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处理常规方法

地基处理常规方法

地基处理常规方法介绍及设计、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地基处理的目的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对不能满足建筑要求的地基(包括软弱地基和不良地基,如软粘土、冲填土、杂填土、饱和粉细砂、湿陷性黄土、泥炭土、膨胀土、冻土、盐渍土、岩溶等)进行改造,以增加其强度、稳定性,减少地基变形,消除液化性。

经过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不同的地基土有不同的工程特性,不同建筑物对地基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处理的目的和处理方法是有别的。

地基处理按处理原理和作法大致可分为排水固结法、振密挤密法、置换及拌入法和加筋法四大类。

二、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不良地基处理方法可归纳为十三类,见下表。

类型处理方法适用范围
换填垫层法砂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工业及民用废渣垫层厚度不超过3m的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暗沟
预压法堆载及真空预压、降水预压、联合预压大厚度淤泥、淤泥质土及
饱和的冲填土
强夯、强夯置换法动力固结砂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
与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
振冲法
振冲挤密与置换振冲置换适用于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杂填土,振冲挤密适用于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
砂石桩法振动或锤击成桩松散砂土、粉土、素填土、杂填土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振动沉管灌注,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
素填土、淤泥质土
夯实水泥土桩法冲击、沉管、螺旋钻探及人工洛阳铲成孔地下水位以上的
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处理深度小于10m
水泥土搅拌法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外渗剂进行深层搅拌成桩,分干、湿两类方法处理深度不大于15m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
高压喷射注浆法用单管法、双重管法、三重管法进行高压旋喷注浆(水泥或化学浆液)高强度、高变形要求的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黄土的地基处理或托换、纠偏工程
石灰桩法螺旋机械、沉管或人工洛阳铲成孔灌入生石灰块经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复合地基深度不大于10m的饱和粘性土、
淤泥、淤泥质土、
素填土、杂填土
土或灰土挤密桩法振动或锤击沉管成孔、冲击成孔后分层夯填素土或灰土成桩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
素填土、杂填土
柱锤冲扩法冲击成孔、填料冲击成孔、复打成孔、分层灌入填料、分层夯实成桩素填土、杂填土、粉土、
粘性土、黄土
单液硅化法、减液法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加固的化学方法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
10-4~10-5cm/s的湿陷性黄土
新方法(组合型地基处理方法);
1)复合力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大厚度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承载力要求高、工期要求快的工业与物流场地。

2)管井降水动力预压固结联合法:适用于大面积吹填砂类土下为砂性土与淤泥质土互层的工业与物流场地。

3)高速夯击法:适用于处理深度7m以内砂土、素填土、杂填土、粉土,对周围建筑物有严格振动影响要求的场地。

三、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一个优化的合理的地基方法的选择,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工程资料的搜集,包括
1)准确的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
2)地面建筑物类型及对地基土的强度、变形要求;
3)地基处理的周围环境;
4)添加的材料条件与价格;
2、深入的地基处理工程条件分析,分别从加固机理、适用发威、预期效果、材料来源、机具条件、施工进度要求,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根据地基土的岩土工程条件、地下水状态、建筑物结构类型、使用荷载大小、变形要求等多方面进行不同处理方法的工程分析
3、全面的技术、经济对比,包括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实施难度、效果与效益、时间的相关性、性价比等。

4、均质地基和复合地基
地基处理大致可分为两类后果,一为均质地基,一为复合地基。

所谓均质地基是对天然地基土进行整体加固处理,使地基土强度普遍得到提高,在平面上处理效果大体一致,地基土趋于均匀。

其处理方法有各类排水固结法、换填法、动力固结法;而复合地基则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各类桩体型式的竖向增强体,而桩体之间的土体保持原状,荷载由桩体和地基土共同承担的人工地基,如碎石桩复合地基、搅拌桩复合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石灰桩复合地基、灰土桩复合地基等等。

这是地基处理方法选择中应当首先考虑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