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蹲的练习“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
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
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教材内容:双腿蹲: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3、踏步半蹲、全蹲4、弓箭步蹲(正、旁)5、移动穿掌扑步(男)单腿蹲: 1、端腿蹲 2、掖腿蹲 3、跨腿蹲 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教材的组织范围: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
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
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
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练习:单腿前、后下腰。
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
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侧身等的碾转。
蹲后接各种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二、腰的练习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
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
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1、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2、丁字步拧腰3、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4、弓箭步涮腰(男,1-3次)5、踏步旁腰6、大踏步旁腰7、单腿重心前、后下腰8、单腿跪前、后下腰9、卧鱼10、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11、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教材的组织范围: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常用的组合如:涮腰卧鱼,穿掌扑步风火轮4、可以作为各种舞姿、大踢腿、旋转和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
三、大踢腿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
“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
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
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1、踢前腿(勾脚、绷脚)2、踢旁腿(勾脚、绷脚和向左、右转身四分之一的踢旁腿)3、踢后腿4、踢十字腿(勾脚、绷脚)5、踢蹁腿(勾脚、绷脚和带转身的蹁腿)6、踢盖腿(不转身与带转身的盖腿)7、踢紫金冠8、踢冲天炮(男)教材的组织范围:1、大踢腿是腿部超过90度较大幅度的动作。
由于运动量较大,每条腿在每一姿态上不宜连续超过8次。
用不同舞姿连接起来的大踢腿动作或左、右两腿交替做时,不宜超过24次,先采用中速音乐,之后可以采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结合每一种手的姿态单一的反复踢腿(可以原地做也可以行进做)3、然后,可以将两种姿态或两种以上的姿态组合起来进行踢腿练习。
4、常用的组合如:(1)踢前腿可接:后腿、探海、踢紫金冠,踢冲天炮、悠后腿翻身等。
(2)踢旁腿可接:斜探海、拧身探海、踏步翻身等。
(3)踢后腿或踢紫金冠可接:踢前腿、快踹燕。
(4)踢十字腿可接:踢旁腿、踢蹁腿、踢盖腿等。
(5)踢梅花腿(将踢十字腿、踢旁腿、踢前腿、踢后腿、踢蹁腿、踢盖腿连接起来,用一条腿做,每种姿态各踢1次)等。
5、连续做单一的踢腿动作或组合练习时,都可以用下列动作衔接或结束:如各种身法动作;各种姿态腰的动作;旋转和翻身等。
四、身法和步法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这种特色更多体现在身法和韵律上。
同时在各类舞蹈动作的组合中又包含着许多步法。
基本训练中腰功与腿功的动作和各类技巧动作都是与身法、步法互相依存、融会贯通的。
由于传统身法与步法的种类繁多现只能从中选择部分典型动作,作为训练演员掌握古典舞中的基本风格和韵律的教材。
同时这部分身法与步法的动作也是舞台上表演所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1、身法:(1)单山膀、踏步位(2)双山膀、丁字步位(3)顺风旗、大踏步位(4)双托掌、踏步蹲(5)托按掌、踏步位(6)山膀按掌、弓箭步位(7)斜托掌、丁字步位(8)提襟按掌、踏步位(9)小五花(不转身、带转身)(10)云手(不转身、带转身)(11)大刀花(不转身,带进、退转身)(12)双盘手(不转身,带进、退转身)(13)双晃手(小、中、大,带转身)(14)摇臂(向前、向后,带转身)(15)穿肠刺背(不转身、带转身)(16)云肩转腰(不转身、带转身)(17)燕子穿林(18)青龙入水2、步法:(1)慢进步(2)慢退步(3)圆场(慢速、快速)(4)花梆步(女,前、后、左右、原地)花梆步(男,左右)(5)错步(女,慢速、快速)错步(男,快速)教材的组织范围:1、身法与步法动作在表演中都含有温柔与刚健的双重性格。
可以选用抒情慢板或奔放的快板乐曲伴奏。
2、首先,将身法与步法中(2)至(8)项动作组合练习,以掌握手、腿、身、法、步的规律和韵律。
3、将身法、步法的动作与练腰、大踢腿、基本舞姿、旋转、翻身、跳跃等结合起来一起练习;并可组成综合性组合动作,这种练习可以使舞姿的风格更为鲜明。
五、基本舞姿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舞姿是非常丰富的,它的基本动作具有高度的雕塑性。
它不仅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也使跳跃、旋转与翻身等技巧具有强烈的雕塑性。
基本舞姿要求腿部、躯干、手臂、头和眼睛(视线)等动作有高度的协调性。
因此,基本舞姿的训练实际上也是掌握古典舞风格的手段。
由于在基本舞姿训练时往往是将一腿静止另一条腿在空中运动形成各种姿态,因此,腿与上身都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所以舞姿也可称为控制动作。
