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人情冷漠与道德缺失

论人情冷漠与道德缺失

论人情冷漠与道德缺失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拓展,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但“极端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也随之滋生,因人情冷漠所酿成的惨剧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本论文拟从人情冷漠与道德缺失入手,分析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并针对社会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此促进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关键字人情冷漠道德缺失原因对策
人情冷漠与道德缺失现状
近年来,大到企业,小到个人,人情冷漠与道德缺失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

从苏丹红到染色馒头,从三鹿奶粉到果皮投毒,从“范跑跑”到“小悦悦事件”,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我们触目惊心。

人情的冷漠与道德的缺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抹上了一层阴影。

消除人情冷漠,重建道德体系刻不容缓。

人情冷漠与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风气的破坏和道德氛围的未建性。

曾经看过一个报道。

在德国,当长辈或家长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时,他们不会不顾红绿灯,即使没有车辆通过,他们依然会等到绿灯亮起再通过,即使这个孩子与自己无亲无故。

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为孩子言传身教。

但是,在我国,闯红灯现象十分普遍。

由此可见,我们缺少一种文化的氛围,我们对传统文化缺少一种正确的解读。

整个社会弥漫
着一种不良的风气,由此导致人们责任心的丧失。

一个丧失责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现人情冷漠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国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近年来,出现太多“良心缺失”的企业,这些都不仅仅是商人道德上的缺失,没能坚守住自己诚信的阵地,为了获取利益,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臵之不理,更大一部分也在于国家法律制度的不够完善。

比如,三鹿奶粉给儿童带来了生命的威胁。

在孩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关键时刻,会给儿童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

法律在这一方面给了无良企业“有机可乘”。

他们利用国家质检等法律的漏洞,成功的为自己躲避法律的制裁做好了坚固的“保护墙”。

试想,如果法律能够在各个方面做到尽善尽美,虽不能完全杜绝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但最起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悲剧发生的机率。

我们的法律不能总是当“马后炮”,不能总是在问题出现后,再去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再去进行约束。

三、公德的淡漠。

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看客,在鲁迅的笔下,那些看客,多是冷漠、麻木、自私的人,这些都是国民的劣根性,都是导致公德丧失的重要因素。

公民的劣根性:自私,愚昧;多疑,冷漠。

导致了我们社会道德的进一步缺失。

如今的人们只是对自己的家庭、亲人、朋友讲求道德,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
进入公共的领域,人们就变得冷漠、不知道关心帮助他人,对他人的热情帮助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

在这里人们拥有的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面对乞讨者,人们不再伸出自己的手,面对受伤的人,人们不敢走近一步,怕连累自己。

我们已经在道德缺失的环境里越陷越深。

四、世俗化和多元化的冲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都能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变化。

我们开始追求品牌,追求享乐,追求更多外在的东西。

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大肆盛行。

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谄媚,可以“被潜规则”,可以不顾违背道德。

生存才是王道是道德沦丧者奉行的法宝。

裙带关系、走后门,已是现在职场、官场盛行其道,泛滥不觉的一种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心平气和。

所谓的社会公平在这里得不到兑现。

如今,西方思潮在向我们不断袭来,我们在追求个性解放,自由至上的同时,忽略了传统道德的要求。

道德沦丧者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挣脱了某些看似是束缚自由的缰绳,但是,在短暂的随波逐流之后,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在接受西方思潮的时候,并不能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打破人情冷漠局面重建道德体系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氛围
有些时候,人们的本性还是那么的淳朴,但是,社会上发生的很多的有关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将人
们乐于助人的热情同样浇灭了,由此导致了人们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为乐,于是,社会上的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对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关于乞讨内幕的揭露,使的人们对于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

所有的事情都被人们蒙上了怀疑的面纱。

我们已经“被冷漠”。

二,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
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去看待社会的问题,更加不能再做“马后炮”,必须在事情未发生使进行约束和管制,使其防患于未然。

并且必须加强严惩,始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建造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

同时,要加强防腐工作的整治,使政府官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有道理和依据的。

所以,党员、国家官员必须首先加强自己的个人品德的修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这就要要求国家在选拨人才的时候做到真正的任用有才有德之人。

要求国家在政治管理上加大力度,加强管理。

三、引导公民提高辨别能力
孟子曾说,人之初,性本善。

中国多年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在尊老爱幼、爱国主义等方面的还是可以的,但是,在社会大浪潮的冲击下,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引诱下,不少人已经开始动摇曾经的价值体系,开始出现动摇。

所以,国家有必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公民的认识水平,增强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

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不愿被世俗同化的人。

所以,从根本上,必须提高公民的意识水平,提高他们看待问题的能力和鉴别能力。

四、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中韩端午节之争,让我们看到,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中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一个传统文化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是我们丢弃不得的。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为我所用。

用传统的力量从源泉上净化社会不良的风气。

教育的功能在不断地强化,国家在教育方面必须统筹考虑,学会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来教育我们祖国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张震,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东岳论丛 2006
【2】孟蕴华,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缺失与对策,中州学刊,2006 【3】刘继勇,我国社会公德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3
【4】鲁迅文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