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分类知识.ppt

图书分类知识.ppt


5.3按语言文字特征,如中文、英文、日文、俄文…
5.4按读者对象特征,如青年、少儿、盲人、 成人 等。
5.5按文献责任者特征,如著者、编者、译者
由于文献信息的任何一种属性都可以作 为划分文献的依据,因此,对于某一类文 献也就可以连续、逐级进行区分。
6、文献分类的意义及作用
6.1 分类的意义
科学著作―考虑主题和学科,重主题

内容轻写作方式
文学作品―先区分国家和体裁,重

写作方式、轻主题内容


3. 前后一致 学科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书
归入一类,同书一致。

4. 位置固定
当一书被确定了恰当的类目之后,记下 标记类目的号码,以供编目、组织分类目 录、排架、图书加工使用。
C――社会科学总论 是人类社会活动 的知识总结,研究各种社会现象。
N――自然科学总论 是人们在改造自然 中获取的知识,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物 质和现象。
Z――综合性图书 含内容庞杂、类无专 属,置于最后。如:丛书、百科全书、辞典、
年鉴、目录(文摘)
22大类: A――马列、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
4.分类号码组合形式
为了每种文献标注一个完整的分类号, 有的可以从表中直接选择,还有一部分是 由若干离散的分类号组合而成,更为集中 地反映文献特征。主要有:
◇需用复分表进行细分时,其复分号直接 加在主表类号之后即可。

如《哲学辞典》B-61

《基础医学题解》R3-44
……..
4.1按图书的本质属性--学科内容为主 要标准
4.2按图书的其它属性--如体例、地区、 时代、人物、文种、开本等为辅助标准。
如《哲 学 辞 典》

主标引 辅标引
5.分类分析
5.1按学科内容特征,如哲学、历史、生物、医学
5.2按出版类型特征,如印刷型――图书、期刊
声像型――录音、幻灯

缩微型――胶卷、胶带
散文 民间文学 儿童文学 外国文 学
J――艺术 绘画 书法 雕刻 摄影

音乐 舞蹈
K――历史、地理 各代历史 传记

地理
自然科学类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 数学 力学 物理 化学
P――天文 科学 天文 测绘 地球科学

气象 海洋
Q――生物科学 细胞生物 遗传学 生

理学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

生物学 生物工程学




R――医药、卫生
R1卫生学 R2中医学 R3基础医学 R4临床医学 R5内科学 R6外科学
R71妇产科学 R72儿科学
R73肿瘤学 R74神经精神病学
R75皮肤、性病学 R76耳鼻喉科学 R77眼科学 R78口腔科学 R8特种医学 R药学
归类---根据它的学科内容,按一定的 分类 体系,把它分入适当位置,即是归 类。
3.分类的概念
3.1分类的工具:是事先确定好的逻辑分类系 统,即各种分类表:人大法、科图法、 资料法、中图法。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中图法》。
3.2分类的对象:是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各种 印刷型和非印刷型资料,如图书、期刊 光盘、磁带、声像资料等。
S――农业科学
T――工业科学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
Z――综合性图书 包括:丛书、百科全书

辞典、全(选集)、年鉴 目录(文
摘)
五、体系分类特点
1、各种事物的概念(类目)按照知识 分类与逻辑关系进行:纵向隶属、横向并 列的方式编排。
如:文学类:
如:TP3计算机 B83美学等
第三节 图书分类工作与方法
图书分类工作是揭示藏书和组织图书 的一种手段。图书分类工作的好坏,直接 影响藏书的组织和读者服务质量。
一、图书分类工作的要求 1. 归类正确 是指所确定的类目和分
类号码要能正确反映出图书的内容特点。
2. 反映充分 对于内容涉及多个学科 门类的图书,在图书分类时对不内容的图 书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00--马列、毛泽东思想

10--哲学

20--社会科学

50--自然科学

90--综合性图书

3.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 图法》,属体系分类表 ,是以知识分
类为基础,按照从总――分、从一般 ――特殊、从低级――高级、从简单 ――复杂的逻辑次序,层层展开各门 学科知识的类目排列表。
号。分类号码有2种:
单纯号码――只用阿拉伯数字作类号,

如《科图法》00、01、05….
混合号码――字母+数字组成类号,

如《中图法》R47、I26、B84….
注: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 对工业技术给出的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数
字组成类号。

