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2020年工作总结汇报

医院2020年工作总结汇报

医院2020年工作总结汇报
第一部分X年工作回顾。

X年,我们医院经历了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个时期。

回顾X年,我们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爆发,院领导班子、各部门、各科室、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沉着、冷静、科学、严谨的控制了疫情,确保了全体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也为阻断疫情的传播作出了社会贡献。

回顾X年,我们围绕开启X医院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推进医院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道路上,坚持道路自信,保持战略耐心,处处改革,事事创新,人人参与,厉兵秣马,披荆斩棘,一刻不曾卸甲。

回顾X 年,我们精心管控质量、积极增创效益、努力降低成本、全面提升服务、强力推进改革,医院各项管理工作蒸蒸日上。

回顾X年,我们把医院各项管理工作全面对标三甲要求,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继续备战三甲复审,丝毫没有放松对三甲复审工作的要求。

虽然新冠疫情对我们各项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影响,但是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X年实现营业收入X万元,结余X万元,全面完成了年初下达的任务目标。

X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赢“阻击战”,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X疫情发生后,我们
认真落实上级要求,迅速开展防控工作,有序实施防控措施,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院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为组长,各个院区、各个部门科室和医院全员参与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对接国家、X省卫健委实时更新的诊疗方案、防控方案和相关流程开展工作,适时修订医院防控方案,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强化适时开展了防疫知识,做到防控知识培训全覆盖;合理进行布局,筑牢院内疫情感染防线;多方联系,合力调配,确保防护物资供应;及时调整门诊就诊流程及患者就诊路线,规范了人员和车辆流程,以降低来院就诊人员的感染风险,严督实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

截至目前,我们医院实现了院内零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我们从软件管理和硬件设施上均具备了疫情防控科学化和常态化要求的条件。

在做好医院内部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努力实践了作为地区知名三甲医院的社会责任。

在疫情刚刚爆发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全力驰援X,根据市卫健委的指令,大年初二精心选派了XX急需医护人员驰援XX,X人临危受命,经过X天的奋战,达成使命,荣耀归来。

X名医务人员主动请缨,支援X市传染病医院,圆满完成了医疗救助任务。

我们还积极参与和支持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抗疫工作,履行了X知名三甲医院的社会职责。

做好了发热门诊、门岗预检分诊、X区各卡口
的疫情防控工作;努力保障了X集团及其所属单位的防疫物资供应,组织了对X集团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培训X余人次,消毒X平方米,疫情防控督导检查X次。

二、紧扣“创新年”,效率提能步入快车道。

创新则强。

我们坚持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围绕成本、技术、效率等等,把变革、创新实践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为医院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围绕技术创新。

技术发展是医院发展关键支撑。

我们在充分分析自身技术能力与瓶颈、对标省、市医院的技术发展水平、调研了解国内前沿技术状况及区域医疗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为科室创造条件,出台了激励政策,鼓励科室开展新技术,极大提升了医院整体技术水平。

开展了“X”、“X”、“X”、“X”、“X”、“X”等X项新技术。

围绕管理创新。

设立专职部门完善全院各环节的流程管理再造,加大对院内各项流程的改造与完善,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建立院内视频直播系统,疫情期间每周利用网络进行培训,避免了人员聚集,提高了培训效率。

录制X医院《周要闻播报》,及时宣传新政策、新制度,大力表扬典型,扩大医院影响力。

重新划定科室布局,将病区按专业进行了调整划分,有效提高了科室的床位效率。

自主研发了急救设备管理平台,实现了共享设备管理统一化、标准化、信息化,节约资金约X余万元。

加强创新工作的日常管理。

组织建立了创新管理组织机构,X年以来,共确立创新项目X项,完成X项并全部投入到工作实际应用,创新项目的内容、范围及管理措施后增加了创新管理奖励办法。

对X 年创新工作进行总结表彰,鼓励临床医技管理创新,加强行政管理部门、联勤保障部门的创新力度。

围绕成本管控创新。

推进试剂、耗材“零库存”、自动补货管理,创新服务临床模式,避免“跑冒滴漏”。

对单病种费用进行成本核算,X年共对内分泌科、妇科、外科、泌尿外科、眼科、耳鼻喉科、骨科X个单病种,从药占比、耗占比、仪检收入占比、平均住院日几个方面整理核算了单病种费用清单,为X年DRG医保付费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X院区加强了医用耗材管理,完善了医用耗材目录,实行高值耗材“一品三规”,低值耗材“进一出一”管理模式,X年医用耗材出库同比降低X%。

