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黑白装饰画——装饰植物概述图案是装饰艺术中的常青主题,它所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包括花卉、动物、人物、风景、几何图形等,由于在设计时还会吸收工艺制作和材料的美感,因而它形成的风格是多样化的。
图案的概念包涵两方面的含义:广义是指对某种器物或建筑实体造形结构、色彩、饰纹的设想,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绘制成的图样。
狭义则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图案是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的基础,是以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装饰性艺术手法。
我们在学习图案设计的过程中一般分两个步骤来做。
一是学习基础图案,二是设计实用图案。
前者是通过学习,掌握图案的基础理论、图案的组织构成能力和表现技法;后者是为适应某种产品的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
学习基础图案,主要包括纹饰、造型、色彩及构成(组织)方法几个方面。
基础图案所做的图稿一般不要求适合工艺,也不要求有明确的用途,仅作为技巧、构思、构图、技法方面的练习。
实用图案已被当作一种独立艺术样式,成为一个门类,既可鉴赏(装饰绘画),也可以与生活用品相结合(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写生变化是图案基础理论的一部份,主要讲解图案从写生到变化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还包括一般的描绘技法。
让学生掌握对花卉写生和单独纹样的设计能力。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普及,在此项课程中的部分内容里(例如分解组合法),我们也加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
这种作法是因为计算机能解决手绘速度过慢的弊端,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得到更多的锻炼。
写生变化通常也说成四大变化,是专业基础课中的基础,有着相当大的比重。
是我们面对自然提取素材,经过再创造,进而组成全新艺术形象的过程。
在这里,我们提到的变化是由写生稿转化为图案的过程与方法,写生稿来自对自然形态的描绘,而图案则是把自然状态下的物体经过整理,提取、加人形式美的规律及某种艺术特征渗人后形成新的形象。
由于这一变化过程是从某一形态向另一形态的转化,所以我们必须在思维方法上整理出清晰的条理,这样会有利于我们掌握其变化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实用的方法。
一、花卉、植物装饰训练的前提——素材收集写生是为创作而收集素材的一种方法,做为装饰图案创作的先期课程花卉与植物的写生方法在其教学过程中与绘画中的速写有不同的要求,速写的要求主要是抓大动势、大形体的准确,而花卉与植物的写生不但要求大形体的准确,还要求对细节进行仔细的描绘。
这就需要初学者在写生前认真仔细地观察对象,大到把握住花卉、植物的整体姿态,小到了解每个花瓣、叶子生长规律,这对写生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1.观察的方法对花卉、植物的观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外部特征→形体姿态→比例结构→生长规律。
花卉、植物的外部特征和整体状态是我们在观察时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它们的基本状态可分为稳定性和流动性两种。
像牡丹花、菊花、玫瑰花等为稳定性的,而牵牛花、紫藤花等为流动性的。
我们在观察时首先在头脑中对观察对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概念(如同画素描时起稿一样)。
然后再进行更具体、更全面的观察,如花瓣、花蕊、花托、花梗及叶子的形状与生长规律,包括花瓣是单瓣还是复瓣,叶子是对生、互生还是轮生及老干与新枝的生长姿态。
并且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观察。
了解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之后,我们则要从中体会花卉、植物形体姿态的美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分析它们是流动的美,还是庄重的美,从而找出花卉、植物之间不同的美的特征。
2.花卉、植物的生长结构做为美术设计师,在了解花卉、植物的生长特征时与园艺师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主要着重了解花卉、植物的外部生长特征而不必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如土壤、空气等)。
花卉、植物的外部结构主要通过裸露在外面肉眼能看见的花、叶、茎、果的生长关系来体现。
如花卉的花瓣是紧紧地围绕花蕊组成的放射状的结构,茎的结构体现在茎的分枝关系,像单轴分枝、反轴分枝,生长形态有结节形、缠绕形、直立形,叶的结构主要从叶的形状,叶子的生长关系来体现:生长在植物茎上的叶子具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这种现象被称为叶序。
在植物茎上一节叶序生长着一片叶子的现象叫互生,生长两片叶子的叫对生,生长三片叶子以上的叫轮生。
另外植物不同叶子的间距和每组叶序之间的段数也是各不相同的。
花卉、植物结构上的差别是不容忽视的,实际上它为我们提供了自然存在的美的形态,它们的重复性、近似性、规律性处处都体现了美的存在。
因此我们在写生之前必需按照上述的观察方法认真地、仔细地观察写生对象,做到心中有数。
3.写生方法写生是对花卉、植物自然形态的记录,这种记录既要真实、自然,又要取舍、提炼,变自然形态为艺术形象。
写生方法可分为:白描写生(铅笔、钢笔):淡彩写生:素描写生。
白描写生白描,是中国画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它的特点是不借助任何色彩和明暗关系,完全用线来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立体感,白描不强调光,但是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着眼于物体各个边缘的衔接、转折等关系。
在白描写生中,勾线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线,一般来说,质地柔软的用线要细一些柔和一些,质地硬的用线要粗一些挺拔一些,物体分量重的用线要实,物体分量轻的用线要虚。
描绘树的枝干也要有老干与新枝的区别,一般是草本宜圆润,木本宜苍劲,藤本宜柔韧。
白描写生的工具主要是用铅笔(HB, 2B),钢笔,针管笔,毛笔(大、小红毛、叶筋笔衣纹笔等等)。
初学者可先使用铅笔,因为铅笔比较容易掌握,可以修改。
