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药处方点评培训课件

浅谈中药处方点评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要内容
一、前言
二、我院目前开展的中药处方 点评内容以及情况
三、中药处方点评实施的要点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前言
中药临床药学是中药药物与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而发展 起来的。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 和多种监测为手段,研究中药的体内作用机理,以及 如何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临床药学,就其属性来说,它是临床药学下面的 分支学科。
其研究重点是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问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临床药学的任务
参与临床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
临床治疗药物的监测
药物情报的收集与咨询服务
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的研究
临床试验力学及生 物利用度监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中药处方点评实施的要点
点评用药是否符合辨证施治的原则 点评药物配伍是否合理 点评是否超剂量用药 点评是否超时间用药 点评是否超禁忌用药 点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是否合理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点评用药处是,请否联系符网站合或本辨人删证除。施治的原 则
中药与西药 用法上有所不同
中药的使用是要 求对证
同一种病,证型 不同,用药不同 (同病异治)
不同的病,证候 相同,用药相同 (异病同治)
西药的使用是对病 什么病用什么药相 对而言比较明确。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点评用药处是,请否联系符网站合或本辨人删证除。施治的原

感冒分型
用药
风寒型感 冒
选用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伤 风感冒颗粒、九味羌活颗粒等都具 有疏风散寒作用的中成药。
风热型感 冒
选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风 热感冒颗粒、银柴颗粒等具有疏风 清热作用的中成药。
如果用错,则会加重病情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开展中药处方点评的意义
WHO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全球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死 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随着中药自身优势 的凸显,大量的成方被应用、药物品种不断增加、新 剂型不断推出及中西药联用的增多,中药的合理应用 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中药、中成药临床应用中存在 不合理应用的问题与西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处方 点评作为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的一种干预方法,对于确 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点评用药处是,请否联系符网站合或本辨人删证除。施治的原

咳嗽分 型
症状
用药
寒咳
外感风寒犯肺咳嗽。 咳嗽,痰稀色白, 宜选用杏苏散、 口不渴,或兼有头 消咳喘胶囊等。 痛、寒热
热咳
外感风热伤肺咳嗽。 咳嗽,痰黄稠,或 兼见发热、口渴、 脉浮数。
宜选用桑菊饮、 葶贝胶囊、蛇 胆川贝液等。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中药用之得当,可迅速奏效,反之,轻者浪费药品和贻误病 情,重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中成 药能否辨证用药是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的重要问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点评药物配伍是否合理
不合理配伍(配伍禁忌)主要是指某些药 物在配伍中能产生毒性或较强的副作用, 或使药物疗效降低,而不能同时服用。
二、我院目前开展的中药处方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点评内容以及情况 1、中药饮片处方点评
2、中成药处方专项点评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处方点评常见问题
点评用药是处,否请联符系网合站或本辨人删证除。施治的原则
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 则,它贯穿于中医治疗疾病的全过程以及各个方 面。 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辨 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临床应用中药的根据, 因此,要合理使用中药,必须辨证,体现中医辨证 用药的特点。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中药处方点评常见问题
7、不符合辨证论治选用中成药; 8、超剂量用药; 9、不恰当的配伍;
二、我院目前开展的中药处方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点评内容以及情况
近年来有所改善的问题: 1、诊断书写; 2、处方超7日用量; 3、未注明用法用量; 4、类似功用中成药的联合应用
1、前记中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不全 ; 2、处方中脚注未注明特殊处理方法,如先煎、 后下,烊化,包煎、另煎等 ; 3、处方超过7日用量无注明理由; 4、未注明用法服法 ; 5、开具功用类似的中成药 6、不符合辨病论治原则选用中成药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点评用药是处,否请联符系网合站或辨本人证删除施。 治的原则
针对当前使用中成药缺乏辨证用药的弊端,由卫生部颁布 实施的《全国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第一次明确提 出了“辨证使用中成药率”这一概念和要求。这一规定 对于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具 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极大地推动中成药辨证施治的进 程和普及。
主要包括: 中药与中成药、中成药与中成药的配伍禁
忌:应遵循“十八反”与“十九畏”的原则。 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 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