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课程设计.ppt
结合民族特色——课程设计要反映儿童周围生活,反映 我们传统文化和美德
面向世界——多元化的教育,让孩子从小了解社会、了 解世界。如,通过节日(圣诞节)、饮食(西餐)、服 装(朝鲜服)等活动,把不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递给幼 儿,让他们了解和接纳….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按儿童发展的规律 和特点设置课程
其中,都有哪些途径?有的孩子提出:我姐姐就是学生, 我可以让他们给我们讲讲,然后我们把它们画下来;
有的反对:画下来太麻烦,我妈妈是老师让我妈给我们拍 些照片吧;
有孩子提出:不行,我想知道的东西你妈妈没照怎么办呀? 能不能让你妈妈带我们参观他们的学校。
有的孩子说:我爸是摄影师可以帮忙; 有的提出反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可以自己照。 有的说:我不会照;另一个孩子说:不会照可以学呀。有
原 则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能自主地
选择游戏;
游戏即是内容也是手段。
18
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 则
幼 幼儿通过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动手操作物体
儿
、实际接触环境中的各种实物和现象等,去体
园 教
验、观察、发现、思考、积累和整理自己的经
育
验,离开活动幼儿就没有发展。
的
特 殊 原
《纲要》总则第四条指出:让他们在快乐的童 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在
1、适当的成熟:如,3添上3是几… 2、有学习动机:幼儿阶段的学习行为常由外部对象引起
。表现为“兴趣”、“关注”。如果幼儿没有兴趣,这 种学习对幼儿来说等于零 3、良好的情绪:它是指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积极、平稳的 情绪。因此,幼儿园的“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重视儿童的学习过程,让儿童
愉快学习,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22
小小班绘画课程
线的游戏
23
3岁左右的幼儿:涂鸦期
喜欢用笔随意的涂画,划出的线条轻淡、杂乱 、不成形,由手无意识地运动而产生绘画表现 ,称为涂鸦期。这一时期幼儿绘画表现是以划 线为主。
☆发展路径:由无秩序涂鸦(不能控制自己的 动作,出现不受控制的杂乱线)→纵横涂鸦( 稍微能控制手的动作,能内以重复的动作涂鸦 ,出现了反复的纵横线)→圆形涂鸦(能控制 手的动作而画出近似于圆形的线圈)→命名涂 鸭(发现随意划出的线条或线圈与自己熟悉的 某一物体相一致)
16
幼 儿
保教结合的原则
园 教 育
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 点决定。
的
特
殊
原
则
17
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幼 基本活动:是指在某阶段出现频率最高、对人
儿
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那一个年龄阶段
园 教
的活动。游戏对于幼儿正是这样的活动。
育 的
明确:游戏是幼儿的权利;
特 殊
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
则
活动中探索学习积累经验,活动要变化形式不
是一成不变的。
19
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功能的原 则
幼 充分认识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
儿
合理组织、科学安排,将之有机的融合为一个
园 教
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
育
。
的
特 生活活动的教育功能——它不仅是幼儿身体健
殊 原
康成长所必需,还是幼儿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
14
面向全体重视个体差异的原则
教 把以教师为中心的“面向全体”大一统的“教
育
”,转变为面向儿童的“学”
的 把面向中间、舍弃两端的“面向全体”转变为
一
面向每一个儿童让每一个儿童得到应有的发展
般
。
原 则
把无视个体差异的全体统一要求,全体一个模 式的发展转变为引导儿童个性健康地、多样化
地发展。
15
24
设计小小班第一学期的绘画课程 时要以线的游戏为主
25
涂鸦期的幼儿还没有明确的绘画表现 的目的,划线只是一种动作游戏。
教育者要抓住幼儿直觉动作思维这 一特点,设置美术课程,通过形象 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把枯燥的技 能练习,变成幼儿的游戏活动,让 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26
27
(二)、幼儿园教育课程设计的要求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 遵循《儿童权利公约》《未成年人保护法》
13
促进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
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
教 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是以整体性、协调性、个性化为特征的
育 的
发展的整体性:各方面的发展尽管各有其规律和特点,但 却不是彼此割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决定这 一整体特征的发展质量。
教师提出了:参观学校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不能 总打扰人家上课。参观后留给我们的时间比较短, 怎样能把每一个地方都拍到?经过讨论,孩子们进 行了合理的分工,有拍户外的、有拍楼内的、有拍 操场上的等。
