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鱼的知识一、鱼儿能看见吗?通常我们见鱼眼总睁着,不眨眼,鱼是近视眼,仅能看清一米以内的东西,能看到东西的距离在15米以内。
一般人距鱼缸在一米以上,鱼只能看到熟悉的影子,但它们大多可以通过颜色和动作来辨别主人。
这就是当你走近鱼缸鱼不乱窜而别人走近就跑了的原因。
鱼眼单眼可看到180度的范围,因此在头前方形成了一双眼视野区。
在这个区域的物体鱼看得最清。
并且能感知距离。
因此鱼看你总是正面。
当它们用一侧眼睛看你时,就是准备逃跑了。
二、鱼能听见吗?鱼没外耳,但有埋在颅骨里的内耳,可以听到2~2800赫的声波,因此鱼可以听到声音,而且还可听到人听不到的超声波。
三、鱼的感觉鱼感知周围主要是靠一种特殊的皮肤感受器—侧线,不单靠视觉和听觉。
侧线位于鱼体侧的皮肤下,呈管状结构,有很多神经分部在管壁上,上面覆盖一层有孔的鳞片,侧线通过鳞片上的小孔与外界联系,从鱼的体表看,就象是许多小孔连成的细线,因此叫侧线。
侧线可以感受水波的震动频率,当侧线神经感受到水波压力是,把信息传到大脑,通过中区神经系统的分析,综合,可判断水波震荡的方向、距离及强度,从而辨别出障碍物、掠食着或可捕食的食物。
鱼眼看不到玻璃缸壁,但可通过侧线感觉到,因此鱼不会撞到玻璃。
四.鱼需要什么水温。
寒带鱼:如鲟鱼最适合水温19~22度。
高于22度,鱼的新陈代谢将出现异常,严重的引起死亡;低于19度,鱼则处于半休眠状态,影响活力。
金鱼、锦鲤等亚热带鱼最适合水温23~25度。
水温高于30度时,鱼的呼吸代谢加快,鱼体处于消耗状态,对生长不利;水温低于20度时,鱼体活性降低,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鱼逐渐进入休眠状态。
热带鱼则需要较高水温。
最合适的水温是26~30度,可忍受范围是23~35度;水温低于15度时,大部分热带鱼都会死亡。
当水温在鱼的最合适范围时,鱼体内的各种酶活性最好,消化功能、代谢能力和抗病能力处于最佳状态。
此时鱼进食积极,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
水温高于最适温度时,鱼就象发烧一样,各种代谢加快,鱼处于消耗状态,不利于生长。
当水温低于最适水温时,鱼体代谢异常,鱼缓慢游动,进食量低,抗病能力下降,严重的引起死亡。
鱼是变温动物,对鱼来讲,4~5度的变化相当于人类感受20度的温差。
水温突变,鱼体来不及适应,造成体内新陈代谢失调,机体组织受到损伤,抗病能力下降,此时很多疾病就将趁虚而入。
所以养鱼注意:瞬间温差不可超过2度,昼夜温差不可超过5度,否则鱼极易感染疾病,引起死亡。
但并不是给鱼提供完全不变的恒温就是最理想的状态,略微的温度变化会使鱼产生抗逆性,有利于锻炼鱼体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的概率。
当然,这种锻炼必须是在鱼可以忍受的范围。
五.出去旅游怎么照料鱼缸首先,在出门前对鱼缸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吸出污物,清洁过滤器,换入准备好的水,停止喂食,并检查过滤器有无毛病,(有定时器的确认正常,加温调好温度)处理好了就可出门了。
当然你要祈祷别停电:)有人问鱼食怎么办?您不必担心鱼有很强的耐饥饿性,成鱼半个月不吃都不会饿死,如果你出门前投饵过多,反而会造成水质污染,引起麻烦。
但有幼鱼最好不要长时间让它挨饿,否则会长不大、长不肥。
六.鱼生病的原因鱼剩病不外乎是由内因和外因造成。
内因多是鱼体质差,抗病力低,易受疾病侵害,这内鱼多是近亲杂交和营养不良的鱼。
外因比较复杂,主要有:1病原侵害:主要是指有害的至病菌或寄生虫被带入鱼缸,引起鱼内发病。
这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被带入(1)新购的鱼或水草未经检疫隔离和消毒处理,带有病菌,成为病原,引起整缸鱼发病。
