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教程
一个周期包括3次按压和1次呼吸,历时两秒。 每分钟呼吸频率30次,按压频率90次,这
相当于每分钟有120个“动作”。
何时停止胸外按压?
有效的胸外按压配合正压通气至少 45-60秒后评估心率
心率>100次/分,新生儿自主呼吸,停止按 压,逐渐减少正压通气的频率、压力。
心率>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以4060次/分的频率正压通气。
不易疲劳,能更好地控 制按压深度。
双指法:对于小手更
加合适,方便脐静脉给 药
共同特点:对背部强
有力的支持,颈部轻度 后仰
胸外按压的部位
按压位置在两乳头 连线与剑突之间, 即胸骨下三分之一
避开剑突
胸外按压的深度
按压胸骨的深度为 胸廓前后径的三分 之一
下压的持续时间应 稍短于放松的时间
胸外按压节奏
气管导管的选择
体重(g) 妊娠周数(w) 导管内径(mm)
<1000 1000-2000 2000-3000 >3000
<28 28-34 34-38 >38
2.5 3.0 3.5 3.5-4.0
气管插管的解剖标志
插管时新生儿体位的摆放
握持喉镜的正确姿势
气管插管的步骤
稳定新生儿头部在“鼻吸 气位”。
有很小或无声音。 正压通气时胃区不扩张。 呼气时,雾气凝结在导
管内壁。 每次呼吸时胸廓对称扩
张。 胸片确认。
插入气管导管进行胎粪吸引
连接气管导管与胎粪吸 引管及吸引器。
堵住胎粪吸引管的手控 口用吸引器吸引气管导 管,边继续吸引在气管 内的胎粪,边慢慢撤出 导管。
插入气管导管进行胎粪吸引
吸球/吸引管/胎粪 吸引器
负压吸引装置 吸氧设备 8号胃管 注射器(1、5、10、
20、50ml) 婴儿复苏气囊 面罩 脉搏氧饱和度仪
氧气设备 喉镜 气管导管 带秒针的计时器 剪刀 手套 辐射保暖台 听诊器 空氧混合仪
复苏药品准备
肾上腺素 1:1000(稀释成1:10000) 生理盐水
注意: 撤出导管时,吸引时间不超过3-5秒。 如未发现胎粪,进行复苏。 如再次发现胎粪,评估心率 :
无明显心动过缓,二次吸引。 心率减慢,进行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的替代装置:喉罩气道
当面罩通气不成功,气管插管不能 进行或不成功时,可用喉罩气道。 也可用于腭裂、小下颌、大舌等畸 形患儿。
此装置不能从气道内吸引胎粪。 当需要施行胸外按压及需要气管内
给药时,推荐喉罩气道依据尚不充 分。 最好不用于高通气压力,因空气可 由喉罩周围的空隙中漏出, 不宜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
药物应用
在足够的100%氧正压通 气和胸外按压后心率仍 <60次/分,应给肾上腺 素增加心率,增加收缩压, 改善冠状动脉灌注。
当急性失血引起呼吸、心 脏功能抑制时,给予扩容 剂。
早产儿复苏用氧
早产儿容易受到高氧损 伤,不能用100%氧复苏。
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 研究证明空气复苏也不 适合早产儿。
2010指南推荐早产儿复 苏应用脉搏氧饱和度仪
和空氧混合仪。
早产儿复苏氧浓度
开始正压通气的氧浓度在空气和100%氧之 间(建议浓度为40%)。
复苏时用空氧混合仪和脉搏氧饱和度测定仪, 调整给氧浓度,使氧饱和度逐渐增加到目标 值(见下表)。
给药速度 快速,越快越好
扩容剂
推荐药物 剂量 途径 时间
生理盐水 10ml/kg 脐静脉 5-10分钟
早产儿复苏
早产儿有更多危险
皮肤薄,脂肪少,易丢失热量。 更易受到过量氧气损害。 呼吸肌薄弱,神经系统不成熟,不能进行有效呼吸。 肺发育不成熟,通气困难,易受正压通气损害。 免疫系统不成熟,易感染。 脑内毛细血管脆弱,易出血。 对失血耐受性低。
早产儿复苏需要的额外的资源
额外的训练有素的人员 环境和设备的准备
额外的维持体温的措施。 空氧混合仪、脉搏氧饱和度仪 转运暖箱
早产儿维持体温的方法
增加环境温度:25-26度 预热辐射暖台 使用便携式加热暖垫 <29周的早产儿出生后放
在聚乙烯塑料袋内 使用预热的转运暖箱转送
新生儿
如正压通气超过数分钟……
经口插入胃管以减轻胃胀气
物品:8F胃管/20mL注射 器
从口而不是鼻插入胃管 连接20mL注射器,轻轻
抽吸 取下注射器,保持胃管口
开放 用胶带把胃管固定在婴儿
正确测量胃管长度
评估正压通气效果
在有效正压通气(PPV)至少30秒后 评价新生儿心率,如心率<60次/分, 进行下一步骤:胸外按压。
早产儿辅助通气
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 分,呼吸困难、低Spo2:给 予CPAP
无足够的自主呼吸:给予 PPV
如已做气管插管:给予PEEP 如需应用PS:应先给予充分
复苏
减少早产儿神经损伤
由于早产儿脑生发层基质的存在,易造 成脑室内出血,要注意:
