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造法式介绍

营造法式介绍


3、柱的升起与侧脚
柱的升起与侧脚:随间数升起至角柱,若十三间殿堂,则角柱比 平柱升高一尺二寸;当心间的两柱不升,自次间平柱每间递升2 寸,累进向角渐次升起,令势缓和;如逐间大小不同,即随意 加减;他皆仿此。(十一间升高一尺,九间升高八寸,七间升高 六寸,五间升高四寸,三间升高二寸。)凡立柱并令柱首微收向 内,柱脚微出向外,谓之侧脚;每屋正面(东西向)随柱之长, 每一尺即侧脚一分(1%);若侧面(南北向)每长一尺即侧脚八厘 (8‰);至角柱,其柱首相向,各依本法。 朱儒柱(蜀柱),造蜀柱之制,于平梁上,长随举势高下;殿阁 径一材半;余屋量袱厚加减;两面各顺平袱,随举势斜安叉手。 造叉手之制,若殿阁广一材一契;余屋广随材或加二分至三分, 厚取广三分之一。
宋将作李诫进行总结 工作,于元符三年 (公元1100年)编 成,崇宁二年(公元 1103年)刊印,这 是919年石印版封面。
梁思成先生对营造法式的评价
二,具体细节介绍
《营造法式》中,按质量高低,对建筑等 级进行分类。这样有利于区别对待,控制工 料,节制开支,特别在建筑量较大的情况下, 更需要这种分类。《法式》中虽未明确列出 建筑分类,但从各卷所述内容可以看出实际 上官式建筑有三类,这三类房屋在用料大小、 构造仿上、建筑式样上都有差别。
斗栱介绍
斗栱
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也称“斗拱”、 “枓”。 斗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 宋《营造法式》中称作铺作
铺作层
1· 斗栱的主要类型 · 转角铺作(角 科) · 柱头铺作(柱头科) · 补间铺作(平身科) · 平座铺作
天花铺作
2·斗栱的构造 朵 —— 一组斗栱称作一朵 栌 斗—— 每朵下部托住整 组斗栱的大斗 昂 —— 斗栱中出跳的楔状构件 类型:批竹昂、琴面昂 昂很尊贵,较高等级的建筑才 华栱 —— 前后出跳的栱 能用昂。
悬鱼装饰在发展的过 程中,鱼的形象渐渐 变得抽象、简化了。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 饰形式。有的甚至变 换成了蝙蝠,以取 “福”之意。
《营造法式》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名例”, 规范和解释建筑术语。二是“制度”,指出泥作、 瓦作、木作、雕作等13个工种的任务和技术标准。 三是“工限料例”,制定施工人数和材料的定额。 四是“图样”,绘出建筑样式和各种构件的详细图 纸。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法典性质的建筑手册。 书中对石作、砖作、大、小木作、雕木作和彩画作 等都有详细的条文和图样,可明显地看到宋朝建筑 在艺术形象和雕刻装饰加工等方面比唐朝建筑更加 周密。
把头绞项
把头绞项造是一种特殊的柱梁结合方式 (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斗栱),具体 做法是将内部伸出的梁栿端部砍成挑尖梁 头或着耍头、昂的形式,与泥道栱直接相 交于柱顶的栌斗上。泥道栱上再置两只散 斗和一只齐心斗(类似于一斗三升),然 后直接承接撩檐枋、檐檩等。
在建筑式样方面,殿阁多用庑殿顶与歇山 顶,面阔达十一间,如有副阶则成重檐,斗 拱出跳多至八铺作。屋面用瓦尺寸大,可用 琉璃瓦与青绲瓦,正脊垒瓦可达37层。厅堂 屋顶一般只用“厦两头造”和“出际”(又 称“屋废”,即悬山顶),屋面或用筒瓦、 或用板瓦作盖(如板瓦作盖则檐口用重唇板 瓦和垂尖花头板瓦),正脊用兽而不用鸱尾。 常行屋舍式样未详。
