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巨中学弘扬师德师风 拒绝有偿家教学习心得

八巨中学弘扬师德师风 拒绝有偿家教学习心得

弘扬师德师风拒绝有偿家教八巨初级中学刘海祥教育是育人的事业。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少数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不仅有损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尽管教育的课程在变、教育的模式在变,但开智启蒙、传承文明、塑造人格的教育本质没有变;尽管教育的方法在变、教师的观念在变,但甘为人梯、引领未来、为人师表的教师职责没有变。

为了教育的理想,为了理想的教育,让我们在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一、“有偿家教”违背了师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把握现实,面向未来,才能对人类历史负责!尽管“有偿家教”看起来是一个社会需求,教师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搞“有偿家教”好像也无可厚非,法律对此并没有作明确的规范。

但是,仅仅用“合法”的要求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是一切行业的底线。

身为人民教师,不仅应当模范地守法,而且应该以自身高尚的德行影响社会、引领未来。

因此,教师的主要精力应当凝聚在本职工作上,凝聚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

在这样一个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教师仍然应当坚守教育的理想,仍然应当担当起塑造社会良知的使命。

二、“有偿家教”偏离了教育的精神内核。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我们不能把教师职业单纯看成谋生的职业。

教师的职业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带着崇高的色彩:服务学生,既对学生的现在负责,也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献身教育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教师基本的生命方式。

这是教育事业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本质。

教育的使命是研究人、开发人、提升人,促进人全面发展。

要完成这个使命,主要靠人民教师的责任感,靠良心发现,靠文化自觉,靠人文怀抱。

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

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教师凝心聚力,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三、“有偿家教”异化了纯洁的师生关系。

尽管“有偿家教”只是少数教师的行为,但是它容易使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容易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蜕变为金钱关系。

教师应当是公正、纯洁、清廉的化身,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源泉,如果人民教师浑身沾染铜臭,教育的社会公信就会丧失,这对学生、对社会来说,都不是好的兆头。

如果放任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这些教师在获取个人利益的同时,可能就会渐渐淡薄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渐渐失去师生互动中纯净的情感,失去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悦和生命发展和创造的满足。

爱因斯坦说:“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

”倘若我们留给学生的印象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市侩形象,这岂不是人民教师的最大悲哀?师生关系更加异化。

不论怎么宣传家教的优越性,教师也只能吸引自己班上的部分学生登门有偿家教,对家教学生的亲和、对非家教学生的疏离往往难以掩饰,不时溢于言表。

非家教学生对教师亲疏冷暖是很敏感的,虽然不敢公开进行道德评价,但是内心的鄙夷不可避免地会在好朋友中私下交流,有的说:“老师变老板,人格换钞票,公平买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有的问:“老师可以露题,学生能不舞弊?”家教学生对因“财”施教的教师也没有感情,有的认为:“好比向小贩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价交换,谁也不欠谁的,不存在买方尊敬卖方的问题。

”有的甚至抱怨:“花了这么多钱,成绩还上不去,看样子买了假冒伪劣,倒霉!”教师不重道,学生怎么会尊师?教师之间矛盾更加复杂。

家教“市场”有限,冷门家教学科的教师长期备受冷落,有的心灰意冷,有的愤愤不平;部分热门家教学科的教师为争夺所教班级的家教“市场”而互相猜忌,明争暗斗,教书育人的团队由于少数人引入了“商业竞争”而四分五裂;个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公开攻击、贬低疑为抢生意的同事,把矛盾公开在学生面前;至于反对给自己学生搞有偿家教的教师则会因为涉嫌断人财路而立即成为猛烈攻击的焦点。

四、“有偿家教”使学生陷入“恶补”的怪圈。

知识的生成在“互动”而不在“灌输”,教育的魅力在课堂,在充满生命尊严的校园文化中。

课堂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生命的呈现。

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也就使学生失去了最好的成长空间。

有偿家教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依赖,使他们放松最为宝贵的课堂学习。

到头来,学生通过家教得到的远远赶不上课堂学习失去的,而且,这还仅仅是知识层面的缺失,学生人格层面的缺失将会随着其对外物的依赖性的增大更为令人忧虑!学生负担更加沉重。

每周4个晚上的培优班或补中、补差班集体补课,余下的晚上还得参加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家教补课,作业习题永远做不完,还有什么时间去自主学习发展个人兴趣特长?五、“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教师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而且要成为教育文化的研究者。

如何在有限的时空中开发学习者无限的潜能,如何更好地关心课堂上有效的学习活动,体现并实现每节课的教育价值?这是教育所面对的永恒课题。

具有执着追求的动力,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

时间是常数,精力也有限,追求永无止境。

少数教师搞“有偿家教”,不仅会影响本职工作,其实也透支了他们自身的健康,又怎么能有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永葆教学工作的活力呢?课堂教学更加低效。

