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货币制度: 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金银复本位制:指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中,当黄金与白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价格不一致时,市场价格高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市场价格低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不断增加,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或称“格雷欣法则”。
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消费信用: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商业汇票: 是由债权人签发给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命令后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者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回购协议: 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的证券卖给买方,同时承诺若干日后按约定价格将该种证券如数买回的一种交易方式。
金融衍生工具: 是指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期权合约: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照约定的价格向期权的卖方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相关资产的协议。
期货合约:指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买卖合约。
政策性金融:指在一国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银行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信用工具: 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货币需求:指家庭、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所拥有的财产的一种需要。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到一定的限度时,货币需求线呈水平状,表明此时的货币需求无限大,即使货币供给不断增加,利率也不会再降低。
货币供给: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是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派生存款:指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创造出来的存款。
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普遍而持续的显著上涨过程。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预期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与控制货币供给量与利率水平,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与措施的总称。
公开市场操作: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行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工资推进通货膨胀:由于工资的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二、简答:1.简要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1)涵义: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2)局限性: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商业信用所能提供债务或资金的多少取决于产业资本规模的大小);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在管理和调节上的局限(控制力薄弱,其对银行调节措施完全相反)银行信用1)涵义: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2)特点:(1)在信用规模和授信方向上均有突破;(2)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3)借贷的对象是处于货币状态的资本。
2.主要的信用形式有哪些?为什么说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原因:a.银行信用能满足小额资金、大额信用资金的需求,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b.银行信用是用货币资金的形式而非商品形式提供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c.银行信用在调剂资金上有灵活性,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a.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受制于产业资本规模的局限b.银行信用在数量,范围,期限和资金使用的方向上都大大优越于商业信用c.银行信用的风险一般低于商业信用(1)在信用规模和授信方向上均有突破;(2)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3)借贷的对象是处于货币状态的资本。
3.简要分析金融市场的功能1.资本积累功能: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2.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工具的流动,会引导和带动社会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
3.调节经济功能:微观上通过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调节。
宏观上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
4.反映经济功能: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反映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实施效果和世界经济发展动向。
4.货币市场主要有哪些子市场?(1)短期借贷市场:借贷期限通常都在一年以内。
(2)同业拆借市场: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商业票据市场:具体包括三种方式:贴现、转贴现、再贴现(4)短期债券市场:分为国库券市场和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5)回购市场:有证券交易商与投资者之间的回购交易、银行同业之间的回购交易和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中的回购交易。
(6)CDs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发行和转让的市场。
5.简述关于利率决定的可贷资金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的罗伯特和瑞典的俄林提出,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同时也抨击了凯恩斯完全否认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认为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需求量的变化。
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用公式表示为:DL=I+ΔMD SL=S+ΔMS式中:DL——借贷资金的需求;SL——借贷资金的供给;ΔMD——该时期内货币需求的改变量;ΔMS——该时期货币供给的改变量。
均衡条件为:I+ΔMD=S+ΔMS6.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该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他认为利率的高低应该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
货币的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以L1表示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那么, L1(Y)为收入Y 的递增函数;以L2表示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L2(r)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货币总需求可表示为:L=L1(Y)+L2(r)当利率降到一定的限度时,货币需求线呈水平状,表明此时的货币需求无限大,即使货币供给不断增加,利率也不会再降低,这是因为人们预期利率一定会上升,人们纷纷抛出有价证券持有货币,此时的流动性偏好无限大,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结论:货币需求随收入的变化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与利率变化呈反方向关系。
并认为,因为收入水平在短期内稳定不变,所以利率就成为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7.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边际生产效率↑→预期收益↑→投资需求↑→贷款↑→利率↑2)资金供求利率水平主要由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3)物价水平物价↑→名义利率↑4)银行成本贷款利率应高于银行的经营成本,保持合理的利差。
5)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再贴现率↑→借贷资金成本↑→市场利率↑6)国家经济政策制定利率政策必须以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重要依据。
7)国际利率水平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因而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较大。
8.简要说明我国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构成。
(一)商业银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二)政策性银行: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金融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1.保险公司2.证券公司3.基金管理公司4.信托公司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6.金融租赁公司(四)外资金融机构(五)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六)政策与监管金融机构1、中国人民银行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3.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4.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9.简述货币市场的类型。
(1)短期借贷市场:借贷期限通常都在一年以内。
(2)同业拆借市场: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商业票据市场:具体包括三种方式:贴现、转贴现、再贴现(4)短期债券市场:分为国库券市场和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5)回购市场:有证券交易商与投资者之间的回购交易、银行同业之间的回购交易和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中的回购交易。
(6)CDs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发行和转让的市场。
10.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1)现金资产:库存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款;在途资金。
以上四项资产由于具有最强的流动性,它们共同构成银行的一级储备。
2)贴现:购买票据的业务3)贷款:银行将其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定归还期限的业务4)证券投资:商业银行以其资金持有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11.简述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银行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一)自有资本:股本;盈余;债务资本(资本债券和资本票据);其他资金来源(储备金)(二)存款业务:存款业务是指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货币款项,存款人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
1.活期存款2.定期存款3.储蓄存款(三)中央银行借款主要目的:缓解自身资金的暂时不足。
1、再贴现2、直接借款(四)银行同业拆借:银行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五)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六)发行金融债券12.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二)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2、最后贷款人3、组织全国的清算(三)国家的银行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