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
章节:必修二:备课人:黄树碧二次备课人:
课题名称《离骚》
三维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重点目标1、通过鉴赏《离骚》的
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
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
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
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难点目标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
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导入示标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我们知道,
\"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作为伟大的作品,
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目标三导学做思一:掌握文学常识
导学:1、回忆《诗经》,然后比较本文,
2、反复朗读课文,对照注解弄清句意。
诵读注意以下几点: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3、课前思考
(1)屈原的作品大多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
(2)《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离骚》常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导做:学生整理课前预习资料,提炼归纳然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