为了体现家教的优越性,吸引家教生源,一些教师课堂上留一手,该讲的不讲,留到家教时讲。

某家长说得好,”有的老师白天本校有课,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晚上和双休日有学校安排的补课,在校外补习学校又兼了课,还要打牌,搞家教,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时间备课、钻研教学业务?作业、试卷没时间看,可叫学生代劳,备课可不能由学生代劳,不备课,上课又还有什么质量、有多少效率?”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

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凝心聚力,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倾情奉献。

尽管“有偿家教”只是少数教师的行为,但是它容易使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容易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蜕变为金钱关系。

这些教师在获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会渐渐淡薄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渐渐失去师生互动中纯净的情感。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认识:教师搞“家教”,有损师德和师表;我的学生找“家教”,我的责任未尽到。

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教师先自重,才能受尊重。

禁止有偿家教学习心得八巨初级中学刘海祥“任何教师不得从事、参与任何有偿家教,一经发现,调离岗位,情节严重的,解除聘约。

”红头文件中这样明明白白地写着,而每个学年初,校长与教师之间也都签订相关的责任状。

严格的规定、严厉的惩处,效果却几乎为零,目前小学少部分学生,中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接受着有偿家教。

原因何在呢?其一,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如今中考、高考竞争激烈,各班班容量不断增大,上课的时候老师根本辅导不过来。

而分数差之毫厘,升学就会失之千里,家长们只有让自己的孩子通过家教吃点小灶,基础牢固再牢固、成绩提高再提高了。

那么,老师又为什么如此热衷搞家教呢?一个字,老师们“穷”啊。

哪个老师不愿意在工作之余和爱人散散步、和孩子聊聊天共叙天伦,和朋友逛逛街、爬爬山享受生活。

可教师是低收入群体,辛辛苦苦一个月拿到手里不过3000元左右的工资,维持平时生活尚可,供孩子上学、买房等大宗花费根本承受不起。

马无夜草不肥,不做家教不富,做家教一个月的收入是工资的好几倍,这样大的诱惑,老师能不去干吗?强大的需求市场、热切的供应团队,家教不火才怪呢!其二,民不举官不究,法不责众。

对于有偿家教,因为太普遍,有关部门也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除非有人穷追不舍或过于猖獗才会抓个典型,大多数时候有人告发,花点钱、找找人也就过去了。

我们这里近几年处理了两起:去年,一所名校的名师进行有偿家教,被举报查证,结果取消了名师资格;今年,一位中学教师因为从事有偿家教,被调离重点中学遣送到农村中学。

但是,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从事家教的老师也只有这两个倒霉蛋,老师们心里明白,只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由此可见,一张考卷定终身的评价制度不改,家教一日不休;老师的待遇不切实提高,家教之风也只会越刮越盛。

那么,目前是不是我们就毫无办法了呢?也不是。

对于有偿家教,一刀切、三令五申禁止,根本无济于事,倒不如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把它纳入正常的良性轨道:既然都这样补了,允许学校在双休日开办一些提高班和辅导班,适当收取一些费用,这样名正言顺,教师有了一定的收入,面对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情况,能有针对性地辅导,将来成绩提高了还是自己的成绩,何乐而不为。

家长们则免去了四处奔波接送孩子的劳苦,又节省了大部分的花费;学校更可以对本校的提高班、辅导班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因为是收费办班,机制完全可以灵活一些,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班级、选择老师,这样岂不几全其美?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逐渐加快评价改革进程、减小班容量,提高教师待遇,使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能轻松愉快地生活,让教育健康地发展。

拒绝有偿家教学习心得八巨初级中学刘海祥教育是育人的事业。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们的使命要求每一位教师不仅在知识上、更要在人格上、行为上做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如果参与有偿家教,就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偏离了教育的精神内涵,异化了纯洁的师生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损害了教师的光辉形象。

教师是奉献的事业。

人类在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人们就无比崇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教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点燃了一盏盏智慧的明灯,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教师也因此被赋予了崇高的道德内涵,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无数的教师以无私的爱心和崇高的精神,抵制物欲的诱惑,坚守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我们不允许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受到丝毫的玷污。

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乐于奉献、无怨无悔是当代教师的人生追求。

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光荣而崇高的,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项开智启蒙、传承文明、塑造人格的伟大事业,它赋予我们每一个从业者的职责是:甘为人梯,引领未来,为人师表。

如果教师进行有偿家教,会给神圣的教育事业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使光荣的教师职业蒙上拜金主义的阴影,使崇高的教师人格堕入自私低俗的泥潭。

作为教师,我们真诚地希望全市的每一位同行都能有这样的认识:教师搞“家教”,有损师德和师表;自己的学生找“家教”,我的责任没尽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