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暂行办法2013-06-05 | 阅:1 转:26| 分享修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暂行办法时间: 2008-10-20 15:40:13 |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保全力度,提高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有效化解经营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章制度,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对象是四级分类的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
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是指《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国税发[2000]101号)第四十五条第三、第四、第五款分别认定的贷款类别。
第三条用央行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以及其他不良资产清收管理参照此办法执行。
第四条不良贷款清收管理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范管理、有效运作、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绩效挂钩的原则。
第二章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标准第五条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包括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保全和以资抵债。
第六条不良贷款清收是指不良贷款本息以货币形式净收回。
清收的标准为:(一)以现金、银行存款收回不良贷款本息;(二)票据兑付或贴现后、有价证券变现后收回不良贷款本息;(三)收回的抵债资产当即变现,全部或部分冲减不良贷款本息。
第七条不良贷款盘活是指通过对企业债务重组、注入资金等方式,增强债务主体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或通过借新还旧等形式,使贷款形态由不良转为正常。
不良贷款盘活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债务主体合格,社企关系正常;(二)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且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盈利能力较强,或较以前亏损大幅下降;(三)企业按时支付当期利息,落实贷款本金及原欠利息还款计划并按期偿付。
如有新增贷款,企业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四)有足值有效的抵押、质押或保证担保;(五)属于周转性贷款;(六)符合有关贷款操作规定和审批程序,并重新办理了贷款手续。
对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小额欠款不适用盘活的形式清收。
第八条不良贷款保全是指在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一部分或全部丧失的情况下,重新落实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
保全的标准为:(一)原悬空或有法律纠纷的贷款重新落实了合格的承贷主体;(二)原担保手续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贷款或原不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重新办理了合格有效的担保手续;(三)原已失去诉讼时效的贷款重新恢复了诉讼时效。
第九条以资抵债是指在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依法或协议取得借款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合法有效资产,用于抵偿借款人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行为。
以资抵债的具体程序、办法和标准等按《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章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组织形式第十条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组织形式包括岗位清收和责任清收。
(一)岗位清收是指农村信用社设置专门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岗位,配备专门的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人员,负责辖内不良贷款的现金清收、盘活、保全、接收抵贷资产等项工作。
岗位清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形式:1、委托集中清收(以下简称“集中清收”)。
即由县联社成立或指定专职机构接受辖内信用社委托,通过协商、或依法提起诉讼等手段,集中负责辖内信用社委托的,除信用社自行清收以外的所有不良贷款的现金清收、盘活、保全、接收抵债资产等项工作的行为。
2、自行组织清收(以下简称“自行清收”)。
即由信用社自行负责信贷质量相对较好,清收难度不大,或不良资产数额不大,清收费用较低,以及逾期贷款的现金清收、盘活、保全、接收抵债资产等项工作的行为。
实行一级法人的县联社组织的不良贷款清收属于自行清收性质,但应参照集中清收的办法管理。
岗位清收的具体组织形式,由县联社根据当地实际自行确定。
第十一条实行委托清收的不良贷款清收管理人员主要是指县联社组织安排或通过内部竞聘、双向选择的方式在全辖范围内聘用的专职清收人员。
聘用后人员工资关系不变,人员考核由不良贷款清收机构(以下简称“清收机构”)负责。
造成不良贷款的原责任人,应负责任不变,并积极协助清收机构清收其责任贷款。
第十二条责任清收是指由形成不良贷款的责任人负责该笔不良贷款的现金清收、盘活、保全、接收抵债资产等项工作的行为。
第十三条责任清收不因实行岗位清收而免除。
责任清收人员在积极承担清收责任的同时,应当配合岗位清收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不良贷款清收。
第十四条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实行理事长或主任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责任制。
