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105医院临床学院
教案(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系(部) 临床医学
课程名称感染性心内膜炎
任课班级2009级
教师姓名何传飞
解放军临床学院教案首页
(教案续页)
【病理】
一、内膜感染和局部扩散
二、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三、血源性播散
四、免疫系统激活
【临床表现】
一、发热
常见症状
亚急性:起病隐匿,可有非特异性症状、弛张性低热,常见头痛、肌肉关节痛、背痛。
急性者: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寒战高热。
突发心衰者常见。
二、心脏杂音
80%~85%的患者可闻及。
杂音强度和性质发生变化,或新杂音出现
【周围体征】多为非特异性
瘀点
指或趾甲下线状除血
奥斯勒(Osler)结节
Roh斑
詹韦(Janeway)损害
【动脉栓塞】
脑栓塞
肺栓塞
【感染的非特异症状】
脾大——急性者少见
贫血——多见于亚急性者
杵状指(趾)
【并发症】
一、心脏
①心衰主要由瓣膜关闭不全所致,主动脉瓣受损者常发生(75%),二尖瓣(50%)和三尖瓣(19%);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导致急性瓣膜关闭不全时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②心肌脓肿常见于急性患者,可发生于心脏任何部位,心肌脓肿偶可穿破.
③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由冠状动脉栓塞引起,以主动脉瓣感染时多见,少见原因为冠状动脉细菌性动脉瘤;
④化脓性心包炎不多见,主要发生于急性患者;
⑤心肌炎。
二、细菌性动脉瘤
四、x线
肺部多处小片状浸润阴影提示脓毒性肺栓塞所致肺炎。
左心衰竭时有肺瘀血或肺水肿征。
主动脉细菌性动脉瘤可致主动脉增宽。
细菌性动脉瘤有时需经血管造影诊断C‘I’扫描有助于脑梗死、脓肿和出血的诊断。
五、心电图:偶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或房室、室内传导阻滞,后者提示主动脉瓣环或室间隔脓肿。
六、超声心动图
赘生物、瓣周并发症
【诊断】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可诊断本病。
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鉴别诊断】多样化,又缺乏特异性
亚急性者应与急性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左房粘液瘤、淋巴瘤腹腔内感染、结核病等鉴别。
急性者应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肺炎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鉴别。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制定了感染性心内膜的Duke诊断标准,
两项主要诊断标准
一项主要诊断标准和三项次要诊断标准
五项次要诊断标准
主要诊断标准:
①两次血培养阳性,而且病原菌完全一致,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②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或新的瓣膜关闭不全。
次要标准:
①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②发热,体温≥38C;③血管
现象:栓塞、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瘀点以及Janeway 损害;④免疫反应: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及类风湿因子阳性;⑤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⑥超声心动图发现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治疗】
一、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①早期应用,在连续送3~5次血培养后即可开始治疗;
②充分用药,选用杀菌性抗微生物药物,大剂量和长疗程
③静脉用药为主,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
④病原微生物不明时急性者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亚急性者选用针对大多数链球菌(包括肠球菌)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