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振宇一、考试情况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
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
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容。
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
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
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
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
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振宇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一、试卷的结构分析1、容结构:本次考试容涉及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满分60分。
2、目标水平结构:根据课标和中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本次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类。
其实非选择题又包括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探究题。
另外,试题联系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要大事。
如日本“3.11”特震和海啸。
4、难度分析:本次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梯度较合理。
二、答卷情况分析1、成绩分布情况:对三个班成绩统计情况,60分以上的一共15人,其中145班8人,146班5人,147班2人。
及格人数都不到30人。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错别字严重。
如会议写成“尊议会议”,一国两“制”写成一国两“治”等。
要求平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调对学生错别字的纠正。
2)学生审题不严密,不准确。
具体体现在简答题17题中。
3)学生对有的历史概念模糊。
如探究题20题,世界格局的趋势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学生混淆了,这样失去了本不应该失去的分数,因为学生是记得这些基础知识的,只是历史概念上的混淆罢了。
4)学生联系新旧历史知识,联系中外历史有一定难度。
这次月考是学生总复习以来的第一次全方位模拟考试,学生失分严重,没有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5)学生答题不完整,语言叙述不规。
比如材料题,说明学生思维局限,不开阔,局限于老师传授给他们的东西,没有发散思维,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答不到要点上来。
6)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运用能力虽有所提高,但还须予以重视和加强训练。
三、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和反思,发现在指导学生复习时重知识结构、轻容整合;重基础知识、轻热点分析;重题型训练、轻方法总结;重布置任务、轻心理调节。
2、鉴于以上问题与不足,在这之后的教学中将:(1)加强集体备课。
(2)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将教材容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使书由厚变薄;然后,有一个知识点全方位联系相关容,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使书由薄变厚。
(3)关注热点,处理好热与冷的关系。
各类时政和社会热点是中考考察的重点。
在复习时要关注重大热点,也要关注一些冷点,因为冷与热是相对的,一些尚未有定论的热点中靠一般不会涉及,但一些具有长效性的冷点则往往是考察的重点。
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知识点,做到小切口、大容量、多角度的分析。
(4)注重能力培养,处理好思与练的关系。
要研究课标、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从中发现规律。
要加强典型例题和题型的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方法,提高对知识的迁移、归纳、分析能力。
(5)关注心理健康,处理好紧与松的关系。
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中考成绩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考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容易导致考试焦虑。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实事的调整自我期望,放松心情。
九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振宇一、试卷特点从试卷测试的容上看:1、整套试卷依据课标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没有偏题、怪题,考查的容都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大事件。
如三大、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等等。
2、试题引用图片和文字材料较为丰富,增加了试卷的可读性、灵活性,改变了单调枯燥的一问一答方式。
3、试卷考虑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一次是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把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发动鸦片战争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4、联系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要大事。
如奥运5从试卷围来看:古代史仍占据10%容,分布在选择题部分,重点考查的还是近代史部分。
从试卷难易程度来看:1、难易适中,既有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再现,也有对学生迁移能力、归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测试。
2、测试方式多样化,试卷容叙述较为灵活,对学生有一定难度。
比如问答题31题的第一小题,本来容是平时熟悉的,但测试方式换成了表格的形式,就蒙住了一部分学生,填不上来。
材料题中“对于美国历史奇迹,你有何认识?”,问答题中“说说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面……”这些叙述都较为灵活,学生理解偏差就会失分。
总之,整套试卷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又能拉开一定的距离。
最亮的地方就是重基础、重能力、灵活不呆板。
二、考试情况分析(一)、学生整体答卷情况。
1、期末测试是大型考试,学生都较为重视,态度比平常更为端正,竭尽全力答题,所以答卷整体来看是规的。
2、大多数在学习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
3、一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如对材料题29题“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欧美社会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的总特征”的回答,学生能概括出来,真是难能可贵!也很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能答出英国工业革命后发动鸦片战争,并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明新课程改革之下,一部分老师身先士卒,充当了新课改的先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答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1、错别字严重。
2、学生审题不严密,不准确。
3、学生对有的历史概念模糊。
4、学生联系新旧历史知识,联系中外历史有一定难度。
5、学生答题不完整,语言叙述不6、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模糊、混淆。
6、学生把握历史总体特征的能力比较差三、教学反思好的试卷对教学是一种良性的导向。
认真分析学生考试是老师丰富教学经验的绝好机会,是教师进步的阶梯。
通过这次对试卷的仔细分析,我感觉获益匪浅,下面说出来与大家共勉: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增强课改意识。
2、立足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答题技巧指导。
4、教学时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四振宇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400多人,其中55分以上占16.6%;50分以上占40.7%;40分以上占59.6%;不及格的占25.3%。
二、试题分析总的来说,这份试题容量大,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
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如25小题,26小题。
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选择题满分1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8--10分之间。
出错较多的是6、8、9几个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二)列举题本试题共10分,满分占到10%,大部分学生得分在5—8分之间。
年代标尺出错率较高的是C,公元前2世纪的历史事件,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不准,导致答案五花八门;填空题错的较多的是(4)小题,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蒸汽机车的设计者,大部分学生审题不清,答案写成瓦特。
(三)读图简答题本试题总分8分,得满分的学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得分在4——6分之间。
造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答题不规,如排序题,有的学生竟在图片上排;其次是抓不住主要知识点,如(3)小题谈谈对拿破仑战争的认识,很多学生答成《法典》的作用,或拿破仑的个人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本试题总分12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
第(1)(2)(3)小题90%的学生都能全对,(4)小题哪一国家在黑奴贸易中获利最多,正确答案是英国,大多学生记忆不准,错写成非洲或葡萄牙。
(5)小题30%的学生不认真审题,对黑奴贸易的过程叙述也不完整,造成失分。
个别学生知识没掌握准确,造成错误。
(6)小题学生能答道葡萄牙和西班牙,但还有多答的情况,有美国,英国等,导致出错。
(7)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答案不全,答案有三点,但大部分学生只能答出两点,答不出第一点,即种族歧视这点。
(五)材料说明题本试题共6个小题,满分15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左右,错的较多的是(2)(5)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吃不透材料、知识点把握不准。
(2)小题试题问“改革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一项?”多数学生答为“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造成失分。
(5)小题,日本、美国政府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变通,导致出错较多。
另外,(3)小题对于法律文献的作用,很多同学答成“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六)探究题这个试题满分15分,学生得分差距较大,好学生在14分左右,差的在10分以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
(1)小题出错较多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导致答案答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