轻柔对待早产儿 避免头低位(垂头仰卧位) 避免过高的气道压力 逐渐恰当的调节正压通气和氧浓度 避免输液速度过快,避免高渗溶液。
正压通气
正压通气的指征:
无呼吸 或 喘息样呼吸 心率<100 次/min
肺的通气是窒息新生儿心肺复苏步 骤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步骤。
正压通气装置的类型
自动充气式气囊 气流充气式气囊 T-组合复苏器
自动充气式气囊
优点: 挤压后总是重新充盈 总是处于膨胀状态 减压阀使之不易出现过
度充气
睛上 保证面罩位置始终正确
通气频率:每分钟40-60次呼 吸
大声记数以保证每分钟40-60次呼吸 初始通气压力:20cmH2O
有效通气的表现
胸廓起伏良好 双肺闻及呼吸音 心率、氧饱和度改善
矫正通气步骤
M:调整面罩 R:重新摆正体位 S:吸引口鼻 O:轻微张口 P:增加压力:不超过40cmH2O A:改变气道
注意:静脉是最可靠的给药 途径。
建立静脉通路-脐静脉置管
无菌操作 准备脐静脉导管 切断脐带 找到脐静脉 将导管插入脐静脉 回抽见血
肾上腺素
浓度 1:10000
途径 静脉给药(只有当正在建立静脉 通路时,才考虑气管内给药)
剂量 静脉: 0.1-0.3ml/kg 气管内:0.5-1ml/kg
伦理问题
伦理原则: 自主权-尊重可能影响到他/她生命的个人选择权 友善性-有利于他人的行为 无害性-避免伤害 公平性-真诚、平等地待人
如已经进行了规范复苏,新生儿无反应,在无可 测及的心率至少10分钟后,可以停止复苏努力。
注意:应避免开始时不进行复苏,但很多分钟后 又改变计划而进行非常积极的抢救。
当氧饱度超过到95%时,停止用氧。
生后导管前氧饱和度标准值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10min
60%-65% 65%-70% 70%-75% 75%-80% 80%-85% 85%-95%
早产儿复苏氧浓度
2011年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建议:
如暂时无空气-氧混 合仪,可用接上氧源 的自动充气式气囊去 除储氧袋(氧浓度为 40%)进行正压通气
新生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前氧饱和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10min
60%-65% 65%-70% 70%-75% 75%-80% 80%-85% 85%-95%
常压给氧的方法:
气流充气式气囊或T组 合复苏器
吸氧导管 氧气面罩
注意:不能使用连接自动充气式气囊的面罩进行常压给氧!
新生儿复苏教程
Neonatal Resuscitation 第六版
淄博市中心医院产科
胎儿生理
肺泡内充满液体 肺动脉收缩 肺循环阻力>体循
环 大部分血液经动漫
导管流入主动脉
出生后……
肺扩张充气 肺泡内液体被吸收 肺动脉扩张 肺血流增加
出生后……
血氧水平升高 动脉导管收缩 血液流经肺以获得氧气
打开新生儿口腔,插入喉 镜。
轻提镜片,暴露咽喉区。 寻找解剖标志。 插入气管导管。 撤出喉镜,固定导管。
注意:整个插管过程须在30秒内完成!
根据体重估计管端-上唇距离
体重 (kg)
插入深度 (cm 端唇距离)
1*
7
2
8
3
9
4
10
*新生儿体重 750g,仅需插入6cm
确定导管位置正确
CO2检查器变色。 心率和氧饱和度改善。 有双肺呼吸音,但胃区
复苏后处理
新生儿复苏后要密切监护和管理如下问题:
肺动脉高压 肺炎和肺的并发症 代谢性酸中毒 低血压
液体管理 惊厥和呼吸暂停 低血糖 喂养问题 体温管理
非刚出生的新生儿的复苏
在新生儿期(出生后一个月内),恢复生命体征所遵 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步骤是相同的。 保暖、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刺激呼吸 建立有效通气,必要时供氧 胸外按压 药物治疗 注意:新生儿期任何时间、地点的复苏重点均为恢复充 分的通气!
新生儿复苏的特殊情况
气道阻塞:
后鼻孔闭锁
咽部气道畸形
新生儿复苏的特殊情况
气胸 X线检查可确诊。
处理 新生儿侧卧,患侧朝上 腋前线第4肋间或锁骨中线第2肋
间进针抽气 沿下肋上缘进针
新生儿复苏的特殊情况
先天性膈疝
新生儿复苏的特殊情况
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很少在出生后立即发 病,几乎所有无法成功复苏的病例都是不能 建立有效通气造成的。
缺点: 为了使肺部得到有效通
气,要求面罩必须紧贴 婴儿面部
需要储氧器才可供给高 浓度氧
不能通过面罩常压给氧
不能给予CPAP,无特 殊瓣膜不能提供 PEEP
复苏准备
组装设备 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