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8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1)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苏轼《水调歌头》)(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韩愈《师说》)(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

(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4)舞台上遭逢苦难久别重逢的夫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可以用《琵琶行》中哪两句诗句来形容这种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在下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是一个具有癌细胞的基地,这些癌细胞为什么不能施展它们的魔法与威力呢?这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质网能细致地辨认出病里头的致癌基因,当它们发现这些坏家伙后,会立即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

A.这种抗癌机制能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是内质网B.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C.这种抗癌机制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生成D.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的内质网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

(16分)漫说“散文心”沈扬①前些年在旧书摊淘到一本名为《文心》的书,1934年由夏丏尊、叶圣陶合作撰写并出版,是一本关于国文写作的指导性通俗读物。

《文心》一书在提出用功求学用心作文的要求后,具体到写作的过程,讲述了确定“中心意旨”对于写好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指出那种没有“中心意旨”的“信手写来”不可取,“随便玩玩的游戏”作文也不可取。

郁达夫在谈论写作的时候,有“散文心”之说:“我以为一篇散文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找‘散文的心’。

”接下来便以他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说明什么叫做“散文的心”,也是突出了文章的“作意”和“主旨”的。

笔者前些年去看望何为先生,这位老散文家说到散文时也有近似的表述。

②到了文化多元时代,文章也五花八门了。

应当说“作意”好写得也不错的作品并不少,但品相华美内质蹩脚或者品相也不怎么讨人欢喜的出品也屡见不鲜,尤其是近年来数目海量的散文,确实出现了不少无“心”文字。

某些新潮写家对散文创作中知-情-意的内在规律一概不管不顾,任意开篇,信手铺陈,笔随意念,写到哪里是哪里。

其中有些人文字娴熟,也有一点小灵思,只是“话痨子”式的华丽絮叨中并无多少真材实料,既无“主题”,还要“变奏”,那是真正的形式大于内容了。

还有一些人也写情感也写“生活”,但一味向“内”,一味向“我”,视野和兴奋点一样的狭窄,“文心”圈囿于“我的心”、“我的家”、“我的世界”。

③当然散文是多样化的。

偌大的一个“散文林”,木茂景深,说大有大气派,说小有小情致,长歌短调,宏微交融,才是最自然最美丽的风景。

如今我们看到的“散文林”,规模是不小的,内里却不是很丰实。

应当说兼具高度和深度的精彩“景观”不鲜见,但趋小趋微趋虚趋空的倾向确实是客观的存在。

其实散文创作一定程度的“生态”失衡并非自今日始,还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柯灵老人就有过如此的感叹:“如今的散文,图解的东西是不多了,但又出现一种一味关心自我的倾向……”也是在那段时间,柯灵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散文的新走向》,他在文中呼吁:“散文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走向十字街头,和广大读者同忧乐,共休戚,努力开辟一条宽阔的心灵通道。

”真的是大声疾呼啊!和平环境,变革年代,适应和平环境的安宁很容易,跟上社会变革的“潮流”,则必须迈开双腿,放大视野,投入到外面的世界中去。

④还是回到多样化的“散文林”中吧!香院小径,旧时燕子归来是可以写的,宝贝女儿亲爱老公也是可以写的,但既然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为什么不能把视野、趣味放得开一些呢?既然是“存在决定意识”,既然文学作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作者的“心”,文章的“心”,与社会的“心”,时代的“心”,怎么能够分得开?因此之故,身处变革年代的文艺家,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在场”和“介入”都是十分应该的,著文立言有一点担当意识也是责无旁贷的。

大时代孕育大情怀,大情怀催生大作品。

设若大时代中的文学尽是花径扑蝶清池戏水一类的小情小感小摆设小风波,文学这面“镜子”就不真实。

⑤当然了,对于有“最自由的文体”之称的散文来说,“中心意旨”之类也是不宜刻板理解或过度渲染的,散文抒发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精神性,而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太过强调某些“要素”容易引起“主题先行”一类的错觉和误解。

所以对于散文来说,还是根据题材和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表现方式,重征轻行,各得其所。

一些抒情性的短篇章,自然不必用“扎入最深处的痛”一类话语去苛求,有不错的“作意”和趣味,情出意立,“心”自然也就在其中了。

⑥至于那些“形式”玩家,窃以为“十字路口”也是他们的好去处,视听的路道宽一点,就不难了解人们的阅读“脾胃”,对改变自己的狭隘趣味也有益。

其实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连一些大导演都是从包括票房在内的社会信息反馈中得到启迪的,遍地“黄金甲”不及一棵“山楂树”,为什么呢?所以还是留意一点“祖宗之法”吧,比如“文心”在前,“雕龙”(把龙纹雕得精致一点)在后,“雕龙”为“文心”服务等等。

文路顺了,笔下文字就不一样了。

(有删节)3.第二段中的加点词“品相”在文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4.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把下面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⑴那么克服一下一味“向内看”,一味“小情调”⑵其实只要不是生性襟怀封闭⑶到“十字路口”去感受一点社稷天下的脉息,吸取一点生活营养⑷动笔前向“门外”多看几眼是很自然的事情⑸如果自身还有一个“作家”的名号⑹就更其合理和必要了A.⑵⑷⑶⑹⑸⑴B.⑵⑷⑸⑴⑶⑹C.⑸⑴⑹⑷⑶⑵D.⑸⑵⑴⑹⑷⑶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引述《文心》、郁达夫、何为等相关内容是为了引出话题,同时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B.第③段引用柯灵《散文的新走向》中相关内容是为了表明散文创作一定要关注生活。

