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里县基本情况

龙里县基本情况

龙里县位于黔中腹地,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贵阳市的东大门和黔南州的北大门。

据《贵州图经新志》记载,龙里取境内龙架山之龙,乡里之里,而得“龙里”之名。

县人民政府驻龙山镇,辖6镇8乡,共159个村10个社区。

全县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点1775米,最低点770米。

县城海拔1080米。

世居汉族、布依族和苗族等,2011年年末总人口21.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1%左右。

【历史沿革】龙里县。

因龙架山而得名。

据《今县释名》:“以龙氏所居名”。

龙里的建置,史书记载最早见于唐代。

《旧唐书》载:贞观三年(629),置庄州,领新安等7县。

新安县治所在今龙里县城东16公里的三元镇新安堡。

《新唐书》载:贞观三年(629),“蛮州,县一:巴江。

”巴江县治所在今巴江乡老巴江村,距县城北70公里。

宋代,新安县降为羁縻县。

嘉泰元年(1201),巴江县由蛮州总管府都总管宋永高自改为平蛮郡(后称白马军),徙治所于小谷龙。

元代,新安县改书定远府。

废巴江县,以其地属顺元路。

至元二十年(1283),置龙里州,隶大龙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龙里县城。

领龙里县,治所在县城南50里(六广乡境内)。

大德元年(1372),废龙里州,改置平伐等处长官司。

废龙里县,改置龙里等寨长官所,隶管番民总管府。

明代,新安县废。

洪武初置龙里驿站,洪武五年(1372),改置龙里等寨长官所为龙里长官司,隶贵州宣慰使司。

十九年(1386),置龙里军民指挥使司,隶贵州都司。

二十三年(1390),置龙里卫,筑城,属贵州都指挥司。

二十九年(1396),升为军民指挥使司。

清顺治年间,置巴江卫。

康熙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671年12月31日),改龙里卫为龙里县,属贵阳府。

自此,龙里县相沿至今不变。

二十一年(1682),裁撤巴江卫,改置巴香里,隶贵阳府。

民国初,属贵阳府。

二年(1913),属黔中道。

民国九年(1920),废道,龙里县由省政府直属。

二十四年(1935),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二十六年(1937),改由省府直辖。

1949年,隶属贵阳专区。

1952年,改属贵定专区,1956年,划归安顺专区。

1958年,改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贵定合并为贵定县。

1961年8月,恢复龙里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制至今未变。

【行政区划】六镇:龙山镇、谷脚镇、洗马镇、羊场镇、醒狮镇、三元镇。

八乡:麻芝乡、草原乡、湾寨乡、摆省乡、水场乡、哪嗙乡、谷龙乡、巴江乡。

龙山镇,光明村,龙坪村,大冲村,冠山村,水桥村,播箕村,平地村,大竹村,莲花村,坝上村,新场村,余下村,新水村,桥尾村,摆谷六村,纸厂村,冠山社区,水桥社区,西门社区1、谷脚镇,全镇辖哨堡村、高堡村、毛堡村、谷脚村、大坡村、观音村、谷定村、王关村、岩后村、谷远村、茶香村11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109个村民组。

