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纤维成分分析及含量标识
2014-10-31
29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实例2 :55%毛15%涤纶15%腈纶10%锦纶5%粘纤
方法2
样品: NaClO法溶解毛,得出毛含量 →剩余纤维: DMF法 溶解腈纶→75%H2SO4溶解锦纶粘纤, 剩余涤纶得出涤纶含量
2014-10-31
16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2.3.2.4 80%(质量分数)甲酸法:溶解锦纶 1)不适合毛含量>25%的毛锦混纺面料 2) 过滤条件及试剂值得引起重视(重力排净溶解液,避免立即用水清洗)
2014-10-31
17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2.4 特殊样品的定量分析方法 2.4.1 涂层样品 PA或Pu涂层:定量分析前需预处理,除去涂层 预处理方法:溶剂:二甲基甲酰胺 温度 50 ℃ 时间 60min 注意:不适合在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的含腈纶样品 2.4.2 大花卉烂花绒样品(以丝粘烂花绒为例) 1)取小尺寸样品:底布(真丝),记录尺寸及重量 2)取大尺寸样品:应含完整花卉,记录尺寸及重量 3)根据大小样品的尺寸及重量,计算得出完整花卉样品 中真丝含量及粘纤含量
2014-10-31
环已酮法
13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2.3.2.1次氯酸钠法--检测含丝毛等蛋白质混纺产品 1) 碱性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控制问题(标定问题)(如何控制碱含量?) 2)溶解条件的控制(温度、时间、振荡) 3)关于修正系数d值(GB/T
2910.4-2009原棉1.03,棉、粘、莫代尔为1.01)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附:三组分混纺纺织品定量分析方法及精密度(GB/T 方案1 取两个试样→溶解a组分→得出a组分含量 →溶解b组分→得出b组分含量 →计算得出c组分含量 方案2 取两个试样→溶解a组分→得出a组分含量 →溶解(a+b)组分→得出c组分含量 →计算得出b组分含量
2910.2-2009)
或<50% 结果不同)
4)染色样品所用染料品种(深色的活性染料)对结果的影响
2014-10-31
15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2.3.2.3 75%(质量分数)硫酸法—检测丝毛混纺产品 及丝羊绒产品
1)质疑溶解条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
(室温,1小时)值得探讨
2)FZ/T 01048-1997《蚕丝/羊绒混纺产品混纺比的测定》 比较准确性(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说明) 3)不适用野生蚕丝、如野生柞蚕丝
2014-10-31 7
1 纤维定性鉴别及其注意点
1.4 快速实用的定性方法: 1.4.1 熔点法: 1)用纤维熔点仪 2)利用调温熨斗(乙纶130-132℃,丙纶160-165℃)
1.4.2 回潮率法(涤纶0.4%,腈纶1.2%,丙纶0%)
1.4.3 显微镜和溶解法结合 实例:确定丝光棉中是否混有少量真丝 涤纶竹炭纤维
丝(丝光)棉混纺
2014-10-31 6
1 纤维定性鉴别及其注意点
1.3.3 溶解法 1)适用常规纺织纤维,不适用改性的天然或化学纤维。 如:水洗牛仔面料(降解纤维→溶解性能) 超细纤维(比表面积变化→溶解性能) 回收羊毛、涤纶竹炭纤维、纺前着色纤维等
2)不适用两组份的复合纤维。容易误判。
如:涤锦并列型复合纤维 涤锦皮芯型复合纤维 3)特别需要注意试剂浓度、溶解温度和时间等条件,避 免出错。如:75%硫酸
2.2 基本定量检测方法:
2.2.1 手工分解法--首选(试验误差最小) 2.2.2 化学溶解法 --次选 2.2.3 显微镜法--末选 (试验误差最大)
在实验室检测中常需手工分解法和溶解法配合使用。
2014-10-31
11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2.3 定量分析方法的注意点
2.3.1手工分解法: 1)适用于此类纺织品。不同的纤维分别组成不同纱线, 可以分解; 2)应注意避免造成各种纤维的损失,所有分解的纤维组 分的干重之和损失应控制在原样干重的0.1%之内;
2014-10-31 8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2.1 纤维定量分析标准
常用:ISO 1833-2006
GB/T 2910.1-24-2009(替代97版) GB/T 2910.101-2009
FZ/T 01048-1997蚕丝/羊绒混纺产品混纺比的测定 FZ/T 01095-2002纺织品氨纶产品的纤维含量试验方法 FZ/T 01101-2008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测定 物理法 参照:AATCC 20A-2007
4)含毛混纺产品的适用性问题(与面料厚薄、具体与毛混纺的纤维种类有关)
5)与2.5%氢氧化钠法比较准确性问题(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说明)
2014-10-31