白描勾线用笔的起止非常重要,一条线无论长短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二个过程,即一波三折,波、是指线条要有起伏,有变化。
折,是指方向的变化,以一划为例,欲右先左为一折,右行为一折,收笔回峰为一折,合为三折。
勾线时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勾直线要平直,用笔的力量要均匀,没有虚浮的地方,勾弧线时线要圆润有弹性,像把有弹性的金属丝弯过来时的感觉,凡是遇到线要改变方向的笔要停顿,留“气眼”,也就是换气的地方,白描勾线最忌讳虚、浮、甜、俗,虚浮则苍白无力,甜俗则轻挑油滑。
因为铅笔白描是基础,所以只有画好它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他的方法。
淡彩写生花卉、植物的淡彩写生是在自描或素描的基础上进行的,淡彩的基础稿一般用钢笔来画,然后用透明色或水彩色加以渲染,在加色的过程中要表现一般的素描关系及色彩的寒暖关系(但是用色不宜过于复杂)。
此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将花卉、植物的形象、色彩准确的记录下来,是收集聚材的常用方法之一。
素描写生使用铅笔、钢笔等工具组成黑、白、灰明暗调子来表现花卉、植物的形象、体积、姿态是素描写生的基本方法。
在素描写生中对对象的选择要有侧重,要注意光线的适中及花与花、花与叶之间的虚实的变化,要尽量的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
如果使用钢笔学生必须有较好的素描基本功,因为钢笔不能修改,所以画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形象与调子的关系。
另外,在使用钢笔画明暗调子时要把线条排列得整齐有序,要根据植物生长的规律和自身的肌里选择排列方法,以免杂乱无章。
以上三种写生方法有着不同特点,我们可以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掌握好写生的基本方法,为花卉、植物的变化打下个良好的基础。
二、花卉、植物装饰训练的展开由于图案本身带有装饰性,这种装饰性主要表现在它与绘画写生形象的不同,有其概括、简练、平面、人为修饰的特性,所以它是有别与绘画的一种艺术样式。
这种装饰性在此我们称它为图案的装饰语言。
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也有其具体的表达方式与方法。
在图案教学中,装饰语言的训练始终是教学的核心内容,花卉素材的选择是因为本专业特点而定的,它们只是作为载体。
而图案的个体形象内在结构建造、形式美的运用、风格的表现等诸因素综合的应用,才是学生最应掌握的有效的精髓。
装饰语言是把自然形象转化为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说在设计诸因素中的装饰语言承担着美学的使命。
装饰语言不是抽象的名词,它有着非常具体的内容,下面我们针对主要问题从两个方面做讲解:1.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形式美是构成美感最主要的因素,是创造装饰形象的手段。
怎样让学生掌握以上方法是教学的关键,有时我们面对学生,会感到有交流的困难,主要是在对美感的认同上,会找不出合适的语言来描述一幅作品的美和表现力,这是一个有趣的又困惑的问题,图形的视觉传达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而用词语却无能为力。
为什么语言这一人类用来表达事物的特殊能力在表述美时会如此拙笨呢? 科学的道理在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进化要比语言系统长得多。
由于教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学生往往一头雾水,教学质量在此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要把形式美的理论用图的形式分析给学生看,使其更直观、更易懂。
懂得什么是美,并会创造美,是装饰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
在装饰训练的教学中有时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认为抽象图案比具象图案更美、更新颖、更具现代感,认为画具象的图案太老套、太陈旧,在认知上排斥具象图案。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要弄清楚形式美在图案中的作用,就可以认清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用花卉、动物做素材,形式美做载体,创造出的图案个体形象就是具象型。
反映在我们眼前的是花卉或动物的造型。
要用纯粹抽象几何的点、线、面做素材,形式美做载体,创造出的图案个体形象就是抽象型,反映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图案的抽象几何造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抽象与具象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我们在设计图案时是侧重形式美还是图像的问题。
我们要牢记形式美要服从内容美,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价值。
学生掌握的应是素材与形式美具体完美结合的全过程。
图案的设计一般是由写生变化而来的。
把一个自然形态的物体转变成一个艺术形象其中所需要的就是形式美的法则,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所以研究与掌握这些规律是搞好图案变化的先决条件。
形式美的法则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齐;平衡;节奏;韵律;对比;统一。
①均齐(对称)均齐的状态是以轴心为支点,左右或左右上下的形象呈对称形式摆放。
它的特点是能产生一种端庄、稳健、宁静的感觉,比较合乎大众的审美习惯。
这种状态我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是常见的;例如:人、动物都是以脊椎为轴心四肢呈均齐状态的,树木、花卉是以枝干为轴心花与叶则是呈均齐状态的。
中国的古建筑包括皇宫、陵园、庙宇、宝塔及百姓的四合院,以及古城的规划也都是以中轴线为中心上下左右均齐的形式出现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像器皿、电气、服装等等都是以这种形式出现的。
②平衡在形式美的法则中平衡是指力的平衡,它的表现形式是物体在画面中上下左右是不对称的,是由一个支点也就是中心点为主而形成的异形同量的组合,在变化中求稳定、求和谐。
从心里、视觉的角度上讲,给人以变化、活泼、新颖的感觉。
这种平衡的状态在自然界及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
例如:在自然界中的云层、山脉、河流、石头等等都是平衡的状态。
在生活中的现代建筑像有名的悉尼歌剧院及各种形状各异的新式建筑也是以这种形式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