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期前收缩
临床表现
过早搏动可无症状,也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 频发的过早搏动可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
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早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早搏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早搏插入两次正规心 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 触诊脉搏可发现间歇脉。
室性早搏的主要心电图表现
过早搏动
定义
过早搏动(premature beat)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 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 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早搏最 常见,其次是房性。
多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房早伴差传
房早二联律伴差传
房早三联律
室早与房早伴差传的鉴别
室早其前无相关P波;房早有相关异位P波。(因房早是由于心房内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冲动,刺激心房 收缩。) 房早伴差传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波型。(由于左右束支传导速度不同,左束支较粗大,传导速度较快, 右束支细长,传导速度较慢,因此,提前的冲动落在右束支的相对不应期,形成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波型。) 室早QRS波群较宽可超过0.14秒;房早伴差传一般达不到0.14秒。 室早多有完全代偿间歇;房早多为不完全代偿间歇。(房早异位起搏点距离窦房结近,易于侵入窦房结, 如侵入窦房结,则形成不完全代偿间歇;而室早异位起搏点位于心室,与窦房结距离较远,且期间有房室 结,因此不易侵入窦房结,因此多有完全代偿间歇。)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 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QRS波时限大于0.12秒。
其后多有完全代偿间歇。
室早的分类
单形性室早:同一导联,起始部位相同,形态一致。可分为偶发(每分钟少于5个),频发。 多形性室早:同一导联,起始部位相同,形态不同。 多源性室早:同一导联,起始部位不同,形态也不一致。
间位室早:室早刚好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间,不产生室早后停顿,又称插入性室早。
R on T室早:是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T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界线,其前为有效不应期,其后为 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心室肌的兴奋性从零正在逐渐恢复到100%,而T波峰顶前20~30ms被称为心室 易颤期落入此期的室早如同导火索,可引发室颤,
病因
可发生于正常人。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 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均可引起发作,亦 可无明显诱因。 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毒性作用,缺钾以及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都可引起。 冠心病、二尖瓣病变、心肌炎等常易发生过早搏动。
发生机理
异常自律性:因某些原因导致心肌出现炎症、损伤,形成瘢痕或坏死,从而 形成异位起搏点,由此发出冲动,形成过早搏动。 折返现象:环行折返或局灶性微折返,如折返途径相同则过早搏动形态一致; 如折返中传导速度一致,则过早搏动与前一搏动的配对时间固定。 其他:平行收缩、触发激动等。
交界性早搏
起源:房室结位于心脏中心房和心室的交界处,所以也叫交界区,因此,如 果冲动形成在房室结,就叫做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的主要心电图表现
提前出现QRS-T波群 逆行性P波可以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s)、之中或之后(PR间 期< 0.20s)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变宽 间歇可完全或不完全
其他分类
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早 三联律是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早
连续发生两个室早称成对室早
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早称室性心动过速
室早
室早二联律
室早三联律
成对室早三联律
室速
间位室早
多源性室早
多源成对室早
房早主要心电图表现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可见异位P波。 QRS波群形态可正常,如伴有室内差传可增宽。
交界性早搏
交界早搏三联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