如《计算机教程》TP3-43
职能符号 除以上两种号码外,《中图法》 还有表示某种特定意义的并有一定助记作 用的符号。
◇主表已列出专类者,不得再用复分表细分。

如《自然科学辞典》 N61

而不是 N-61
◇一书如有加两种复分号的可能时,只能依据其 主要内容形式采用一种。
如《化工目录手册》入TQ-63

而不是TQ-63-62

(目录 手册)
◇复分表不能单独使用。
如 -05 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应 R-05 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分类法的发展阶段
1.西汉时期的《七略》,故称六分法, 以学科知识内容为分类标准,贯穿的是尊儒 思想,符合当时实际情况,是我国第一部图 书分类法。
体系为:略――种――家(共有38个小 类)
《七略》:辑略(序论、不分书)、六艺略、 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2.清朝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是 以经、史、子、集四分法为纲,纲下再分 目。分类体系是:
横向并列:I21―I22―I23―I24―I25
纵向隶属:I24

I247

I247.5
2、类目与号码标识,都在表中确定或 大部分确定,并可采用复分、仿分、类号 直接组配方式揭示复合主题。
如《文学手册》I-62―复分
《随笔》I267(当代作品) ―仿分

仿I266分(随笔、游记、书信)
其一,揭示文献信息的知识单元、主题内容、出版物 的类型、作者的观点,以便于管理与利用;
其二,通过划分与归类将相同主题内容、出版物类型 及读者对象的文献集中在一起;
其三,将众多的文献纳入学科分类体系,为建立分类
检索系统创造条件。
6.2分类的作用
·组织藏书(分类排架)

·编制检索工具(组织目录或编制索引)
4.给分类号 号码构成要完整,不能漏掉或

多给一个符号。
5.核对目录
三、图书分类的基本原则
1. 按学科性质归类 以图书主题内容所属的学 科性质为主要标准。
如《烟草栽培》《烟草工艺学》
6.3分类的任务
◇揭示每种图书内容的学科性质和其它 特征。
◇同其所同、异其所异,即把学科性质 相同的图书聚在一起,不同的加一区 分。
◇根据各类图书之间的关系,将图书馆 的藏书组成一个体系。
第二节 分类法的形成
一、编制原则
1.思想性原则
立类、列类必须以马列、毛泽东为指导,类 名要体现出思想性。
1.2 详表 是分类法的正文,亦称主表、 正表。它是由各级类目组织而成,是类分图 书的实际依据。

2. 辅助表 又称复分表,有三种形式:
◇通用复分表―适用整个类目表,共有6种
◇专类复分表―适用于某一(仿分表)―利用某一类的子目作为进一

步复分的依据

3.标记符号 又称分类号码,是分类表类目的代

社会科学类
C――社会科学总论 社科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人口学、管理学、人才学
D――政治、法律
E――军事科学
F――经济学
G――文化、教育 G2知识传播;G25图

书馆学 G3科学研究;G4教育;

G8体育
H――语言、文字 语言学 汉语 少数民

族语言 外语
I――文学 理论 戏剧 小说 报告文学
《简明经济学辞典》入F-61:Z38 ―类号组配

Z38:F-另作互见

3、按学科和专业性质集中文献,为读者 提供按类查找。
如 《中国人物传》入K825/828各科人物(中国) 《各国人物传》入K833/837 (亚…美洲)
4、体系分类使用的是字母+数字为检索
标示,便于实现国际标准化。其标示符号 既可用于组织分类目录,也可用于排架。
着一组在性质上相同或相近的事物。 类---是由分类标准所决定的。 类名---每个类目必须给予相应的名称来表
示该类的固有性质。 (如文学类,以体裁属性将文学作品区分
为小说、诗歌、戏剧等)。
2.分类的两层含义:分类和归类
分类---就图书馆整体来讲,“同其所 同、异其所异”,将学科内容不同的图 书区别开来,将内容相同的联系在一起、 相近的集中起来,整理成有条理的系统。
2.科学性原则
以科学分类为基础和情报检索的特点 ,处理 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如:《计算机心理学》入TP3-05

学类)
或 B849:TP3 (应用心理

3.实用性原则
◇使用范围上,既符合综合馆又符合专 业馆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