(2)与有病的鱼使用同一工具,工具未经消毒处理,交叉感染,引起健康的鱼发病。
(3)饵料处理不当,带有病原。
(4)原来带有病菌的缸,再次使用前未彻底消毒2、水质恶化:鱼缸长期不换水,或换水量不足,会造成有机物积累,引起致病菌大量繁殖,导致鱼病发生。
3、环境不适:水温、水质不合适某种鱼的生存,或有大幅度的变化,引起鱼机体抵抗力下降,使病菌乘虚而入。
这类情况多发于新鱼购入、换水和换季时。
4、操作不当:主要指对鱼身体直接操作,如捕捞、倒缸、挤卵等操作时,因动作不娴熟或不仔细,导致鱼受惊、跳出,造成擦伤、掉鳞等,引起伤口感染。
5、营养不良:鱼的饵料中长期缺乏某种或多种物质,不仅会引起畸形,而且会造成代谢障碍,影响免疫系统七.如何预防鱼病鱼一旦发病不仅难以治愈,而且有的鱼病会很快夺走鱼的生命;有的疾病即使治好了,也会影响其外观,使其失去观赏价值。
预防鱼病主要有以下措施。
1、新鱼检疫隔离:新购的鱼最好不要直接放入缸中,先将其单独放入一隔离缸中,观察喂养一段时间,如无异常再放入缸中/如没有条件可将新鱼用盐度为3的盐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
浸泡要注意观察,如鱼有急游、浮头等现象,要立刻捞出放回水中。
2、保证喂养的质量:要按鱼的年龄、摄食量、季节、气候等情况安排合适的饵料,定时定量喂养,并要经常补充些高质量、含多种维生素的饵料,防止营养不量。
3、注意水质:要了解所养鱼对水质的要求,调节水温、水质达到合适的范围,防止鱼水土不服,不使用未经处理的水,经常检查水质,保持水体清新。
4、保持环境的稳定:注意水温的变化,防止水温大起大落,天气变化时要特别注意鱼缸水温。
换水时要注意新水与原水的温度是否相差过大,如果相差太大,应及时调整。
5、谨慎操作:对鱼的操作要轻、要稳,不可马虎急噪。
捞鱼时要下网准确,快速捞出,不可穷追猛打,使鱼紧张、疲劳。
对易受惊跳跃的鱼,捞出后用手覆盖,然后移动。
换水时不要吸到鱼,加水时不要使水流直接冲到鱼身上。
挤卵时动作要轻柔,挤卵后及时消毒。
6、避免交叉感染:对鱼缸进行操作时要清洁双手。
在病鱼缸中使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不可在健康鱼的缸中使用,消毒可用沸水或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
最好各单独一套工具,不要混用。
7、饵料处理:鱼虫等鲜活饵料要保证鲜活,并彻底清洗处理后,方可使用:最好经过冷冻处理,以杀灭大部分病菌和寄生虫。
干饲料要按要求保管,以防变质。
8、定期消毒:养鱼的用具要定期消毒,可用日光暴晒、沸水烫和药物消毒等方法。
水族箱也要定期消毒,但即使消毒工作做得再仔细,也难免有一些病原体进入缸中,因此要定期加入一些防病药物,防止鱼病爆发。
八.水质管理不当引起的鱼病1、水中氧气含量过高,达到饱和时,水中大量的氧气就会成为细小的气泡从水中溢出,附在鱼体上引起气泡病。
金鱼易患此病,且多在鱼尾处发病,主要是因为水中浮游植物过多,进入鱼体内,在光合作用下产生气泡。
表层性的鱼,如龙鱼也易患此病。
主要是水体下落高度过高产生的气泡过多和气石充气量过大,气泡浮出水面被鱼腮吸入体内,在血液中形成气泡堵塞血管,严重时引起死亡。
2、水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鱼体会出现中毒症状,导致内脏病变,引起死亡。
3、水中含有机物过多,水质腐败,不仅会引起鱼缺氧浮头,而且会使细菌大量繁殖,引起鱼眼起蒙,体表充血,烂鳍、烂鳃等疾病发生。
管理不善引起的疾病1、饵料管理不当:饵料不清洁、变质会引起肠炎等疾病发生。
投料不足会使鱼患瘦弱症(在其它网上有人说还会得跑马病,可这个我不知道)过量会使鱼患肥胖症。
2、水温管理不当:水温忽高忽低使鱼得白点和感冒。
3、操作不当:捞取操作不当,或水中放有粗糙、尖利的造景物等,会导致鱼体擦伤,引起水霉病。
4、放养密度不合理:主要指密度过大,造成鱼患小老病。
九.鱼患营养性疾病的症状通常,鱼的营养性疾病没有象其他鱼病一样有明显的发炎、充血等症状,一般都是鱼体出现不正常的形态。
