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塔沉降观测设计

电视塔沉降观测设计

左权盘城岭煤业
电视塔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目前150105回采工作面正在准备过程中,为了获得工作面形成后回采期间最可靠的地表移动参数,掌握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进一步确定煤层开采后,其上覆岩层及地表移动的各类参数和地表裂缝的发育情况,确保地面建(构)筑物及人员的安全、矿井的安全生产,必须对地表建(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结合我公司实际,特编制电视塔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二、沉降观测方案
本项目沉降观测工作分为五个部分: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沉降、水平位移观测,裂缝观测和资料整理。

如观测期间发现沉降异常,则要对观测周期进行加密。

(一)基准点埋设
基准点是检验和直接测定观测点的依据,要求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稳定不变。

故须埋设在稳定的地方,且离开被测建筑物一定的距离。

为了便于校核,以验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准点数目应不少于三个。

基准点的具体埋设位置按现场实际情况、参照井上下对照图,选择在150105工作面停采线150m以外平坦地面。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埋设三个永久固定点Y1、Y2、Y3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采用Φ18mm、长1m的圆钢,断面刻成十字槽,
埋设时挖成方300,深1.5m的坑,将圆钢用C30砼浇筑在中间,钢筋外露长度100-200mm,埋设标石或用红色油漆刷色,便于寻找,浇筑完后将砼表面抹平养护好,然后设置保护盖板。

为了便于以后对建筑物沉降观测,减少测量步骤,因此在建筑物外围相对稳定,便于进行作业的地方另布设3个工作基准点G1、G2、G3,每半年定期进行校核,如无变动,就以工作基准点为每次观测基准点,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制作方法如永久基准点。

(二)沉降观测点埋设
观测点是固定在待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能保证正确、顺利的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筑物观测点布设在首层建筑的四角、墙体中部高出地20-40cm处,拟布设5个沉降观测点,编号分别为CJ1-CJ5,采用15cm长的Φ14mm的圆钢预制,一端5cm弯曲回来,端头刻十字槽,作为观测立杆点,用冲击钻钻孔置入法横向埋入墙体内。

信号塔观测点布设在四个基座上,拟布设4个沉降观测点,编号分别为CJ6-CJ9,采用Φ14mm、长15mm的圆钢,断面刻成十字槽,用冲击钻钻孔置入法埋入四个基座内,各观测点埋设位置均应选择在既便于观测又不易受碰撞的位置。

基准点及观测点埋设好后,应注意保护,严防碰动和破坏。

(三)沉降、水平位移观测
1、仪器及测量控制:在基准点埋设达到15天,固结、稳定之后,方可开始变形测量,,首先用GPS-RTK(华测X9)进行控制测量,
进行沉降观测基准点、建筑外围工作基准点与矿区控制网之间的联测,以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观测使用中纬ZT-80全站仪(设置精度0.5″),配合棱镜标杆进行观测,观测时精度到1mm,估读数取至1mm,仪器及标杆均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作业期间定期进行检查校正。

测量仪器在测量前要严格通过精确检测,保证仪器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性。

每次测量前,要选取3个工作基准点对坐标系统进行水平和高程校正,保证测量精度。

观测作业采用固定测量仪器、固定观测路线完成整个规定测量期限内的全部测量工作,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采用规范及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技术要求及精度分析: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三等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施测,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采用中间设站观测方式,观测时读数取至1mm。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0.4.8的有关规定,三等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基准点往返观测较差、符合或环线闭合差≤±0.6√N,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mm,每站高差中误差≤0.3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0.8√N,前后视距累计差≤3m。

4、观测内容:在对建筑物沉降观测开始阶段,首期(即零期)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测量。

当相应两次观测数据的较差不大于极限误差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项目沉降观测的初始值。

建筑沉降达到稳定状态可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d的最大沉降速率小于0.04mm/d时,可认定已达到稳定状态。

观测持续时间为150105工作面回采工作开始,截至建筑沉降达到稳定状态,观测周期为每月一次,雨季应视降雨量大小对观测周期进行观测加密。

(四)裂缝观测
当对建筑物沉降观测过程中,建筑物上出现明显的裂缝,应进行裂缝观察。

1、裂缝观测标志采用钢钉埋入墙面,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3
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两组应分别在裂缝的末端。

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

2、裂缝观测应测定裂缝的位置分布和裂缝的长度、宽度及其变化情况,观测时量取一组钉帽最外侧为裂缝宽度,测定位置选在最宽的位置。

3、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编号,每次观测时,应注明观测
日期、位置、并拍摄裂缝照片存档。

4、裂缝的宽度量测精度不应低于1.0mm,长度量测精度不应
低于10.0mm。

5、裂缝观测的周期应根据裂缝变化的速率确定,开始时可随着沉降观测周期进行观测,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提高观测频率,并在观测记录中注明这些情况。

(五)、资料整理
每周期观测结束后,应对观测数据和计算资料及时进行整理,计算各观测点的沉降量,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1、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2、沉降观测台账
3、沉降曲线图
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电视塔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地测防治水中心
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
电视塔沉降观测设计方案内部会审
编制:
审核:
分管副总
审批意见:
日期:2019年2月
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
电视塔沉降观测设计方案审批签字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