县级以上联社的风险资产管理部门是负责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对清收机构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工作调度,对清收人员的工作监督、考核和管理。
业务发展、人事、财务会计、稽核和科技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分别负责不良贷款的责任认定,以及资金、财务、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第十五条清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受县联社的指定或接受辖内信用社的委托,清收不良贷款本息和其它不良资产,主要包括:(一)负责接收双呆贷款本息的清收和管理;(二)负责接收已核销呆账贷款本息的清收与管理;(三)负责接收专项票据置换贷款本息的清收与管理;(四)负责长期投资形成的其他不良资产的清收。
第十六条下列不良贷款经信用社与清收机构协商,可不纳入集中清收范围,仍由信用社日常监督管理:(一)借款人、担保人均已死亡的个人及个体工商户贷款;(二)借款人失踪,对保证人进行追索后剩余的贷款;(三)企业破产,信用社参与清算后剩余的贷款;(四)信用社已依法追索,借款人无可执行财产的贷款;(五)其他信用社、清收机构双方认可无法清收的贷款;(六)信用社负责自行清收的其他贷款。
第十七条不良贷款清收机构的权限:(一)以资抵债的,由清收机构提出申请,取得委托信用社同意,然后按《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二)通过诉讼程序清收的,由清收机构提出申请,取得委托信用社和资产管理部门同意,并报理事长或主任审定;(三)盘活不良贷款,由清收机构提出申请,取得委托信用社同意,再按信贷授权和省联社的信贷管理规定执行;(四)保全不良贷款,由清收机构提出申请,取得委托信用社同意后,报理事长或主任审定;(五)无法清收的呆帐,符合核销条件的,由清收机构提出申请,取得委托信用社同意,再按《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呆账核销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清收管理监测体系。
县联社、信用社应分别建立不良贷款分户台账,逐户记载不良客户的经营情况以及在本社的贷款情况。
市联社(办事处)、县联社负责监测辖内不良贷款清收盘活计划执行情况。
省联社负责监测全省各级社不良贷款清收盘活计划执行情况。
第四章不良贷款集中清收管理的程序第十九条不良贷款实行集中清收时,按照清收机构人员配置情况,在确保清收效率的前提下,各信用社要根据县联社的清收安排,将本社部分或全部不良贷款本息委托移交到县联社清收机构。
第二十条委托移交不良贷款必须坚持“分清责任、摸清底数、双向考核、动态移交、委托清收”的原则。
(一)分清责任,就是原贷款第一责任人不变,违规违纪贷款责任不予免除;(二)摸清底数,就是摸清借款人、保证人、抵(质)押物的状况,不良贷款清收机构确立管户责任人,负管户责任;(三)双向考核,就是对原贷款责任人和清收机构责任人进行考核;对实行委托的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严格落实考核;(四)动态移交,就是确定一定时段的不良贷款本息为首次移交数,以后新增加不良贷款,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实行责任清收,属政策性原因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形成的,须经责任认定机构认可后,按要求及时移交清收机构;(五)委托清收,就是实行贷款委托清收,贷款会计核算不变,贷款清收责任和贷后管理责任移交,但原贷款责任人应负的责任不能免除。
第二十一条不良贷款移交程序包括申请、审查、移交和建账四个环节。
(一)移交申请1、整理不良贷款档案。
信用社应整理需委托清收不良贷款的所有档案资料,将贷款催收通知单、贷后审查报告等贷后管理资料整理入档,登记好贷款档案封面,档案规范后实行专人保管;2、落实贷款责任。
信用社负责逐笔落实贷款第一责任和其他管理责任。
其他管理责任包括违规违纪责任,贷款手续不全责任、超诉讼时效责任、贷款档案资料中签字和印章不真实责任等等。
对贷款责任认定有争议,信用社自身不能落实的,交联社贷款责任认定机构认定,责任认定清楚后填制《委托清收贷款责任认定书》;3、登记移交表。
分清贷款责任后,信用社应按要求逐笔填列《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委托集中清收管理移交表》(以下简称《移交表》)报清收机构。
(二)资料审查清收机构按照集中清收管理的范围和条件,进行认真审查认定:1、审查贷款档案。
清收机构应入社检查贷款档案是否全部归档,是否落实专人保管;2、审查贷款责任。
重点审查贷款责任落实情况,有无未落实责任的贷款,有无责任不清楚的贷款;3、审查拟委托清收债权情况。
重点对移交的贷款进行逐户核实、摸底、审查,摸清借款人、保证人及抵(质)押物的资产状况和真实性,摸清原贷款手续及资料的齐全性、合规合法性及贷款时效的真实性,明确贷款责任;4、提出审查意见。
清收机构审查完毕后要及时在《移交表》上签署意见,经风险资产管理部门进一步审查后报理事长或主任审定。
(三)委托移交经批准移交的不良贷款,由信用社移交至县联社清收机构管理。
具体移交方式由县联社按照有利于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原则自行确定。
(四)建账不良贷款移交后,县联社应建立《呆滞贷款台账》、《呆账贷款台账》、《已核销呆账贷款台账》、《拆出资金清收台账》、《以物抵债贷款台账》、《抵债物品台账》、《责任贷款清收台账》、《收回贷款本息及账务核算台账》以及相关财务开支账务等。
相关台账由清收机构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十二条清收机构负责落实贷款管户责任,管户责任人负责委托清收贷款的贷后管理和贷款诉讼时效的保全工作。
清收机构要负责按季监控贷款时效的接续进度,对次季诉讼时效到期的贷款,要给管户责任人下发接续贷款时效催办卡,逐笔监督贷款时效的接续工作,管户人员因客观原因不能接续时效的,要在丧失时效前30日内,向清收机构和资产管理部门书面说明原因。
因管户人员主观原因未尽到接续职责的,清收机构应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管户人员对管户贷款进行的贷后检查报告和催收通知回执要及时移交清收机构内勤人员入档保管。
第二十三条委托移交后的不良贷款档案以及诉讼时效保全资料、诉讼文件(起诉书、判决书等),清收机构要逐笔建档,由内勤人员负责保管,并负责登记相关台账,保证档案规范、存放有序。
第二十四条建立定期对账制度。
清收机构应按月与信用社进行贷款数据对账,必要时随时对账,保证双方数据衔接一致。
第二十五条清收机构收回委托清收贷款本息后,应及时填制《已收回委托清收不良贷款清单》,三个工作日内返还信用社入账处理,清收机构要同时销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