C.第④段“文学这面‘镜子’就不真实”运用比喻手法说明这类创作未真实模仿生活。

D.第⑥段提到大导演等内容,与散文作家形成类比,表明散文创作一定要关注文心。

7.试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8.本文谈论散文创作需要重视“散文心”,试举高中学过的一篇散文为例加以分析。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16分)村边的野地张蛰①我喜欢泡在村东的野地里,有时一群人,有时就我一个。

野地很大,杂草、灌木丛生,那些粗细高矮歪直不同的杂树聚在一起,气象万千。

在它的西南方向,废黄河一股水流蜿蜒而来,又在它东边很远的地方轻轻滑过朝东北方向平缓流去,河面时宽时窄,水量丰沛,水草丰满。

那里有视野更为开阔的田地,村庄都被零星甩在某个角落里,我们叫它漫河滩。

②野地里,小路纵横交错,说明很多人来过且又走路的习惯不同,但真正泡在这里,一天到晚又见不到一个人影。

除了人,村里的狗也来,我在野地里碰到狗的时候比人多,狗来这里东嗅西嗅,有时会对一只野鸡狂追,但从来不会成功,对一闪而过的野兔子,狗却只当没看见。

狗跑野地里来干什么?③其实人来似乎也没什么目的性,我们一群孩子泡在野地里,除了玩爬树捉迷藏,有时会了结一些江湖恩怨,有时会商量到哪块大田地偷生产队的东西,有时会满地里寻找兔子窝和老鼠洞。

这些事,在其他地方一样可做,但我们却莫名其妙地跑到野地里来了。

了结江湖恩怨,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倒霉蛋,出了野地会自觉说成是自己爬树掉下来磕的,不仅得不到父母的半点同情,还会被他们咬牙切齿地痛骂:咋不摔死你哩,你就野吧!上野地来,就是为了给挨揍找个好借口吗?在野地里商量偷生产队的东西,偷来再跑到野地里分赃,在哪里不能商量不能分呢?我们习惯性地选择了野地。

还有秋天,我们在野地里从老鼠洞中挖出的黄豆,每个人脱下裤子装都装不完,但在大田里同样如此,我们为何喜欢来到野地里找?为什么?④更多时候,我们在野地里无事可干,像狗一样到处闻闻嗅嗅,无目的地到处走动,或是忽然卧倒在杂草丛里看一尘不染的蓝天。

不知是谁最先想起来的爬树,先是爬到树上捉迷藏,后来我们爬到树上去发呆,每个人都茫然地抱着树干坐在树杈上,猴子一样东张西望或什么也不望。

有一回田鸭子兴奋地发现远处走来的是自己的爹,立时扯起肚皮拚命嚎叫,但很快发现努力没有意义,嚎叫声刚出嘴就被风收拾了。

后来我们越爬越高,但能爬到树梢的只有宁五,他能爬到十几米高的地方,把自己挂在树枝上被风摆来荡去地像个驴屎蛋。

⑤感觉自己长大后,我更喜欢一个人呆在野地里,一个人呆着,能听到树上的鸟叫,再多的鸟同时叫也能听得出不同。

我能听出哪只鸟的叫充满饥渴,哪只鸟的叫充满快乐。

我还能听得出鸟对话与鸟自言自语的不同,清晨鸟叫得清脆,黄昏鸟叫得兴奋。

有时候,一朵云都从视野里消失了,一只鸟的叫声却没停息。

我一个人爬到树上眺望的时候,总觉得东边的漫河滩虽然看起来阔大,但实际上很小。

漫河滩的尽头是什么呢?我会问自己。

我爬树,爬得越高,觉得天空越远。

一个人既远离了地面又远离着天空时是惶急的,有无法自信的恐惧。

⑥受了委屈,不高兴,觉得无聊,不知道到哪儿去,我溜溜达达就到了野地里。

我喜欢一个人跑到野地里听动静,露水的叭嗒声,野鸡踩在草丛和落叶上的脚步声,兔子啃啮青草的窸窸窣窣声,鸟起飞时拍打翅膀的呼喇声,都能让我平复不安。

许多少年才有的烦恼,都是野地里的风抹平的。

我用一根青草去抽打另一丛青草时,痛苦就消失了。

我夸张地躺在草丛里,正莫名苦恼地睁大眼睛,一群人字形的大雁忽然此起彼伏地叫着从野地上方飞过,立马一身轻松。

⑦我们的少年时代就像被大人遗忘了一样,除了一口吃喝和衣不遮体的穿戴,其他的一切交给了我们自己。

我们满世界游荡,见风而长。

宁五学会了生吞鸟蛋,拴柱学会了剥刺猬,我学会了抓兔子……我们大呼小叫地在野地里跑过,在树上闲荡或是发呆,时光从琐碎的落叶、干草尖慢慢流走后,我们的小胳膊小腿也在鸟鸣与露水里悄然拔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