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电力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
标准
施工用电涉及所有水利工程,也是一项容易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
一旦发生事故,其性质往往很严重。
因此,规范施工用电行为,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组织重大事故隐患的制定和实施.
施工用电涉及所有水利工程,也是一项容易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一旦发生事故,其性质往往很严重。
因此,规范施工用电行为,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制定和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是预防施工用电事故的重要手段。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的规定,重大事故隐患是指难以整改,需要全部或部分停止整改一段时间才能消除,或者生产经营单位自身因外部因素难以消除的隐患。
2017年11月1日,水利部发布《水利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水建安[[2017]344号),明确了水利建设工程专项工程重大事故的判定标准——施工用电生产安全。
让我们带你去了解边肖的详细情况。
判断方法水利工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判断可分为直接判断法和综合判断法。
应首先采用直接判断法。
不能采用直接判断法的,应当采用综合判断法。
水利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可根据《隐患判定表(指南)》所列隐患的危害程度、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本单位
和工程的实际情况,补充隐患内容,按《水利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方法进行判定。
判决要求隐患判断应当认真查阅相关文字、视频资料和会议纪要,并进行现场核实。
对于覆盖面广、复杂程度高的事故,水利建设各参与单位可进行集体讨论或专家技术论证。
在判断重大事故隐患的同时,集体讨论或专家技术论证应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处理前的处理措施、处理时限和预防措施。
1.直接判断符合下列任一标准即可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SJ-Z001无特殊方案,或施工用电系统未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SL 400-2016)的3.3.1,如果施工现场有5台以上的电气设备或设备总容量为50kW以上,则应编制施工现场的电气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电气工程安装完成后,应提供完整的系统图、平面布置图等资料,由编制审批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SJ-Z002未按要求实施三相五线制或三级配电或二级保护。
施工现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专用电力线路应采用TN-S 接零保护系统,并实行三相五线制。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保护零线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零线或一次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引出,单独敷设,不得挪作他用。
“三级配电”是指主配电箱、配电箱、开关箱三级控制,实行分级配电。
“两级保护”是指主配电箱和开关箱必须分别配备漏电保护器
SJ-Z003电气设施、线路和外部电源未按规范要求采取保护措施。
根
据《水利水电工程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 398-2007),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应绝缘可靠,线路敷设整齐,接地线应按规定设置。
开关板应设有雨盖,闸刀和接线盒应完好,并配有漏电保护器。
外部电源线路主要是指现有的非施工现场专用的高压或低压配电线路。
一旦由于施工现场的限制无法达到安全距离,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在建工程(包括脚手架)外缘与外部架空线路边线之间应保持安全作业距离。
最小安全运行距离不得小于下表的要求。
在建工程(包括脚手架)外缘与外部架空线路边缘之间的最小安全作业距离
施工现场机动车道穿越架空线时,架空线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表要求。
施工现场机动车道穿越架空电力线路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当机械在高压线下工作或通过时,最高点与高压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表的要求。
最高机械点和高压线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旋转臂式起重机的任何部分或悬挂物边缘与10kV以下架空线路边缘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
施工现场开挖的非热力管沟边缘与地面外电缆沟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0.5m,对于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最小距离的部位,应采取停电作业或增设障碍物、围栏、围栏、防护网等安全防护措施,并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
SJ-Z004地下开挖工程、有限工作空间、潮湿场所等作业不使用安全电压。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 398-2007)的规定,一般场所应选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具,以下特殊场所应采用安全电压灯具:1用于高
温、导电粉尘的地下工程照明,灯具离地面高度小于 2.5m,供电电压不应大于36V。
2潮湿和容易接近的地方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24V。
3.在特别潮湿的地方、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中工作的照明电源的电压不应大于12 V.SJ-Z005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的隧道工程现场不使用防爆电器。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 398-2007),在易燃易爆场所,电气设备和线路应满足防火防爆要求。
SJ-Z006未按要求配备接地系统或防雷系统。
应满足《水利水电工程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 398-2007)中4.2接地(接零)和防雷的要求。
2综合判断满足所有基本条件的任意三个隐患的不安全状态为重大事故隐患。
基本情况1: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不完善。
(二)未按照要求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的。
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或相关人员未持证上岗。
隐患内容SJ-ZDZ001配电线路导线绝缘损坏,带电金属导体外露。
SJ-ZDZ002专用接零保护装置不符合规范要求或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
SJ-ZDZ003漏电保护器的漏电动作时间或电流不符合规范要求。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GB6829的要求。
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不大于30mA且小于0.1s分别。
潮湿和腐蚀性场所使用的漏电保护器应为防溅产品。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
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合理协调,使其具有分级分段保护功能。
SJ-ZDZ004配电箱无防雨措施。
SJ-ZDZ005配电箱无门无锁。
SJ-ZDZ006配电箱无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端子板。
SJ-ZDZ007交流电焊机未配备二次侧触电保护装置。
SJ-ZDZ008是一款多功能制动器。
每个电气设备必须有自己专用的开关箱,开关箱内应有专用的隔离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同一开关箱和开关电器不能直接控制两个以上的电气设备。
漏电保护器必须安装在开关盒内。
这就是规范要求中“一机一箱一开关一漏电”的四项安装原则。
相信经过以上介绍,对水利工程电力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有了一定的了解。
欢迎访问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