共1.72万人,居住有汉、布依、苗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27%。

仅供参考。

2、洗马镇,岩底村,羊昌村,新庄村,拐哈村,洗马村,白泥田村,上石坎村,台上村,大坪村,落掌村,花京村,牛场村,白果村,猫寨村,长沟村,大厂村,黄星村,洗马社区生产总值:11709.0 万元3、羊场镇、走马村,新营村,和平村,金批村,翠微村,岱林村,长寨村,木马村,营屯村,甲晃村,联合村生产总值:1680.0 万元4、醒狮镇,醒狮村,进化村,大坝村,大岩村,顶水村,元宝村,三宝村,鸡场村,小箐村,羊场司村,旧寨村,凉水村生产总值:5521.0 万元5、三元镇,6、麻芝乡,五里村、新民村、龙云村、富洪村、永合村、乐阳村、定水村、大新村、光坡村7、草原乡,所辖村:草原村,朝阳村,幸福村,高峰村,前进村,大谷村,城兴村,塘兴村,金谷村,红星村,羊蓬村,朵花村生产总值:3101.8 万元8、湾寨乡、:“毛栗村,甲摆村,场坝村,摆勺村,长萌村,上坝村,石头村,新华村,凯卡村,盘脚村”9、摆省乡,10、水场乡,水场村,高沟村,三村村,红岩村,场坝村,中坝村,鸡场村11、哪嗙乡,狗场村,关口村,乐宝村,二箐村,田坝村,顶溪村,长芽村,坞坭村,石板滩村,高枧村,新坪村,谷冰村,大谷村,凤凰村12、谷龙乡,小谷龙,大谷龙,高吏目,乐榨,小坝,林安,谷汪,谷新,龙滩,平寨,葫芦田,关庄13、巴江乡,巴江村、大路坪村、落锅村、烂田湾村、新寨村、水尾村、平坡村【宜人气候】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和舒适,日照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均温4.6℃,最热月均温23.6℃;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时数1160小时左右,无霜期280天以上。

【自然资源】水能:境内有河流、溪涧102条,大多自西向东流入贵定县境,主要有北部的清水江、南明河,中部的三元河,南部的湾滩河。

河流年径流总量在8.5亿立方米左右。

土地:龙里县土地总面积15.24万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2.45万公顷,林地7.01万公顷,牧草地5.4万公顷,水域面积0.09万公顷。

县境内有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猴子沟省级风景名胜区、喀斯特高山台地大草原等旅游景点和成为省城绿色屏障的1.33万公顷集中连片森林,201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2.9%。

矿产:县内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硫铁、赤铁、褐铁、重晶石、高岭土、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硅、钾等。

【教育事业】龙里县有中小学校(点)134所(个),其中独立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独立初级中学11所,民办学校1所,小学校点119所(个)。

2008年龙里中学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性高中。

2009年6月龙里县“两基”顺利通过国家复查。

【卫生事业】龙里县拥有卫生机构2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88张,技术人员41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1.9人。

2009年末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受益人数达16.19万人。

2009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5‰,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基础设施】水电:县内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

县城和各工业园区都建设有大型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到3万余吨。

建有变电站10座,其中,550千伏站1座,220千伏站1座,110千伏站3座,35千伏站5座。

交通运输:龙里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省城贵阳市的东大门,“南下经济通道”的重要窗口和门户。

距省会贵阳市中心33公里、龙洞堡国际机场28公里。

贵新高等级公路,210国道,湘黔、黔桂、珠六铁路复线、厦蓉高速公路和新建的贵广快速铁路等从县城穿过,连接省会贵阳的贵龙城市大道已经开工建设。

待贵广快速铁路、贵龙城市大道一旦建成,将使龙里的交通条件更进一步的方便和快捷。

基于如此优越的区位条件,使龙里成为贵阳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也将龙里纳入双龙新区规划范畴。

通讯:全县各乡镇、各工业园区、各旅游景区、休闲度假村和过境公路,均已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

宽带国际互联网、无线市话、电话会议等电信业务,种类齐全,畅通无阻;全球通、本地通、无线上网、移动梦网、手机杂志、语音信箱、彩信收发等移动通信业务,灵活多样,服务优质;特快专递、特快送汇、邮政礼仪、邮政物流、邮政储蓄、电子汇兑等服务,方便快捷,讲求信誉。

【旅游景点】龙架山森林公园:2006年全国新增的3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

公园总面积6079公顷,距龙里县城2公里。

公园地处苗岭山脉中段,山峦连绵起伏,林木繁茂葱郁,河水清澈透明,山泉冰凉甘冽,园内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被游人称为“天然氧吧”。