一 发展的协调性:不仅指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协调,而
般 且包括儿童个体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协调,儿童个体的身体
原 机能以及身心技能的交互作用等方面的协调。
则 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教育让每个儿童达到基本标准的发展
之外,还能让他们按其自身特点和可能性去实现与众不同
的发展。成为具有健康个性的社会有用之才。
实世界, 了解人、事、物, 增强方向感、距离感和位置感,
拓宽社会知识和感性经验。其特性真实性——跃过了幼儿园的
围墙, 使社会领教育的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把大自然、大
社会变成儿童的真实课堂。如,春游、采摘
29
如,主题教育:美丽的社区
教师将开展的 主题编织成网 络,适时地导 入主题,多渠 道丰富幼儿对 主题的认识, 并不断地充实 和维护主题
在谈论的过程中,形成了解决的方案。这原本都是 教师的专利,教师应把这个“权力下放”,在此过 程中,对幼儿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等都是挑战。
37
如,“我要上学了”的主题活动第二部分 实践探索,以幼儿为主,教师促进
如:孩子们在参观学校前,是按照有相机的家长和 有相机的小朋友进行分组的,没有相机的孩子分在 这两组中帮助寻找。
提供可供观察的对象、可供理解的图书:增大信息的输 入量
提供可模仿的对象: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帮助幼儿树立自己的感知体验 语言讲解、提问 把幼儿的游戏行为转化为现教育目标的过程,是幼儿教
育的最高境界。
11
(4)“教” 的原则——教育的原则
教育的一般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12
教育的一般原则:
5
3、在一定情境中学习效果好
如, “假如我是巨 人”美术活动,教 师创设一个主题情 景,既启发幼儿创 造性的想象,又引 导把人画大,幼儿 笔很自然放开了。
6
4、整体化学习
如,泥塑中让幼儿和泥,在和泥的过程中蕴含多种教育 功能。多少泥土、放多少水,和出来泥的软硬程度—— 数学的比例概念;揉—动作发展,塑——创造思维、审 美感受,幼儿在干的过程中整体化的多方面的感知。
发展性:要根据时代的步伐不断拓展教育内容,适应 幼儿发展的需要(奥运会)
灵活性: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时
的调整、补充、修改、更换,创造性地构建富有弹性
的课程内容——偶发事件的随机教育
28
(三)、幼儿园教育课程实现 的路径
1.主题教育:是教师以编制的主题网为轴心开展的系列主题 教育活动。其特性是整合性——把各领域教育内容进行整合的 教育
7
5、先输入、后输出
任何学习都要经过“信息输入—信息整合—信息 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幼儿听、看 (观察)动(操作)等过程。
现在给幼儿一些东西不一定马上就输出,到了一 定时间,他突然就输出了。因此,要多让幼儿听 歌曲、听故事、听儿歌、看图片、观察物体等
8
幼儿学习的条件——幼儿基本学习规律
教师从幼儿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引导幼儿走进 主题。
教师鼓励孩子问题进行分类,形成小的主题探 究任务。
根据意愿(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分组(一 般分3个组,每组都有一位教师参加),小组 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35
如,“小学校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重点讨论:如何收集信息?都有哪些途径?什么最适合?, 谁来负责?等问题
幼儿园课程设计
1
幼儿园课程设计
一、幼儿园的“教”与“学”
幼儿园“教”与“学”的特点
二、幼儿园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原则、要求和路径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如何撰写教学活动计划 如何说课
2
一、幼儿园的“教”与“学”
幼儿园“教”以及幼儿园“教”的特点 幼儿“学”的特点及基本学习的规律 只有清楚幼儿时如何学的,才能决定教师 如何教
如何冬眠…)
31
主题的确定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
可行性:是否能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儿童是否具有 相应的知识、经验、技能和能力。
重要性:是否有助于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发展社会性。 关联性:是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有关, 是否有助于儿
童把园内的学习迁移到园外去。 兴趣性:是否是儿童感兴趣的、能满足所有儿童的需
3
(一)、幼儿“学”的特点
1、先感知,后概括、提升为知识和经验 幼儿是用感官接触周围环境获得直接经验。(如:炉子) 如:空气、阳光、水与人的关系…
4
2、在动作伴随下学习
幼儿好动,其思维特点主要是行动思维。3—4 岁幼儿先做再想;4-5岁幼儿边做边思维
操作和游戏是儿童早期学习的方式。手是孩子主 要的老师,解放幼儿的手。蒙太说:如果让我 听,我会忘记;如果让我看,我或许会记住; 如果让我做,我会永远记住。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 育资源的原则
教 《发信母亲》一书中提出:对孩子而言社会上的 育 任何一个角落都是他们的课堂、任何一个公民都 的 是他们的师长、任何一次事件都是他们的课案、 一 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对他们的示范、任何一部电影 般 都是对他们的教化、任何一种图书都是对他们的 原 启发…….因此必须提高全社会的这种教育意识。 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