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成药

浅谈中成药

浅谈中成药—呼吸系统常用药中成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ent Prescription)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固定的工艺批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可作为商品出售的中药制成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目前我国中成药剂型有40多种,既有丸、散、膏、丹、汤、胶、酒、露等传统剂型,又用片剂、颗粒剂、针剂、胶囊剂、气雾剂等现代剂型。

剂型是药物用于人体前的最后形式,剂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治病救人效果的好坏。

同样的药物,可因剂型给药途径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药物效应,如注射剂比口服剂吸收快,作用明显。

一般认为吸收速度从快到慢顺序排列,即常用剂型的排列顺序如下:静脉注射剂---气雾剂---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酒剂---汤剂---栓剂---散剂---片剂---丸剂。

相同的药物因不同的剂型和不同的给药途径,可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如双黄连口服液用于外感风热,而双黄连滴眼液则用于单纯疱疹性病毒性浅层角膜炎。

临床中成药的使用,应注意选择适合病情的剂型。

生物利用度它是中药制剂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也是评价制剂质量,开发新制剂的研究内容,是指制剂中主药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同一药物剂量相同而剂型不同,吸收到血浆中的浓度—血药浓度也不同。

同规格的药,胶囊剂和片剂,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胶囊剂比片剂要早。

说明化学上的一致性不等于疗效的一致性,要使药物充分、有效、安全地发挥作用,仅仅掌握药物的性质、药理作用是不够的,还要了解药物制剂在体内的被利用速度和程度。

药物一定成为溶剂才能被机体吸收,因此,注射剂要比固体制剂吸收快,固体制剂服用后先要崩解成颗粒剂,再溶解为溶液,然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依水溶剂---胶囊---片剂---糖衣片的次序下降。

正确选择剂型:首先,应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剂型,病有轻重缓急,剂型也要符合治疗目的。

若是重症病人,应选择药物释放速度快、奏效迅速的舌下片、注射液等剂型;若是病程缠绵不绝,需要药物长期作用,则需要选择释放缓慢、作用持久的丸剂、膏剂等剂型;若是需要特定部位给药,则应选择膏剂、包衣片、栓剂等剂型。

其次,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根据中药的四大药性,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以及进入人体后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等特性选择适宜的制剂类型,可有效达到中药制剂增效减毒的目的。

最后,应根据机型特性选择,每种制剂的剂型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选择剂型是应根据剂型特性充分利用优势加以选择,能使治疗增效。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

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

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

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

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

中医将感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

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

病人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丸,川芎茶调散等药物治疗。

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

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

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

病人可选用板兰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金莲花胶囊、柴黄清热颗粒、清开灵软胶囊等药物治疗。

寒包火型感冒病人表现为风寒感冒(表现为流清涕,大便干燥,咽部红肿,发热)和风热感冒(表现为喉痛、面红、舌苔黄等)可以靠喝苦丁茶来泻火、清热,缓解感冒的一些症状,如咽喉肿痛、头疼、眼睛肿胀等,但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还是要吃莲花清瘟胶囊等药物。

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

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

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等药物治疗。

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

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

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

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

病人可选用抗病毒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等药物治疗。

中毒型感冒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

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气虚性感冒病人表现为身体素虚,抵抗力低,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鼻流清涕,常缠绵日久不愈,或者反复感冒。

这时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应该选用补中益气颗粒。

总之,感冒病人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6.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7.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该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北豆根片(糖衣片、薄膜衣片)【成份】北豆根总生物碱。

【药理作用】主要具有镇咳、祛痰,降压和肌肉松弛作用【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用于火毒内结所致的咽喉肿痛;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后,病人可出现轻度兴奋。

【禁忌症】孕妇禁用。

清开灵软胶囊【成份】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烦躁不安,咽喉肿痛;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黄氏响声丸【成份】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

用于急、慢喉{喑},风热外束,痰热内盛,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咽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1、凡声嘶、咽痛,兼见恶寒发热、鼻流清涕等外感风寒者慎用。

2、胃寒便溏者慎用。

3、声哑、咽喉痛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心悸、胸闷、咳嗽气喘、痰中带血等,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4、用于声带小结、息肉之初起,凡声带小结、息肉较重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金喉健喷雾剂【成份】艾纳香油、大果木姜子油、薄荷脑、甘草酸单胺盐、乙醇【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消肿止痛,清咽利喉。

用于风热所致咽痛、咽干、咽喉红肿、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症。

金喉健喷雾剂可雾化吸入治疗某些疾病,如在耳鼻喉科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喉部手术后的创面修复及消炎、咽异物感等症状消除等,肿瘤放疗科用于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治疗和症状改善,其他科室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改善等。

金喉健做为雾化吸入具有一下优点:1、具有和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相当的抗菌消炎作用,但毒副作用要小的多,至今多年的临床应用还未发现有关于毒副作用的公开报道;2、雾化分子微粒更小,可到达更加深在隐藏的病变部位,吸收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效果也更加明显;3、雾化疗效更好,安全性高,更易为孕妇、儿童病人使用。

感冒清热颗粒北京同仁堂感冒清热颗粒,处方来源现载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

分为有糖型和无糖型,无糖型感冒清热颗粒在保证疗效和良好口感的前提下,服用剂量减少,投放市场后立即收到良好的效益。

该产品更适应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服用。

【成份】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药物相互作用】1、与其他解热镇痛药并用,有增加肾毒性的危险。

2、与环孢素A同用,可能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物热及粒细胞减少;可见困倦、嗜睡、口渴、虚弱感;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川芎茶调散【成份】薄荷、川芎、荆芥、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甘草【功用主治】疏风止痛。

用于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本方为治疗风邪外袭所致头痛有效方。

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证治要点。

方中药物以辛温之品为多,故主要适用于风寒头痛,对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均可应用。

对于气虚、血虚或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均非所宜。

双黄连口服液【成分】金银花、黄芩、连翘。

辅料为蔗糖、香精【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外敷可用于治疗轻度烧烫伤感染。

防风通圣丸【成分】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表通里,传统用于治疗外寒内热,表里俱实,头痛、发热畏寒、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疮痈初起的便秘发热等症。

现代临床上把防风通圣丸又进行一些引申应用。

治疗肥胖症(20-30岁肥胖女性)、斑秃、湿疹、高血压、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细菌性痢疾、多发性疮肿、副鼻窦炎、皮肤病、尿路感染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抗病毒口服液选自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主治流感、感冒,内含多种抗病毒成份,有效抑制病毒,快速吸收,快速起效,是治疗和预防流感,感冒,手足口病,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等各种病毒感染的一线用药!【成份】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

【主治功能】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病患。

清热解毒口服液【成分】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龙胆、板蓝根、甜地丁、玄参、地黄、麦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