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更重要正方辩论材料参考:
一辩(两分钟):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知识、情感、道德”合一境界得到了挑战,医学的目的原本是解救于疾病苦难之中的人。
但是片面地夸大技术的作用,一些医务工作者的注意力过多地落在了技术层面,其结果,人的存在被抽空了,病人无形中仅仅成为疾病的载体。
《剑桥医学史》的作者罗伊•波特说:“医学有时似乎主要对发展它的技术能力感兴趣的精英们,而他们很少考虑医学目的和价值,甚至个人的痛苦”。
“医生和患者如同消费者成为技术至善论者”,而由此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把自己看作科学家的医生,而不可能培育出病人通常需要的,能关心人的医生”,我同意波特先生的观点,并深有同感:“医乃仁术”,也就是说: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更重要。
二辨补充(一分钟):不能否认,医疗技术固然重要,更多的时候患者是渴望从医生那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他们渴望听得医务人员耐心地解释病情,他们在意医务人员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触摸,一句提醒。
而这种时候如果我们的医务人员轻慢了这些看似随意的东西,那么无形中对于渴求期待的人将是巨大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恰恰就在这随意之间。
自由辩论中随机应用(三分钟):
1.有人说,现今的中国境内,医生在百姓的心目中正在失去应有的尊严和形象,民众对于这样一个人道的职业表现出相当低落的信心。
如果患者对医务人员心存障碍,缺乏信心,那么在治疗上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而如果医务人员时时提心吊胆,回避风险、放弃极限,那么不知该有多少生死转机因此丧失。
因此医务人员良好的服务意识,是维护医务工作者的整体形象也是维护群众健康的前提。
2.显然,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被扭曲,既不利于从医者人格的确立,更谈不上技术的发展,同时更不利于广大群众的防病治病。
3.目前的卫生行业正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开展“三好一满意,持续改进”活动。
我院更是形成了全民参与“激情新华、感动你我”评选活动,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激情科室”、“感动新华人物”、“杰出青年”、“服务标兵”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使我院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全市乃至全国患者纷至沓来,使我院始终保持全市门急诊量名列前茅。
4.如我院窗口服务明星冷秀琴、唐惠芝,或许她们的医术不是顶级般高深,但她们立足岗位,从我做起,始终将群众健康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
她们用朴素的行动诠释着生命和爱的意义。
正如一位感动新华人物的独白:医者与患者应该是朋友,如果病人不信任你心理就容易疏远了。
如果信赖你就容易沟通,理解你才能配合治疗。
医学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而且需要良好的服务意识,更是一门服务艺术。
结辩(三分钟):翻开历史,中国的医务工作者在凄风苦雨的旧中国,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甚至在十年动乱无章无序的年代,却始终保持着与患者和谐密切的关系,医患往来不见尘沙,相处不闻杂音,靠得不仅仅是医术,而是崇高的服务意识。
2003年的一场SARS,我们的医务人员是用自己的血肉身躯挡在亿万民众与病魔之间,其实医务人员比任何人都知道疫情的凶险,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做好了与亲人绝别的准备。
今天,隔着淡去的硝烟,随着病魔的消遁,我们不应该草率地说专业技术更重要,更不能说没有达到一定的专业技术,就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我们决不应该切断如此悲壮的一段记忆。
应该说我们医务人员历来有着崇高服务意识,具有在大势面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服务意识,有在艰难落
后条件下忍辱负重、勇于献身的的服务意识,有在科学的路上坚韧顽强、兼容并包的服务意识,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个响亮的名称——中国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