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谈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学生徐晓蕾指导教师刘明明年级2006级专业室内设计系别环境艺术设计系浅谈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内容摘要:人类的不断进步带来了对自身生活环境的更高要求,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
效果图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手绘效果图和电脑绘制效果图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把两者合理地结合,就能使环境艺术设计思维得到最优秀的表达。
关键词:环境艺术;手绘效果图;计算机绘制效果图;工艺美术运动;人与环境。
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科技、资讯还有交通都空前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的单纯的功能,我讲到的公共艺术的作用就是通过艺术与文化在规划设计、环境建筑、园林景观中所起的作用,提高整体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的层次,营造出历史与艺术的和谐氛围,使环境更好地为人服务,满足我们现代人对精神生活享受的更高的需求。
早在十几年前,计算机的运用远不及现在广泛的年代,手绘曾是设计人员的必备功夫。
自从有了电脑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很多搞规划、设计的人就开始向这方面努力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就出现了这样两大类: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
这两种绘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下论述。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手绘效果图表现1.从思维方式上设计徒手绘制效果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
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而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
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
徒手设计草图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
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画面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
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从图面效果上手绘的效果图生动、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手绘效果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方法,有用铅笔、钢笔绘制的速写效果图;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图;有空间感、光感、质感都比较强的水粉效果图;有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的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还有与喷绘技法结合的模仿真实效果的喷绘效果图。
由于手绘的技法种类很多,所受的限制较少,因此这种效果图所表现出的人文性和风格性较强,就像绘画一样,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到最终表现出设计师想要的空间意境和风格。
因此,手绘效果图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和文化空间,这种表现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动逼真,也可以罗曼蒂克,带有浪漫情调,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设计和表现的灵活性。
3.从设计程序上手绘表现是设计前期的根本阶段,整体布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对比关系,都可以通过手绘表达。
用铅笔或钢笔的快速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展现给客户,在与客户进行初次交流时,快速手绘是很重要的。
因为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画出装修后室内的大体效果,也让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促进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很有帮助。
在设计的中、后期,手绘的表现也是值得提倡的。
由于徒手绘制的效果图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联系紧密,是设计师驰骋的设计理念最真实的表达。
因此所表现的人文特质与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画面轻松奔放,洋溢着一种画的情趣,尤其是环境的处理,并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种气氛,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这种艺术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的竞标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表现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
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利用三维软件精确地按照设计图比例,将准确勾画出的模型经过平面软件处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
电脑绘制效果图,具有手工绘图不可替代的优点。
1.能准确无误地真实反映空间及用材的质感。
“以假乱真”,让人看到工程装饰完毕的真实效果。
2.画面整洁、清爽,让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同时推出多种方案。
4.雅俗共赏,水平、素质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满足。
然而,如同一切高新技术一样,电脑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运用亦存在着众多的负面效应。
如电脑技术带来了设计的“异化”,反映在具体的设计中即为重“表现”轻“设计”,设计方案招投标变成了电脑效果图竞赛;学生设计时在电脑效果表现上所花的时间大大超过设计方案构思的时间,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形十分严重。
同时,电脑技术其本身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设计思考过程“幻想”的翅膀,电脑技术及其软件本身的局限和操作者的水平影响了设计构思,扼杀了方案构思过程中的转瞬即逝的设计灵感,让使用者不得不放弃方案初始阶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而向电脑“投降”,使设计艺术创作变成简单的工业化“生产”。