公园内有“贵州高原濒危植物繁育中心”、“贵州省中亚热带珍稀植物园”、“天保工程龙里林场示范苗圃”,有以龙山梨和猕猴桃为主的观光果园。

园内森林覆盖率为88%,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5种,二级保护树种71种,省级特有保护树种54种;常见的野生动物有22种(其中国家一级1种,国家二级21种)。

猴子沟景区:地处龙山镇和草原乡境内,含马格诺吉大草原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

马格诺吉大草原由五里坪、亮山坪、谷鸟坪、王寨坪等组成,总面积99平方公里,其中千亩以上草坪9个,最大的草坪是亮山坪,面积有1.2万亩。

这里拥有美丽的草原自然风光,古朴的蒙古族风情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宜人的避暑气候,既有一望无际、空阔幽深的壮阔美,也有风吹草底见牛羊的动态美,又有蓝天白云、绿草入茵、牧人策马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为自然峡谷风光,分布在草坪之间,古时因野生猕猴多,且山上峰多形似猴类,故名猴子沟。

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包括国翁、宝合冲、纸厂、鬼洞等多条峡谷。

峡谷内有500余种木本植物,覆盖率高达100%,除部分原生林外,多为次生林。

野生动物几十种,有猕猴、林獐,风光秀丽又神秘莫测。

茶香刺梨:龙里由其所处的经纬度而形成了良好的气候条件,更由于少受破坏的自然环境,使其适合种植号称“维C之王”的刺梨。

龙里县谷脚镇、哪嗙乡、醒狮镇、洗马镇、巴江乡等乡镇陆续种植了上万亩的刺梨。

谷脚镇茶香村人工种植并规范管理的7000亩刺梨,是目前贵州集中连片最大的人工种植刺梨生产地。

以茶香为中心人工种植的刺梨,盛开的花朵比野生刺梨花更加红艳不俗、鲜美夺目,连片长达10余里,是目前全省连片最长的人工培植刺梨好花生长的地方,成为美丽诱人的“刺梨花走廊”。

花开时节,周边山寨喜爱刺梨花的布依族群众总会邀约到这里赏花,感受“好花红”的韵味,常常会唱出长久难停的山歌声回荡在山中。

【人文景观】巴江平坡苗族农民画:苗族同胞在沿袭传承蜡染、刺绣的基础上进行的农民画创作,平坡村苗族农民画作品富于装饰性,具有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色彩,于稚拙中透出灵秀,于质朴中表现出热情奔放的审美效果;因其历史悠久、色彩绚丽、想象大胆、造型夸张,被美术界誉为东方的“毕加索”、“马谛斯”。

在数百人的绘画队伍中,有不识字老妇,也有教师、学生,多为女性,最大的90多岁,小的7、8岁。

她们一手拿锄头、镰刀,一手拿画笔,每当农闲她们聚集在一起“画山、画水、画自己,画天、画地、画生活”;把她们的生活劳作、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融入画中,展现她们熟悉而幸福的生活场景。

2011年,平坡近百名苗族女同胞自发组织起来,集体创作了90米长卷《锦绣苗乡》向党的生日献礼。

有人说《锦绣苗乡》是新时代苗族同胞的一部《诗经》,有人说它是少数民族的《清明上河图》,更有人说它是少数民族绘画史上的“吉尼斯”……它无疑是苗族艺术史上的奇迹,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草原苗族同胞跳月:龙里县草原乡城兴村及相邻村寨的苗族同胞自古沿袭的一项重要节庆活动。

每年正月初六至正月十二,草原乡及周边乡镇的苗族同胞身着传统节日盛装依序在草原乡前进村、幸福村、高峰村,最后齐聚城兴村跳月场举行跳月活动,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该活动历史悠久、风情浓郁、场面壮观,已被载入《中华现代节庆大辞典》和“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贵州96项主题节庆活动”之一的,每年春节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看、参与,同时也吸引着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镜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