如缺乏钙、磷等矿物质,鱼会出现弯体病、佝偻病;缺乏蛋白质和必须氨基酸,鱼会出现瘦弱病;缺乏B族维生素,鱼鳍会出现萎缩、撕裂等现象;缺乏其它维生素,会导致鳃、肾发炎等多种病变;脂肪和糖类过多,鱼体会过度肥胖,引起脂肪肝或高糖肝。
维生素缺乏症在喂人工饲料和单一饲料的鱼中经常出现,需仔细辨别,注意预防。
治疗鱼病的主要方法1、浸泡法:这是最常用的,及将鱼放入一定浓度的药水浸泡。
通常有2种:一种在鱼缸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药物,使鱼长期浸泡在其中,这种主要在全缸感染时用;一种是把病鱼捞出,放入装有药水的容器中短时间浸泡,这中主要在个别鱼感染或不宜在全缸下药的情况下使用。
药浴方法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寄生虫病、体表感染、肠炎等。
2、内服药饵法:这种方法是将药物拌入饵料中投喂给鱼吃,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等内脏感染及寄生虫病。
3、注射法:此法用于浸泡法和内服法无法奏效的疾病,通常采用腹腔、胸腔和肌肉注射。
大型鱼可采用,小型鱼则很难。
4、局部处理法:主要用于治疗鱼体表的寄生虫病和外伤。
如摘除体表寄生虫,在感染的伤口涂药等5、手术处理法:这个一般的鱼友就不必了,知道有就好了。
如给龙鱼治掉眼等。
药物浓度的表示最常用的药物浓度单位是“百万分之一”,符号是×10-6(晕!我不知道怎么打-6是小一码在10的右上方);或者用毫克/升表示,它的含意是1升水加入药物的毫克数;再有一种表示为百分比和千分比(%或又不知道怎么打了~~~汗!!)水温与药效药物的治疗作用一般通过某种化学反应完成的,通常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
因此,鱼缸中的水温越高,药效发挥越好。
但需注意,水温升高,使用药物的剂量就要减小,否则会引起中毒现象。
水温过高,不仅鱼难忍受,而且有些药物也会产生有毒物质,如敌百虫等。
十.水族箱用药禁忌1、在水草水族箱中,几乎不能用任何药物。
水草对药物非常敏感,很多药物都会引起水草烂根和死亡,特别是呋喃类药物。
所以水草水族箱发生鱼病,只能将鱼捞出放在其他鱼缸中治疗。
2、养有珊瑚、海葵等软体动物的鱼缸不能加重金属药物。
软体动物对重金属非常敏感,微量的就足以造成死亡。
3、对虹鱼、鳐鱼等软骨鱼类不可随意添加药物。
它们对药物非常敏感。
4、即使在纯养鱼的水族箱中加药,也要注意所加的药是否会伤害系统中的硝化细菌。
有些药物不仅会杀死有害细菌,还连硝化细菌一起杀死,造成系统崩溃,水质恶化,更不利于治疗。
一般呋喃类药物对硝化细菌伤害较小,使用其他药物就要掌握合适的浓度。
过滤系统的作用及相关基础知识(这个转自小飞虾)一、过滤系统作用主要是三个:1、物理过滤,滤材为过滤棉(粗/细)。
利用滤棉中的纤维把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废物阻隔下来。
物理过滤是过滤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滤棉常洗常换,能有效减少缸中有机物的含量,进而减少硝化系统的负担,再进而减少最终矿物质废物的产出。
忽视物理过滤的过滤配置方案,不客气的说,是把鱼缸当成化粪池了。
2、化学过滤,滤材为吸氨石、软水树脂、草泥丸、活性碳。
利用吸氨石、软水树脂、草泥丸等,通过化学的方法,去除可溶于水的有害物质,或调节PH值(酸碱度);另外,活性碳运用在过滤中,虽然它起到物理的吸附作用,但针对的仍是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在这里,认为放在化学过滤这个部分更容易理解;3、生物过滤,滤材为玻璃环、生化球、生化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