染调查6、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7、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程序和调查工作设计书的编写要求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1、接受工作任务2、编制调查工作设计书3、野外水文地质调查4、调查成果的内业整理1)样品的室内试验和分析2)标本的室内鉴定3)编写调查报告和绘制相关图件5、调查成果的验收和鉴定二、调查工作设计书的主要内容1、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调查区的位置、交通条件;调查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2、调查区已有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3、调查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4、计划使用的调查手段;调查工作的布置方案;调查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调查工作量及每项工作的技术要求;5、人员组织分工,经费预算,调查工作进度计划。
6、预期的调查工作成果。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一) 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包括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两方面的内容,只有水质符合要求的水量才是可供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细菌学指标及污染物存在状况等是水质评价的主要依据。
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把分析结果同国家现行颁布的各种不同目的的供水水质标准进行对比来判别水质的优劣,并根据不同地区水质背景值的差异、水资源的赋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水质标准是国家或地区根据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和保护水质、确保环境安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等原则制定的,是水质评价的依据和准则。
不同的用水目的,就会有不同的水质要求,因而就有了不同的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检测分析方法的改进和仪器精确度的提高,根据需要不定期的进行修改和补充。
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因此,在进行水质评价时,应针对不同用水要求,以最新标准为依据,不仅要考虑水质的现状是否符合现行标准,还应考虑是否有改善的可能;同时,还要预测地下水开采后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水源地的卫生防护和管理的措施。
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一、从安全饮水到健康饮水“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是第十八届“中国水周”(2005年3月22~28日)的宣传主题。
“水是百病之源”,人的疾病皆因水而起,一些代谢性疾病均与饮用水水质有关。
“水是百药之王”,人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以水为先。
安全饮水:自来水行业的崛起,通过多道工艺,消除或降低水中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
安全饮水是针对水的污染而言。
健康饮水:桶装水、管道分质供水行业的兴起,在安全饮水的基础上,同时强调水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和含量。
健康饮水是针对人体的生理需要和健康而言。
不同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健康水”有不同的理解,中国医促会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复兴认为,“健康水”应符合以下七条标准:1、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2、水的硬度适中;3、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含量适中;4、水的PH值呈微碱性;5、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6、水分子团体积小;7、水的生理功能(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