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
各人心理的不同是因为四根的配合比例的不 同。演说家是舌头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 艺术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快乐是 由于感官和对象的元素成分相同,相反就 会产生痛苦。身体中物质元素结构稀松的 人笨拙而勤劳,元素拥挤的人则血液流动 较快,容易冲动。血液中的元素混合的越 均匀,人就越聪明,反之就是笨人。
2,四根自身是永恒的,不变不动,不生不灭,并且 没有结合和分离的能力 (二)四根与万物之间的流转通过爱与恨两种力量。 爱 结合 恨 分离 万物都是爱恨在四根中发生作用的结果,爱恨的力 量此起彼伏,因此四种元素不断分离又不断结合, 因此万物处于生灭变化中。
“这个过程在人的肢体中看的很明显:有时,当精力 旺盛的时候,身体的一切部分由爱团聚成一个整体; 在另一个时候,则由残酷的恨将他们拆散,各自在 生命的边缘踟蹰。”
第二章 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第一节 智者派
n
背景
雅典民主政体繁荣期,政治活动频繁,人们热衷于演 讲和辩论,需要表表达思想的技艺:逻辑推理与语言 技巧。 智者运动推动了修辞学、逻辑学和哲学发展,但末流 智者成为诡辩家 普罗泰戈拉认为,教给人们的技艺即 "在私事中如何能把家庭料理的井井有条,在公事中如何 能在语言上行动上对城邦产生最大的影响“
第一部分 古希腊哲学
第一章 前苏格拉底哲学 第一节 米利都学派
(一)泰勒斯
(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 585/584年) 哲学观点: 1、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本原论) “始基”(arche)--又称“本 原”,指万物的根源或元素。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 论)
(二)阿那克西曼德 (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 哲学观点: 1、万物的本原是阿派朗,即“无定型”(无限者)。
(2)模仿说(象征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任何事物都是对数的模仿: 1是真理,2是意见,4和9代表正义,5是婚姻 (广义的对立关系的结果,两极的统一),7 是雅典娜女神,8是友谊与爱情,10是完满。 具体事物都是对本质的模仿,具有某种数量 关系就具有数所代表的性质。
3,矛盾的范畴表
一与多,有限与无限,奇与偶, 左与右,阴与阳,动与静,直与曲 光明与黑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
2、阿派朗充满“冷热,干湿”等对立,对立从中分离出 来,从而生成万物。
3,分离的过程就是产生的过程,万物复归与阿派朗的过 程就是消亡的过程。 3、这种产生和灭亡的过程是命运注定的,他把这叫做 “补偿原则”。
(三)阿那克西美尼 (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 哲学观点: 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 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 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火—稀散—气—凝聚—风—云—水—土—万物
第五节 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一 、恩培多克勒 鼎盛年约公元前492年—432年, 西西里岛南部的阿克拉迦人 主要思想: “首先请听真,万物有四根: 宙斯造万物,赫拉育生命; 还有爱多妞以及奈斯蒂,她 用自己珍珠泪,浇灌万灵生 命泉”
主要哲学观点: (一)四根说 1,万物的始基是水、火、土、气“四根”结合而成。万 物因四根的结合而生成,因四根分离而毁灭。万物流转, 四根不变。(物质结构方面的探讨) 2,万物不同,是因为所含四根的相对数量和排列的不同 骨头是由两分水+两分土+四分火混合而成,肌肉=四种 等量元素混合而成。 人的身体由四根构成。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 是水,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维 是血液的作用。
据说毕达戈拉斯学派有两条最能典型概 括他们思想特色的格言:“什么最智慧? ──数目”,“什么最美好?──和谐”。 在哲学上,毕达戈拉斯最重要的思想有 三点,即数本原说、和谐观念和灵魂理
二、主要思想
(一)数本源说 1,数是万物的本源。由思维的定形把握感 性的定形。但是数离不开物质,表现的是数 的关系。 2,如何产生万物? (1)物理的,科学的方式(还原论的) 一非奇非偶,是数的基础。一是万物的本源。 一是点(物理点),二是线,三为面,四为 体。产生水火土气,生成万物。
二、阿那克萨戈拉 (一)生平: 公元前500—428年,生于伊奥尼 亚的克拉左美奈 (二)主要哲学观点: 1、提出了“种子”是万物的始基 “种子”是由米利都学派(提出) 向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重要 的过度环节。
2,种子的特点:
(1)种子的在数量和种类上是无限的 (2)种子是构成事物的最小的微粒,无限小,可以无 限分割 (3)种子是“异质”的(颜色,形状,气味等) (4)"一切包含一切"
第三,存在是不变不动的 “存在物事不动的,被巨大的铁链捆绑着,它是同 一的,始终在同一个地方居留在自身之内。”
第四,存在是有定形的:圆球(空间有限)
存在不是具体的存在物,是只能靠理性和逻辑思 维来把握。 存在不是纯粹思维或精神性实体,没有超出他所 处的时代,但是是早期哲学的最高水平。
(二)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
