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代肿瘤细胞的分离培养实验目的:从新鲜人体标本中分离肿瘤细胞实验器材:新鲜人体乳腺癌组织胶原酶(I、W型胶原酶干粉溶解于DF12培养基,浓度1mg/ml ), 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PBS,双抗(青链霉素,100X)手术器械,培养皿,培养瓶,离心管,恒温摇床,离心机,倒置显微镜,细胞培养箱实验原理:酶消化法是把组织剪切成较小团块(或糊状),应用酶的生化作用进一步使细胞间的桥连结构松动,使团块膨松,由块状变成絮状,此时再采用机械法,用吸管吹打分散或电磁搅拌或在摇珠瓶中振荡,使细胞团块得以较充分的分散,制成少量细胞群团和大量单个细胞的细胞悬液,接种培养后,细胞容易贴壁生长。
酶消化分离法常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
胰蛋白酶是一种胰脏制品,主要作用于赖氨酸或精氨酸相连接的肽键,使细胞间质中的蛋白质水解而使细胞分散开,适于消化细胞间质较少的软组织,能有效地分离肝、肾、甲状腺、羊膜、胚胎组织、上皮组织等。
胶原酶是一种从细菌中提取出来的酶,对胶原有很强的消化作用,适于消化纤维性组织、上皮组织以及癌组织,如乳腺、滑膜、子宫、纤维肉瘤、肿瘤组织等,它对细胞间质有较好的消化作用,对细胞本身影响不大,可使细胞与胶原成分脱离而不受伤害。
本实验就使用I、W型胶原酶对乳腺癌组织进行消化,以获取原代乳腺癌细胞。
实验步骤:1. 将新鲜乳腺癌组织置于培养皿中,加入适量PBS,使用眼科镊和眼科剪去除组织上的血液(血块)、脂肪、坏死组织及结缔组织,保留肿瘤细胞丰富的区域,并用PBS清洗两遍。
2. 将癌组织放入新的培养皿中,加入少量DMEM 培养基,使用眼科剪将组织剪成约1mm3 大小的碎块。
3. 转入15ml离心管中,用PBS冲洗数遍,组织块自动下沉后,除去PBS。
4. 将组织块转入培养瓶中,加入5ml胶原酶和双抗(稀释至2X),吹散组织碎块,置于37C恒温摇床上消化组织,调节速度150r/min,每隔30min于镜下观察一次。
5. 待组织块镜下透光性良好,呈絮状时,转入15ml离心管中,13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
6. 加入PBS 洗涤数次,反复吹打后,1300r/min 离心5min ,弃上清。
7. 加入DMEM完全培养基(含1 X双抗),反复吹打,转入培养皿中,镜下可见单个细胞及细胞团,细胞培养箱培养。
注意事项:1. 全程严格无菌操作。
2. 取材要注意新鲜和保鲜。
3. 取材和原代细胞制作时,要用锋利的器械,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机械损伤,切碎组织时应避免组织干燥。
4. 若组织在消化时间较长时仍未散开,可采用多次提取消化法以减少酶对已消化下来的细胞的损伤。
活细胞工作站分析技术一、本显微镜主要观察方法简介明场:适合常规镜检、病理、染色样品的观察方法。
此观察方法优点是视野亮度高、均匀,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
缺点是:透明标本对比度低,标本没有立体感。
相差:利用被检物体的光程(折射率x 厚度)差进行镜检,即利用干涉现象,将相位差变为人眼可以分辨的振幅差。
鉴定活体细胞最实用、最经济的方法。
荧光:物质中的电子吸收光的能量由低能状态转变为高能状态,再回到低能状态时释放出的光,是非温度辐射光——冷光。
即:物质吸收短波光,发射出的长波光。
荧光显微镜利用荧光光源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检测激发光的情况以上各种观察方法配合活细胞孵育装置,即可完成对活细胞的各种观察要求。