这就使我们的设计思想受到了阻碍,使有些方案因为效果不理想而不被通过,而实际上不是设计思想不新潮,没创意,而是对做效果图的软件不熟练,使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如在设计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对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和运用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追求,最终导致设计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也使学生设计素养降低。
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设计手段,为设计空间注入了活力,为设计过程与优化最终效果提供了可能,在手绘创意表现的基础上,通过电脑美术辅助设计,使设计意图发挥到最佳效果。
三、各种艺术思潮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影响1.十九世纪末最主要的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的社会主义设计思想分析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
其中,约翰-拉斯金是这场运动的思想奠基人,他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另一位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而威廉·莫里斯是这场运动的创始人。
虽然他们都出现在英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设计思想却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点。
2.大批量机器生产被人们肯定,建筑界和工艺美术界有识之士开始提出:关键问题不是肯定或否定机器生产,而是怎样利用机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约翰·拉斯金推崇手工艺与人的自由,他认为机器大工业生产造成产品质量下降,这与当时英国的社会有非常为机器大工业生产造成产品质量下降,这与当时英国的社会有非常量问题,只是简单的生产。
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的出现,让人民大众的生活出现极大的变化,手工业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出口,社会将会面临很多失业问题。
这两个方面都与社会主义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物质,生活都要求更高,这点与当时约翰·拉斯金的反机器大工业想对应,因为当时的机器大工业还不能很好的解决机器生产与高品质产品之间的问题,于是社会主义意识就反映在对机器大工业的反对这个层面上。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推崇的是人人有饭吃,人人平等的理想境界,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必然会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拥有机器的人占有更多的市场与财富,手工业者失去市场,同时也失去财富。
虽然手工业者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但是在与机器的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例如:产品生产时间长,成本价格高,出售不确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对机器大工业的反对,对手工艺的推崇这点也符合社会主义设计思想的。
人类社会是在同自然界和谐相处中发展的。
纵观世界各地,凡属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的地方,就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反之,则不利。
古代文明大多集中在非洲的尼罗河、南亚的恒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地格里斯俩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与长江等地,其理如是。
人类的早期居住地也多选择在地理学上的二级台阶上。
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是人类求生存首选的“黄金地带”。
人类就是在这种有意识的环境选择中发展起来的。
时时事事想到人与环境的协调,一切都以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
3.古人的环境意识,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学者对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就已有了“超前”的理解了。
这一结论当然不是毫无根据,我们可以从著名典籍《礼记》中的记载得到充分的印证。
众所周知,《礼记》是战国至西汉初年各种礼仪著作选集,是儒家讨论人们行为规范的经典著作。
公共环境艺术最根本特征是公共性。
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它随城市而生,为城市特定的意义就是心灵的不断超越,这种超越是不断地创新的,是唯一的,没有任何规律性的东西让我们去概括。
对于艺术的意义新问题,假如试图有一种完整的回答,我们只而存。
公共艺术从产生时期就与城市结缘,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所以,艺术的能再回到原初的思路上去,即它作为一种心灵的活动,这时,我们只能探索心灵的意义,而对心灵的意义的探索,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哲学、人类文化学和发生学等学科共同的新问题,实际上,也正是人类自己的根本新问题。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文因素的影响人与环境,它不仅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人类社会学与自然科学领域里面,也相当深入地渗透到了艺术设计工作者与现代艺术欣赏的领域当中。
公共艺术总体设计的作用就是制定公共艺术围绕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城市公共艺术,大学生公共艺术,公共管理等艺术成为一个整体,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出更好的人文气息。
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国内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发展历程较短,正处在蓬勃向上的成长期。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范围广阔,专业结构上是由多种学科领域交叉构成的复合体,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大知识组团”,而且有领域扩大化的趋向。
对此各院校应结合本校资源结构特征,在环艺专业的内容设置上突出重点,抓中心领域的构成探究,或围绕中心领域开辟新的专业知识增长点,避免大而全的做法。
但也不能将环艺专业的发展建设依附于某个学科,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哪个学科的分支。
应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建设的探究,保持专业良性发展的趋向,共同努力,形成专业发展的合力,完善专业体系建设。
在分析构成环境艺术设计中心要素时,应以视觉艺术要素为切入点,对涉及到艺术表现且和环境相关的领域和专业,进行重点探究,并对其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使之更有针对性和连贯性,而不能只是将相关学科专业的内容简单相加。
只有构成内容的合理配置,才能形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