蕴含思想: 1,“量”决定变化程度——毕达哥拉斯 2,火比气更稀薄——赫拉克利特
第二节 毕达哥拉斯派
一、生平: 毕达戈拉斯(Puthagoras,盛年约在 公元前532年)出生于靠近伊奥尼亚的 萨摩斯岛,四十岁左右搬到南意大利的 克罗顿,创立了自己的学派。由于他本 人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所以后人把他 的思想与学派其他思想家的思想统称为 毕达戈拉斯学派。
3、提出了“关于心灵(奴斯)的学说
(1)是万物中最精美的,最轻,最薄的东西。据有关 于一切事物的知识。是万物秩序的安排者 (2)努斯是与物质不同的精神性的本源 (3)努斯是单一,自身同质的,独立存在的单纯物 (4)心灵是无限的、无形的、自动的、独立的实体 (5)努斯是万物运动的能动力量,
(6)“心灵说”第一次把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具 有二元论的倾向。 “这是一道光芒开始放射很出来,(诚然它还是很 微弱)心智被认为是原理。” --黑格尔 “在此之前,我们只看见过各种思想,现在思想自 身才被当做原理”
第三节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一 、生平 鼎盛年为公元前504—501年,爱菲斯王族,拒 绝接受王位,并让给弟弟。性格高傲,孤僻, 蔑视民众。被称为晦涩哲学家。 二、主要哲学思想 (一)火本原说 1,火是万物的本源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既不是人或神所创造的,它 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 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2,火与万物的关系 火 气 水 土 万物 火因为冷熄灭转换成万物 下降的道路 万物然后又转换为火 上升的道路 上升的道路与下降的道路是同一条路(的两个 方面),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万物都转换成火,火也转换成万物,正像货 物换成黄金,黄金换成货物一样。
第四节 埃利亚学派
一 、克塞诺芬尼
Xenopha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0年 对古希腊传统宗教的批判 1,神人同形同性 2,道德 3,多神 提出作为“一”的神 1,特点:独一无二的,不变不动的,不生不灭的 (归谬法论证);无形的神,以思想统治世界 2,具有对世界的根本和最高存在原则的规定性质 3,开创理性神的传统,具有哲学的意义。
二、巴门尼德
Parmenides,鼎盛年为公元前 500年 在《论自然》一开头,他借女 神之口,提出了两条研究的 途径: “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 在”; “不存在者不存在,不可能 存在”。 第一条路被称为“真理之路”, 第二条路则是“意见之路”。
(一)存在 1,存在是对克塞诺芬尼的"一"在哲学上的展开。 实质上是以此来概括世界全体的普遍必然的本质, 一种表示世界全体统一的本性。 2,存在的特点 第一,存在是独一无二的 “存在物也是不可分的,因为它全部都是一样的, 没有哪个地方比另一个地方多些或少些,妨碍 他们联系,它整个是连续的” 第二,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论证) “存在没有过去的存在和未来的存在,整个都是 现在,作为完整统一连续的东西。”
(三)流射说、同类相知说
1,认为事物和感官都可以发出一些物质性的 “流”,感官自身有一些孔道,可以穿过极其精 细的物质性的“流”,人也是由四根构成的,感 官中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触时,感觉就 产生了。 “我们用土来看土,用水来看水,用气来看明亮的 气,用火来看耗散的火,用爱来看爱,用可怕的 恨看恨” 2,没有区分思想和感觉."智慧就是以相同对待相同, 无知是以相异对待相异”"思想等同于,或非常接 近于感觉”。 3,把感觉的运动归结为感官的生理结构。
一.普罗泰戈拉 生平:公元前490—410年,阿布德拉人,第一位 智者。 (一)主要思想 1,人是万物的尺度(《泰阿泰德篇》) “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 的尺度,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主 体意识的觉醒(相对于前苏格拉底哲学 的客体意识) Ø 感觉主义,相对主义——怀疑主义 “对我来说,事物是对我所呈现的样子; 对你来说,事物又是对你所呈现的样 子。” Ø 反对传统神本主义的人本主义 Ø 矛盾
只有对立,没有统一。 体现希腊形而上学的传统。
(二)灵魂学说
(1)毕达戈拉斯派的灵魂观具有宗教和哲学 的双重意义。 (2)“灵魂”(psukhē)是希腊哲学中的一 个重要概念,在《荷马史诗》中表示人死方 止的呼吸、生命;在泰勒斯那里表现为普遍 的生命力和活动的原则;而在毕达戈拉斯学 派那里,同一个灵魂可以流动于不同的身体, 因而开始有了个体性和独立性,虽然还不具 有完全的非物体性。
2、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永远追 不上乌龟。 3、飞矢不动——运动不存在。 4、“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证明:存在的独一无二(否定杂多的证明) 1,关于大小的论证
无限多
存在是多 无体积 有限多 连续的 间断的 2,一粒谷子与很多谷子 无限小 无限多 无限多 有体积 无限大
四,麦里梭
对巴门尼德的思想进行修正 1,巴门尼德:时间上永恒,空间上有边界 麦里梭: 时间上永恒,空间上无限 2,巴门尼德: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 在 麦里梭:感性事物是不真实的存在。 真正的非存在是虚空,运动的背景,空无一物, 因此不存在。(由二分变为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