活细胞孵育装置通过软件或TFT 触摸屏中Incubation模块进行精细的调节。
二、系统开关机开机顺序1. 打开显微镜电源总开关2. 打开显微镜开关3. 拍荧光时打开荧光光源4. 打开电脑及软件关机顺序先关软件,然后是荧光光源、显微镜开关、电源开关!!三、明场观察成像操作流程1. 开总电源,显微镜开关(“ON/OFF”) 孵育装置及电脑2. 打开卤素灯的光闸“ TL”使光线透过聚光镜穿透样品3. 调节光强,光路100%转到眼睛4. 聚光镜打到H 位5. 反射镜转轮打到BF明场位置6•低倍(如10X倍)下观察样品,通过X/Y拉杆移动载物台至目标位置,并通过粗细调焦旋钮聚焦,然后再调至高倍7. 准备拍照了,首先光路切换至相机8. 打开软件,点开Live 按钮9. 先曝光Exposure ------ 对照Live结果进一步精细聚焦----------- 调节曝光时间 ------- 如果彩色模式拍照需要做自动或互动式白平衡(White balanee,Interactive) ------ 再次曝光后------- Snap成像--- 保存Save10. 拍照完毕,先关软件,再关显微镜,孵育装置及电脑四、相差观察成像操作流程1. 开总电源,显微镜开关( “ON/OFF”) 孵育装置及电脑2. 打开卤素灯的光闸“ TL”使光线透过聚光镜穿透样品3. 调节光强,光路100%转到眼睛4. 聚光镜根据物镜后面的Ph标注打到Ph 1/ Ph 2或Ph3位5. 反射镜转轮打到BF位6•低倍(如10X倍)下观察样品,通过X/Y拉杆移动载物台至目标位置,并通过粗细调焦旋钮聚焦,进而转到高倍,根据个人不同需求7. 准备拍照了,首先光路切换至相机8. 打开软件,点开Live 按钮9. 先曝光Exposure ------ 对照Live结果进一步精细聚焦----------- 调节曝光时间 ------- 彩色模式下做白平衡----- 再次曝光后-------- S nap成像 ----- 保存Save10. 拍照完毕,先关软件,再关显微镜,孵育装置及电脑五、荧光观察成像操作流程1. 开总电源,显微镜开关(ON/0FF ”),荧光光源,孵育装置及电脑2. 先按明场或相差观察方法找到阳性信号3. 关闭卤素灯光闸” TL;'打开荧光灯光闸RL”4. 反射镜转轮根据标记探针的颜色打到GFP,Rhod或DAPI5. 准备拍照了,首先光路切换至相机6. 打开软件,点开Live 按钮7. 先曝光Exposure ------ 对照Live结果进一步精细聚焦----------- 调节曝光时间 ------- Snap成像-----保存Save8. 拍照完毕,先关软件,再关显微镜,孵育装置及电脑六、活细胞时序连拍流程时序模块可用于获取一定时间内的一系列图像,如活细胞长时间的观察和拍摄,生成的图像就是一个时间序列,可用于分析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1. 首先放好样品,调好曝光时间和焦距。
2. 恒温孵育装置的各参数通过软件调节,在工作区找到Incubator可以对活细胞的环境条件:温度,C02- 或02的浓度进行精细调解。
3. 在工作区激活Multidimensional Acquisition 下的属性页。
4. 在Experiment 属性页选择Time lapse功能。
5. 输入需要的时间间隔,例如2分钟。
时间单位可以从下拉菜单中选择。
6. 然后输入想要获取的图像数目(# Cycles)。
从这两个数字可以计算出总的实验时间。
7. 用户也可以输入时间间隔和总的持续时间,系统会自动计算图像数目。
选择需要计算的功能,也可以直接在输入区输入数值,然后单击键进行计算。
8. 单击start开始取图。
取图进度通过一个进度条显示。
单击Cancel即可取消取图。
9. 生成的图像显示在图像区,在这里可以用播放器对它进行操作。