用料方面,殿阁最大,厅堂次之,余屋最小。 《法式》规定房屋尺度以“材”为标准, “材”有八等,根据房屋大小、等级而采用 适当的“材”,其中殿阁类由一等至八等, 均可选用,厅堂类就不能用一、二等材,余 屋虽未规定,无疑级别更低。对于同一构件, 三类房屋的材用料也有不同的规定。
(一)宋式殿堂、厅堂和余屋的区分 殿堂用材较厅堂大,余屋用材最小。而殿堂与 厅堂的区分原则如下: 1.形制规模的大小区别 殿堂一般是指气氛庄严、权威性高、观赏性强的 建筑,一般为歇山和庑殿屋顶,外观有单檐和重檐形 式,室内多装有天花或藻井。 厅堂是指权威性较次、结构形式较活泼、除人字 屋顶外可做成歇山屋顶,大多为单檐建筑,很少有重 檐形式,室内一般不装天花,但“雕梁画栋”的装饰 程度高。
⒈材制: “凡构屋之 制,皆以材 为祖,材有 八等,度屋 之大小因而 用之”。
五、柱
柱:即古文“楹”字,“孤立独处能胜任上 重也”;宋多园柱,有梭柱法,柱高等分为 三,上段收杀,中、下二段平直;“凡用柱 之制,若殿间,即径两材两契至三材;若厅 堂柱,即径两材一契;余屋即一材一契至两 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举势定其短长, 以下檐柱为则;(若副阶廊舍下檐柱虽长, 不越间广。)
乳袱,两椽袱。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 头都放在铺作上的。
至若厅堂,一般不用平棋藻井,内柱皆随屋顶举势 升高,主外侧短梁(乳袱、三椽袱等)插入内柱柱 身,使木架的整体性得到加强,斗拱较简单,通常 只用斗口跳、四铺作,但也用至五铺作、六铺作者。 为了美化室内露明梁架,梁、柱、枋等交接处用拱、 斗、驼峰等作装饰。余屋,书中并无专论,仅从零 星叙述中推测有两种情况:殿阁的廊屋,为了配合 主殿,规格较高,可置鸱尾,用斗拱;一般余屋如 官府廊屋,常行散屋、仓库营房等,则用柱梁作、 单斗只替和把头绞项作等做法。
三、开间与进深
开间与进深: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 的总和称通面阔,民间建筑常用三、五间开 间;宫殿、庙宇、官署多用五、七间;特别 隆重的用九、十一开间。屋架上两抟间置一 椽,一椽水平投影的距离。 计算进深,称进深为几架椽;架椽数之总和 或有斗栱时前后撩檐枋间的距离为通进深。
四、大木作
营造法式
北宋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宫廷生活日趋 奢靡,统治阶级建造了很多豪华经丽的宫殿、 园囿和府第、官署、寺观等,使国库无法应 付庞大的开支。公元11世纪70年代,王安 石执政时期,为挽救统治阶级的危机,由将 作监编修了《营造法式》第一版,于元佑六 年成书。但因次书缺乏用材制度,以致工料 太宽,不能防止各种弊端,故绍圣四年由李 诫重修,崇宁二年正式颁布实施。
在构造上,殿阁的木架做法和厅堂不同, 殿内常用平棋和藻井把房屋的结构和内部空 间分为上下两部分:平棋以下要求宏丽壮观, 柱列整齐,柱高一律,内柱及内额上置内槽 斗拱以乘天花,殿内专修华美;平棋以上因 被遮蔽,无需讲究美观,但求坚牢即可,所 以采用“草架”做法,抟、袱不必细致加工, 枋木矮柱可以随意支撑,以求梁架稳固。
(一)第一类 :殿阁
包括殿宇、楼阁、殿阁挟屋、殿门、城门楼 台、亭榭等。这类建筑是宫廷、官府、庙宇 中最隆重的房屋,要求气魄宏伟,富丽堂皇。
第二类:厅堂
包括堂、厅、门楼等,等级低于殿阁,但 仍是重要建筑物。
第三类
即上述二类之外的次要房屋,包括殿阁和 官府的廊屋、常行散屋、营房等。其中廊屋 为与主屋相配,质量标准随主屋而可有高低。 其余几种,规格较低,做法相应从简。
2.木构架的构造区别 殿堂木构架的进深一般由七檩至达十一檩,开 间由五间多达十一间。用材等级为一、二、三、四等 材。最早所建殿堂的内外柱在一个层高范围内,如五 台山佛光寺大殿。 厅堂木构架的进深一般为五檩至七檩,最多达九檩, 多设有前轩后廊。用材等级为三、四、五、六等材。 内外柱列不等高,内柱是直接上升到上层梁底,形成 没有天花的高矮空间。
