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学情调研试题[有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学情调研试题[有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学情调研试题[含答案]第Ⅰ卷一、基础知识及课外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合计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A.襁.褓(qiǎnɡ)阐.述(chǎn)萦.绕(yíng)挑拨离间.(jiàn)B.枷.锁(jiā) 奠.基(diàn) 歧.途(qí) 暴风骤.雨(jù)C.崇.尚(chóng) 慷慨.(kǎi) 堕.落(duò) 强.词夺理(qiáng)D.毁.灭(féi) 蛮横.(héng) 绚.丽(xùn) 不修边幅.(f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瞭望缅怀自圆其说格物致知B.膏药锤击相辅相承不知所措C.矫辩诀择愧不敢当分崩离惜D.浩劫拙劣招摇撞骗行将就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王明昊同学做作业时,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

C.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当《盛世鸿姿》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会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1)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________最无耻的事情。

(2)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____ ____物体而得到知识。

(3)“江歌”案让我们明白,我们可以惩罚作恶的坏人,却对冷漠的“好人”________。

A.卑劣探讨袖手旁观B.卑鄙探察袖手旁观C.卑劣探察束手无策 D.卑鄙探究束手无策5.(2017·广州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④更:经历。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文房四宝①“文房”之名,起于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

笔、墨、纸、砚为文房所用,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

南宋初年,陆游甚至把“文房四宝”叫作“文房四士”:“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文房四士”品类繁多,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

②毛笔,据说是秦朝大将军蒙恬创制的。

实际上,湖南长沙楚墓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

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几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宝,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这是汉文帝时的产物。

毛笔的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健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

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

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整;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

毛笔产地,唐宋时期,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笔,为无上佳品。

“千金求买市中无。

”明清以后,为浙江湖州所产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③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墓》上说:西周“郡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砚石,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

后代的墨确是提烟所成,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熏加黄明和麝香、冰片等制成。

南北朝时河北易州墨就很有名,又以奚氏出品为最佳,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徽州,改进了先前的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

徽墨的特点是:“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施以五彩,精美异常。

④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麻制的纸。

东汉蔡伦采用多种材料,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

晋安帝时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

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的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

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后逐渐扩大到用楮、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

宣纸的特点是:质地棉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墨水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

古代诗人誉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

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

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⑤砚,西汉时即已使用。

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端溪,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肤。

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

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

歙砚的特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

”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

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材广泛,近年仍有镂刻工极细之艺术大砚出产。

洮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极难。

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取河泥,反复淘洗,过滤,烧制成砚。

⑥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品。

8.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打比方B.分类别 C.下定义 D.引资料9.下列与“文房四宝”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是南宋诗人陆游对“文房四宝”的吟咏。

B.“文房四宝”品类繁多,史上著称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至今仍享有盛名。

C.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一整套汉文帝时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均全。

D.融汇了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形式的“文房四宝”,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10.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宣州所产“紫毫笔”唐宋时期千金难求,“湖笔”成为文房四宝名品则是在明清之后。

B.避乱徽州的奚超父子改进了制墨方法,制成徽墨,使之“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C.宣纸“滑如春冰密如茧”,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D.歙砚与徽墨同产一地,歙砚细润如玉,扪之若婴儿之肌肤,被誉为“群砚之首”。

第II卷二、现代文阅读:(共10分)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一平天下。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条発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是不可少的。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分)1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2分)1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2分)1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文中加点的“惟一”能删掉吗?为什么?(4分)三、文言文阅读;(13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注】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注释】奚:怎么。

15.释下列加点的词。

(6分)(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4)故曰:教学相长.也( ) (5)非问无以广.识( ) (6)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 16.用“/”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1)教然后知困。

(2)君子之学必好问。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①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8.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3分)选文【甲】论述了①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②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