该图象还未被保存,这时可以看见图象名字是*号。
最后保存或者导出图象即可完成一份时序连拍图。
肿瘤干细胞分选与鉴定技术原理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少数具有无限增殖潜能的细胞,有很强的迁移、浸润、转移能力,能驱动肿瘤的形成和生长。
肿瘤干细胞纯化和培养是研究肿瘤干细胞各种生物学特性的基本手段。
目前肿瘤干细胞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离方法:(1)悬浮成球法(2)磁珠分选法(3)流式分选法。
流式分选法以其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被广泛的应用于肿瘤干细胞的分选。
本实验我们利用EpCAM标记肝癌干细胞并利用moflo XDP将其分离培养。
方法与步骤1、细胞准备将huh7细胞消化后离心,用PBS洗两遍离心并加100UIPBS悬浮;4 C抗体孵育30min ;用PBS清洗两遍,离心后用PBS重悬等待上机。
仪器调试准备(1)开机,将液流调试好后,用Beads矫正好仪器;(2 )清洗仪器,按照无菌水、酒精、无菌水的先后顺序各冲洗10mi n;(3)冲洗好仪器后,用仪器自带软件计算drop dealy ;(4)仪器准备好后,在软件上画好图。
3、分选(1 )成球分选将96孔板加入200ul成球培养基,用流式分别将1个与10个EpCAM+/EpCAM-细胞加入96 孔板。
克隆形成分选将24孔板加入500ul成球培养基,用流式分别将50个与100个EpCAM+/EpCAM-细胞加入24孔板。
增殖分选将96孔板加入200ul成球培养基,用流式分别将1000个EpCAM+/EpCAM-细胞加入96孔板。
其他实验分选将其剩余的细胞两路分选入接收管中。
注意事项消化细胞的过程中防止细胞消化过度。
如果消化过度会造成DNA外露造成细胞粘连成团,堵塞仪器。
上机分选前,细胞悬液中加入7AAD以排除死细胞。
死细胞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分选纯度①死细胞容易结合抗体,使肝癌干细胞的比例升高;②死细胞的抗原表位容易发生变化可以特异性的结合抗体;③死细胞的本底荧光高,影响抗体的表达量。
用表面maker标记肿瘤干细胞时,我们往往选择抗体表达量高的群体。
分选细胞中的双联体或多联体可以结合更多的荧光抗体,因此分选细胞时要将这部分细胞除去。
无菌操作。
Western 操作步骤1、收集细胞,加入100 I裂解液和1卩I蛋白酶抑制剂(比例100:1),置于冰上30min ;2、4 C离心,15000rpm , 15min ;3、吸上清液于新EP管中(约60~80卩I);4、按BCA蛋白质定量试剂盒操作说明测蛋白质浓度;5、加入电泳加样缓冲液(与吸取的上清比例为1:4),煮沸10min ,缓慢恢复室温后,稍离心,可置于-20 C保存,实验时取出;6、制备凝胶:将洗净且干燥的两块玻璃板底端对齐后安放在灌胶支架上,参照分离胶配制体系依次加入各个组分, 混匀。
将配置好的凝胶, 沿玻璃板的一角小心缓慢注入, 防止产生气泡。
根据梳子深度确定灌制高度,通常距离矮板至少2cm,灌好后,注入酒精或水封胶。
此时可按照配方配制5%浓缩胶,注意TEMED 在灌胶前再加入。
7、静置一段时间待凝胶聚合(约30min)。
凝胶聚合后,弃去封胶溶液,并用吸水纸吸干。
往浓缩胶里加入适量TEMED ,混匀后缓慢灌入到胶槽至矮板顶部,插上梳子,操作时避免产生气泡。
静置一段时间(约30min)至凝胶聚合。
8、上样及电泳:安装电泳槽,注意确保内槽不漏缓冲液,往电泳槽加入足量电泳缓冲液,缓冲液要淹没过玻璃板和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