这种控制能力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材内容:1、抬前腿、旁腿、后腿(原地,带辗转的,带半环动和全环动的;或从一个舞姿经辗转或经半脚尖立变成另一舞姿)2、大射雁3、金鸡独立(原地,带辗转)4、踹燕(原地,辗转变成探海)5、探海(原地,辗转变成踹燕)6、斜探海(原地,带辗转)7、躺身旁腿 8、软踹燕(女)9、后腿侧身(原地,带辗转)10、掀身探海(女,原地,带辗转)11、拧身探海(男,原地,带辗转)12、紫金冠(女)13、老鹰展翅(男)14、商羊腿(男,原地,带辗转)15、商羊腿踹燕(男)教材的组织范围:1、基本舞姿练习可采用两种速度:大多是用徐缓慢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
其次,是用快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
2、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基本舞姿组合起来练习,即从一个舞姿到另一个舞姿。
3、组合时可以选用下列动作作为衔接或结束: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步法、旋转、翻身、中跳和大跳等动作。
六、旋转旋转动作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表现出了千姿百态。
旋转动作的技巧不仅难度较高,非常富有表现力,同时,它又可以起着巧妙的衔接作用。
这里所介绍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由于旋转的难度较大,因而要求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腰、腿基本功力和高度的协调性。
旋转时的舞姿应鲜明,也就是在旋转时要能保持住固定的舞姿。
这就要求演员要有较扎实的基本舞姿训练的基础。
因此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一至五类的训练,再开始转、翻、跳的技巧训练较为稳妥。
旋转的某些动作可以作为特技表演。
教材内容:1、平转(斜线或圆圈进行)2、反跨转(2-5圈)3、踏步掖转(2-5圈)4、跨转(男,2-5圈)5、上步掖转(女,2-5圈)6、斜探海转(女,2圈)7、探海转(2-5圈)8、后腿侧身转(2圈)9、紫金冠转(女,2圈)教材组织范围:1、旋转可采用两种速度进行练习。
初级训练阶段的小舞姿转以及大舞姿转都要求动作平稳流畅,一般多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舞姿转进入中级和高级训练阶段时要求平稳而急促,大多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练各种旋转的单一动作,反复进行。
3、在单一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将(2)至(4)项旋转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4、常用的组合有:平转两次接上步掖转两圈(女,斜线)。
掖腿转接卧鱼(女)。
掖腿转接踹燕。
涮腰接探海转。
平转接跨掖空中转(男)。
平转接旋子(男)等。
5、旋转也可以作为大踢腿,基本舞姿,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来做。
七、翻身翻身动作具有中国民族的独特风格,种类繁多,变化多样,是中国古典舞蹈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翻身动作不仅在实际中运用得较为广泛,对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训练腰部的控制力和灵活性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此外,某些翻身动作可成为特技。
教材内容:1、点步翻身(1-16次)2、踏步翻身(带跳踏步的1-4次)3、串翻身(斜线1-16次)4、吸腿翻身(1-连续3圈)5、探海翻身(女,1-4次,慢速和快速的)6、大蹁腿翻身(女)7、上步翻身8、刺翻身9、跨腿翻身10、白鹤翻身11、大蟒翻身12、盖腿翻身教材的组织范围:1、每项翻身动作在表演中都可以有两种节奏,即徐缓抒情和急促强烈。
因此,可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音乐伴奏。
训练的步骤是先慢后快。
2、首先是每个单一翻身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可将两个以上的翻身动作组合起来。
4、常用的组合有:探海翻身接卧鱼(女)。
踏步翻身2次接点步翻身7次(女)。
跳踏步翻身接大蹦子接卧鱼(男)等。
5、翻身动作可以作为基本舞姿,大踢腿,旋转,中跳和大跳组合的衔接或结束动作。
其中上步翻身,刺翻身,跨腿翻身,白鹤翻身,大蟒翻身和盖腿翻身只做一个。
单一练习后再进入组合练习。
八、跳跃跳跃是难度较大的舞蹈技巧。
它不仅要求演员有高跳的“弹跳力”,还要求跳跃富有表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固有的姿态上,仿佛将舞姿悬挂在空中一样。
为此,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舞蹈素质——体力、耐力和协调性。
一般要经过有系统、有步骤的严格训练,才能锻炼出跳跃技巧。
掌握跳跃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的训练与提高演员的腰、腿基本功力以及协调性的过程。
跳跃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三种。
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训练目的,也有不同的训练作用。
小跳:是较小的低跳,动作比较简单,其中一些动作是训练跳跃能力的基础。
另一部分动作则是舞台上的表演动作。
中跳:比小跳要加大弹跳的力量和幅度,它的训练目的和表演作用与小跳相同。
大跳:是高跳动作,技术很高。
大跳的全部动作都是舞台的表演动作。
大跳要有“助跑的动作”,如:上步(切步)和错步(追步)等。
练大跳之前需先做小跳和中跳练习。
大、中、小跳跃动作可分为双脚起双脚落;双脚起单脚落;单脚起双脚落;单脚起单脚落(换脚);单脚起单脚落(不换脚)。
教材内容:1、小跳(1)双起双落:小八字步位的小跳大八字步位的小跳丁字步位的小跳变位小跳跳空中转(男)(2)双起单落:前腿小跳后腿小跳小射雁跳小端腿跳小掖腿跳小斜探海跳(带翻身的)(3)单起双落:前腿小跳旁腿小跳后腿小跳(4)单起单落(换脚):小射雁跳后换后小跳前换前小跳(5)单起单落(不换脚,1-6次):45度前腿上的 45度后腿上的小射雁上的小斜探海上的2、中跳(1)双起双落:小八字步位中跳大八字步位中跳变位中跳劈腿中跳燕式跳端腿跳射燕跳盘腿跳(女)前双飞燕(男,1-3次)横双飞燕(男,1-3次)后双飞燕(男,1-3次)跳空中转(男,1-3圈)(2)双起单落:后腿中跳中射雁跳(原地,移动的)中斜探海跳(带翻身)(3)单起单落(换脚):后换后中跳(4)单起单落(不换脚,1-2次):斜探海舞姿的中跳抬后腿中跳3、大跳(1)双起单落:紫金冠跳(女,1-4次)(2)单起单落(换脚):凌空越(1-3次)大射雁(1-3次)剪式变身跳(1-2次)跳卧鱼(女)大赞步(男,带拧身的,斜线或圆圈进行)大蹦子(男,立身,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