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授课计划
课程机制工艺教师赵太荧课次第周第次
§4-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一: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1.1.1 切削运动
金属切削加工是用切削工具将坯料或工件上的多余材料切除,以获得合乎设计要求的工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复习金属切削加工和数控加工在机械制造中的地位) 1.1 切削运动及切削要素
机床为实现切削加工所必需具有的加工工件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
它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主运动
主运动的速度即切削速度:主运动的线速度。
(分析推导过程,分析根据工件材料查表时只能查到切削速度,而不能直接查到转速的原因) 进给运动:
进给运动速度:指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进给运动的瞬时速度,用v f 表示 例:外圆车削时,进给运动速度常常用进给量f 来表述,单位:mm / r 刨削时,进给运动速度用每一行程多少毫米来表述,单位为mm / str 。
铣削时,进给运动速度常用每齿进给量f 来表述,单位:mm/z
进给速度v f 、进给量f 、每齿进给量f z 和刀具齿数Z 之间的关系如下: v f = nf 1.1.2 切削时形成的表面
车削加工过程中工件上有三个不断变化着的表面: (1)待加工表面 (2)已加工表面 (3)过渡表面 1.1.3 切削用量 (1)切削速度vc
(2)背吃刀量ap (分析车削和铣削的ap 有什么不同) (3)进给量f
(解释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加工的影响。
)
1000c w
n d v π=
§4-2 刀具几何形状和材料
一. 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要素
1. 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
刀杆:起夹持作用
刀头:(三面)
前刀面:切屑流过的表面
主后刀面:刀具上与加工表面相对的表面
副后刀面:刀具上与已加工表面相对的表面
(两刃)
主切削刃:刀具上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
副切削刃:刀具上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
(一尖)
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交点
2.车刀切削角度的坐标平面
基面Pr:通过主切削刃上的某一点,与主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车刀的基面平行于刀体底面。
切削平面Ps:通过主切削刃上的某一点,与过渡表面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正交平面Po:通过主切削刃上的某一点,并同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
3. 刀具的主要标注角度
1) 前角(γ0)
前刀面和基面之间的夹角。
2)后角(α0)
主后刀面和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直接分析出前角和后角的正、负、零。
并要求学生在车刀上分析出前角和后角的正、负时的形状,及其大、小对加工的影响。
)
3)主偏角(kr)
主切削刃与进给方向间的夹角
4)副偏角(kr’)
负切削刃与进给方向的夹角
5)刃倾角(λS)
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在切削平面内度量
4、刀具的工作角度
✹进给运动对刀具工作角度的影响
使刀具实际工作后角减小,工作前角增大
✹刀具安装高低对刀具工作角度的影响
✹刀杆中心面(线)不垂直于进给运动方向的影响
由此分析出刀具的安装方法:1、刀尖的高度应与工件中心的高度一致。
2、刀杆中心面(线)应垂直于进给运动方向。
1.4 刀具材料
概述:刀具材料是指刀具上参与切削部分的材料。
1.4.1 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1)高硬度(2)高强度与强韧性
(3)较强的耐磨性和耐热性
(4)优良导热性
(5)良好的工艺性与经济性
1.4.2 常用刀具材料
刀具材料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工具钢(包括碳素工具钢、)、硬质合金、陶瓷金刚石(天然和人造)、立方氮化硼、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因其耐热性很差,目前仅用于手工工具。
1、高速钢
✹高速钢是一种含有钨、钼、钒等合金元素较多的工具钢,也称为锋钢或白钢.