三、围绕“质量季”,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以“质量季”活动为抓手,院领导包联科室,每周参加临床科室质控会,做到了提高质量意识、提高病历质量、科级质控规范。

加强核心制度落实。

每月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对临床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不断完善了检查内容和检查项目,逐步强化了临床核心制度的落实。

通过检查及对标,疑难病例讨论执行率从原来的
X%逐步提高到X%。

实现了危急值自动监控,执行合格率从X%提高到X%;会诊执行合格率从X%提高到X%;死亡病例讨论合格率从X%提高到X%;住院患者X天管理从X%提高到X%;手术安全核查填写的完整性从X%提高到X%。

运用PDCA管理原则,每月对检查表进行反馈,促使质量检查工作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

对非计划二次手术进行追踪,规范术前评估要求,多角度发现问题,杜绝隐患。

大力推行日间手术规范管理,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

加强合理用药管控,X年对X余份病历、X张门诊处方进行了点评分析,每月进行全院通报,根据相关制度进行奖惩。

X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X%,较去年同期下降了X个百分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XDDDs,较去年同期下降了X个百分点,Ⅰ类切口抗菌药预防使用率X%,较去年同期下降了X 个百分点。

进一步强化病案管理,提高病案入组率。

严把院感质量关,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人群、关键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切断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途径,多重耐药菌的院内发生率同比减少了X%。

充分发挥院感监控小组(专管员)的职能作用,减少科室院感病例的发生。

修订了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制度。

加强了不良事件部门归口管理,明确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的流程和相关部门职责,实行了月通报。

X 年共分析发生的不良事件X件,为全面质量管理改进提供了案例参考
依据与数据支持。

X院区修订了《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住院病历质量与病案管理奖惩办法实施细则》等近X项管理规定及措施,充实X个质量安全管理小组X人,完善设计X个质控自查表(模板),坚持月度质控例会,下发质控通报X期,开展了病例书写及核心制度专业知识竞赛、青年医师讲课比赛。

X分院在进一步改进手术室麻醉开台时间,缩短手术衔接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加强了质控管理,确保了医疗安全。

实施目标管理,对经营、质量、技术三个层面的综合目标做到了月考核与绩效联挂,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和分析整改。

制定了《病历质量提升实施方案》,设立了病历质量专管员,组织病例内涵质量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奖惩机制,提高病历甲级率;推进了临床路径工作,扩大入组病种,提升了临床路径完成病例数对出院人次的占比;提升了危急值报告处置合格率;加强了核心制度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质量管理能力和核心制度知晓率。

规范急诊科收治流程。

将急诊科划归重症医学科管理,提高急诊科救治能力。

针对急诊科超长时间滞留现象,召集相关科室进行深入讨论,制定急诊科规范收治患者的管理规定,经过数月追踪,减少了急诊患者滞留时间过长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安全和社会声誉。

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出台相关救治管理要求,杜绝急诊科患者转入至
收住院科室出现推诿、拒收现象。

四、围绕“多举措”,学科建设渐入佳境。

推进了学科建设委员会工作。

组织X位专家分X组,参照市级重点学科评估标准,对我院X个学科近X年学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评估,针对各学科现状,查找与省级、市级重点学科标准的差距,为创建省级、增加市级重点学科做好各项准备。

科研教学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X年省卫健委获批立项X项,其中X项目《X》获批省财政资金X元;X市X年度科技专项计划获批X项,获批市财政资金X万元;X科技项目获批X项;申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奖X项;申报X省科技厅科技奖X项。

推进了骨科主诊医师负责制。

制定了骨科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发展思路,由个人报名、科主任推荐、医院考察来选定主诊医师;科室形成X个主诊医师组,主诊医师负责全组工作,医院统一安排主诊医师的门诊出诊日和手术日。

经过个人报名、科室推荐、骨科专业委员会综合考评等程序,遴选出X位医师聘为骨科主诊医师。

整合院区优势科室资源,提升科室专业化水平。

将X院区康复科、中医科,介入科,内镜室进行资源整合,X院区相互协助开展工作。

通过整合,X院区康复科业务能力显著提高,X院区康复大厅的建设使用,有效地促进了康复新项目开展、康复运营、康复中医建设等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