柱、梁、斗拱等构件,在规定它们在结构上 所需要的大小和构造方法的同时,也规定了 它们的艺术加工方法。这种加工往往采用准 确的几何方法而取得。例如梁、柱、斗拱、 椽头等构件的轮廓和曲线,就是用"卷杀"的 方法进行制作的。充分利用结构构件,加以 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发挥其装饰效果。装 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建筑装饰的一大 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之一, 它在《营造法式》中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五脊殿
“庑殿”和“歇山”一样是清式说法,在此 之前它又有“五脊殿”等名称。因为庑殿式 屋顶上共有五条脊,即,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所以称为“五脊殿”。
吴殿顶
吴殿顶也就是 “庑殿顶”。 “吴殿顶”是 宋式叫法。
四阿殿顶
四阿殿顶也就是“庑殿顶”。“四阿殿顶” 也是宋式叫法。“阿”是建筑屋顶的曲檐, “四阿”就是四面坡式的曲檐屋顶。庑殿顶 共有五条脊、四面坡,所以叫做“四阿殿 顶”。
· 计心/偷心 —— “凡铺作逐跳 上安拱,谓之计心”,反之为 偷心 · 杪(抄)——华拱出跳数
· 瓜子栱 ——泥道拱与令栱之 间华栱或昂端第一层的横栱
· 幔栱 ——泥道拱与令栱之 间华栱或昂端第二层及以上 的横栱 散斗 交互斗 齐心斗
屋顶
四阿顶为宋代最尊贵之屋顶,法式亦称吴殿, 即清所称庑殿不厦两头”在清式称为悬山或 挑山。于两山墙之外出际。如大同海会殿及 佛光寺文殊殿是也。正定摩尼殿身重檐歇山 顶,而于四面另加歇山顶抱厦,为后世所少 见。
六,铺作
用于柱头、额枋、屋檐或构架间的组合木构件,通 称斗栱;斗是斗形木垫块,栱是弓形短木;架在斗 上向外出挑,栱端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 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其作用是承托袱与屋檐 的荷载并传给柱,同时加大出檐深度; 宋《营造法式》中称一组斗栱为一朵;每朵斗栱最 下边的大垫块称栌斗;向前后(内外)挑出的栱称华 栱,每挑出一个华栱称一(单)抄;从袱或抟下平行 于屋面向斜下方出挑的是下昂,“X抄X下昂”是 度量铺作单位之一;
悬鱼
位于悬山或歇山建筑两端山面的博风板下,垂于正 脊。悬鱼是一种建筑装饰件,大多用木板雕制而成, 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称为悬 鱼。 关于这个装饰还有一个典故。据《后汉书》记载: 府丞送给公羊续一条活鱼,公羊续接受了却没有吃, 而是将鱼挂在庭中。当府丞再送鱼来的时候,公羊 续便让他看悬在庭中的那条鱼பைடு நூலகம்以此委婉地拒绝了 府丞的第二次送鱼,明示自己不愿受贿的心意。后 来人们便在宅上悬鱼,以此表示房主人清廉高洁。
《营造法式》内容是李诫收集汴京当时实际工程中 相传沿用有效的做法,和工匠们详细研究之后编成 的,加之李诫有较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为编写此 书创造了良好的主观条件。此书和六百余年后清雍 正年间所编的《工程做法则例》相比,无论从设计、 估算工料、图样表现等各方面来衡量,《法式》都 比《则例》高明,不仅体例较好,便于灵活应用, 而且内容也较丰富,阐述精确,堪称中国古代最优 秀的建筑著作,是了解宋代建筑的一把钥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