✹特点:
1)强度高,抗弯强度为硬质合金的2~3倍;
2)韧性高,比硬质合金高几十倍;
3)硬度HRc63以上,且有较好的耐热性;
4)可加工性好,热处理变形较小。
✹应用:常用于制造各种复杂刀具(如钻头、丝锥、拉刀、成型刀具、齿轮刀具等)。
2、硬质合金
➢硬质合金是用高硬度、高熔点的金属碳化物粉末和金属粘结剂(如Co、Ni、Mo等)经高压成型后,再在高温下烧结而成的粉末冶金制品。
➢优点
硬质合金的硬度、耐磨性、耐热性都很高,允许的切削速度远高于高速钢,且能切削诸如淬火钢等硬材料。
➢不足(与高速钢相比):
其抗弯强度较低、脆性较大,抗振动和冲击性能也较差。
➢硬质合金因其切削性能优良而被广泛用来制作各种刀具。
在我国,绝大多数车刀、面铣刀和深孔钻都采用硬质合金制造。
3、陶瓷刀具材料
➢陶瓷材料比硬质合金具有更高的硬度(HRA91~95)和耐热性,在1200℃的温度下仍能切削,耐磨性和化学惰性好,摩擦系数小,抗粘结和扩散
磨损能力强,因而能以更高的速度切削,并可切削难加工的高硬度材料。
主要缺点是性脆、抗冲击韧性差,抗弯强度低。
4、立方氮化硼
人工合成的、高温、其硬度很高,可达8000~9000HV,仅次于金刚石,但热稳定性远高于金刚石,并且与元素亲和力小,它的最大的优点是在高温1200℃~1300℃时也不会与铁族金属起反应。
能胜任淬火钢、冷硬铸铁的粗车和精车,及高温合金、热喷涂材料、硬质合金及其他难加工材料的高速切削。
超高速加工的首选刀具材料
5、金刚石
分为人造和天然两种,是目前最硬的,硬度约为HV10000,故其耐磨性好,不足之处是抗弯强度和韧性差,对铁的亲和作用大,故金刚石刀具不能加工黑色金属,在800℃时,金刚石中的碳与铁族金属发生扩散反应,刀具急剧磨损。
金刚石价格昂贵,刃磨困难,应用较少。
主要用作磨具及磨料,有时用于修整砂轮。
§4-3 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1)切削力的来源
1)切削层金属、切屑和工件表面层金属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所产生的抗力;
2)刀具与切屑、工件表面间的摩擦阻力。
(2)切削分力及其作用
1)主切削力Fc:切削合力在切削速度方向上的分力,垂直于基面,是计算机床动力、校核机床和夹具强度及刚度的重要依据
2)背向力Fp
切削合力在切削深度方向上的分力,与切深方向相反,它能使工件弯曲和引起震动,对加工质量影响较大。
3)进给力Ff
切削合力在进给方向上的分力; 与进给方向平行,但方向相反,是设计和校验进给机构强度的依据。
4)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工件材料:被加工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越高,切削力增大。
强度相近的材料,如其塑性(伸长率)较大,切削力增大。
切削脆性材料时,其切削力一般低于塑性材料。
切削用量:切削深度ap或进给量f加大,均使切削力增大,但两者的影响程度不同,ap 的影响更大一些。
切削速度:加工塑性金属时,在中速和高速下,切削力一般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刀具几何参数
(3)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1. 切削热的产生传出及影响
a.切削热的来源
切屑层的金属发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而产生大量的热
切屑与刀具前刀面产生的摩擦
工件与刀具后刀面产生的摩擦
b.切削热的传导
传入切屑,约占总热量的50%~86%,对切削加工无不利影响
传入工件,约占总热量的40%~10%,会使工件膨胀或伸长,产生尺寸和形状误差,影响加工精度
传入刀具,约占总热量的9%~3%,使刀具温度升高,硬度下降,磨损加快,耐用度降
传入周围介质,约占总热量的1%,对切削加工无不利影响
2. 切削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切削温度:是指刀具表面上切屑和刀具接触处的平均温度。
其高低取决于切削时产生热量的多少和传导条件的好坏,切削用量、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及角度等对切削温度均有影响
3. 降低切削温度的措施
1) 选择合理的几何角度和切削用量
2) 使用切削液
五: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1)加工精度
(2)加工表面质量
六: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需要掌握的内容为切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刀具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切削液的种类,每种切削液所对的功能,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