14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2.3.2.2 甲酸氯化锌法—检测天然纤维素纤维(麻棉)与再生 纤维素纤维(粘 、铜氨、莫代尔、莱赛尔等)混纺产品 1)严格控制溶剂浓度(溶剂配臵 ) 2)溶解条件(温度、时间、过滤) 3)试样中再生纤维素含量对结果的影响(>50% 5)溶剂用量(浴比)对溶解结果的影响 6)与59.5%硫酸法的比较准确性问题(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说明)
2014-10-31 5
55/45麻棉
1 纤维定性鉴别及其注意点
1.3.2显微镜法:
1) 适用于鉴别常规的天然纤维及部分再生纤维素纤维 2)不适用经特殊整理加工的天然纤维(如丝光棉) 3) 不能区分大部分再生纤维素纤维(铜氨、莫代尔、 莱赛尔纤维、竹浆纤维等) 4)不能区分合成纤维(纵向带黑点未必是涤纶) 实例:涤锦混纺
2014-10-31 18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2.4.3 含不锈钢纤维样品(防辐射纺织品)
1)不锈钢纤维(金属纤维)定义及特点
定义:metallic fiber(见GB 由金属制成的无机纤维 主要特点:
4146-84《纺织名词术语》标准)
点火燃烧不被烧,性质相对稳定,对酸碱及有机溶 剂比较稳定,在实验一般溶解条件下浓硫酸中不溶解。 2)定性鉴别:燃烧法及化学溶解法 3)定量分析:手工分解法 浓硫酸法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实例2 :55%毛15%涤纶15%腈纶10%锦纶5%粘纤 方法1 样品:DMF法 溶解腈纶得出腈纶含量 →剩余纤维:NaClO法溶解毛→75%H2SO4溶解锦纶粘纤, 剩余涤纶得出涤纶含量
样品: NaClO法溶解毛,得出毛含量 样品:80%HCOOH法,溶解锦纶,得出锦纶
2014-10-31 20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2.4.5 含改性纤维的样品,与同类纤维的溶解性有差异 羊毛仿羊绒 丝光棉 碱减量涤纶 超细纤维 中空涤纶 复合纤维等
2.4.6 桑蚕丝与柞蚕丝混纺的样品
定性鉴别:燃烧法 显微镜法 定量分析:甲酸氯化钙法
2014-10-31 21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含丝毛等蛋白质纤维
含聚酰胺纤维(锦纶) 含聚丙烯腈纤维或改性腈纶 含聚酯纤维(涤纶) 含醋酯纤维 醋酯与三醋酯混纺
1mol/L次氯酸钠法* 2.5%氢氧化钠法* ( JIS )
80%(质量分数)甲酸法* 二甲基甲酰胺法* 苯酚/四氯乙烷法 100% 丙酮法 70%(体积分数)丙酮法
聚乙烯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混纺
2.5 多组分含量分析方法选择原则 2.5.1 定性: 1)显微镜法及燃烧法初分各种天然纤维、部分再生纤维及 化学纤维大类 2)溶解法结合熔点及回潮率法确认各种天然及化学纤维 2.5.2 定量方法选择原则: 1)首选手工分解法
2)不宜超过 “二次溶解”,尽量避免测试误差叠加
3)优先选择剩余纤维d值为1.00 的溶解方法 4 )优先选择“溶解大含量组分”的溶解方法,降低测试误 2014-10-31 22 差
3)不适合分解捻度低且由短纤维组成的纱线。
(如雪尼尔面料)
2014-10-31 12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2.3.2 化学溶解法
常见混纺纺织品种类 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 丝毛及丝羊绒 含棉及再生纤维素纤(粘、铜氨、 莫代尔、莱赛尔等) 常用化学溶解法 75%(质量分数)硫酸法* 75%(质量分数)硫酸法* 甲酸氯化锌法* 59.5%(质量分数)硫酸法(AATCC)
2014-10-31
JIS L1030-2:2005
9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附:显微镜法定量分析相关标准 FZ/T 30003-2000 《麻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化学分析法 显微镜投影法》 GB/T 16988-1997 《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
2014-10-31
10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化学鉴别法
2014-10-31
4
1 纤维定性鉴别及其注意点
1.3 定性鉴别注意点 *常用的定性鉴别流程:一烧、二看、三溶解 1.3.1燃烧法: 1)不适用混纺纤维的鉴别;交织物必须拆纱,然后分别燃烧;
2)仅适用于区分大类;不适合具体分类
3)不能用燃烧法作唯一的确认方法 实例: 混纺65/35涤棉 混纺丝/毛
的理化及服用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1.1 纤维定性鉴别标准 常用:FZ/T 01057.1-4-2007 参照:AATCC 20-2007
2014-10-31
JIS L1030-1:2005
3
1 纤维定性鉴别及其注意点
1.2 常用的纤维定性鉴别方法:
物理鉴别法
纤维定性鉴别
感官法(√) 显微镜法( √ ) 密度法 熔点法( √ ) 红外吸收法 双折射法 回潮率法( √ ) 燃烧法( √ ) 化学溶解法( √ ) 着色剂法
2 纤维定量分析及其注意点
上述四种方案的精密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