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狱中书简》课件(共34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狱中书简》课件(共34张PPT)


品读探究第三段
1、找出文章中与整篇文章感情基 调不一致的语句。
①凄凉地坐在窗口,天气闷热,我是 头昏沉沉的像压着一块什么重物。 ②白云下面,在令人眩目的高空中。
2、⑴ “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 是鸟的感觉还是人的感觉?
用拟人的手法表现的是人的感觉。 ⑵作者失去人身自由,为什么没有 阴郁的感觉? 首先,文章的基调是愉悦和谐的。 其次,作者虽身陷监狱,却能正视 失去自由的现实,其愉快情调更显得 其人格的高尚。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掌握重点生字词
一、复习检查。 提写生字词
品读探究第一段
1、作者身在监狱与外界隔绝,然而 她的心是关不住的,那么她看到和听 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看到的:黄醋栗树、女贞、枫树、小栗树、 白杨、叶影、阳光、树叶上的水滴 听到的:木管风琴的声音、树木的飒飒、 小鸟的合唱、杜鹃的啼叫声 生机勃勃,美丽可爱。
狱罗
·
()
节中 莎
选书
卢 森
简堡
1、了解作者及背景识记生字、 生词。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主旨,品味作 者感情。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逆 境中也要坚强乐观。
题目解说
“书简”即书信,本文是作者在 1916年7月至1918年10月在狱中写给 自己的好友宋儒莎的信札(zhá)之 一。
作者及时代背景
阅读感知(一)
“拯救了这条生命我多高兴啊”,从这句话中 你感受受到了什么?
⑴对弱者的扶助
⑵珍爱生活、关爱生命
⑶对自由的渴望
阅读感知(二)
找出“杨絮飘飞”景象的句子,想想这场景表现了什么?
白杨树花那亮丽、自由的生命和 顽强 的生命力,让作者感到振奋进一步体 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阅读感知(三)
2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能感觉到作者是怀着 怎样的心情去描写景物的吗吗? 发现生活中平凡的美。热爱生命。 3、你看到过白杨树花絮飘飞的情景吗?请 你试着描述一下。 4、“在墙缝里,石缝间,到处都有它的幼 芽在抽芽。” 字里行间有什么含义? 明确:作者赞叹自然界生物的顽强的生命 力和传宗接代的神奇力量,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 信念。
找出作者情绪最高涨的语段,先读后分析。
这里作者把夜莺强化到可以“压倒雷 声”“唱亮昏暗”的程度,显然这里夜莺已经 不是自然界平凡的小鸟,而是作者对于革命必 胜的信念,革命乐观主义思想的写照。这也是 情绪的高潮、思想的高潮。
细部探究(二)
“夜莺的歌声像灿烂的银光”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为什么可以这样形容?你能仿造出这样的句子吗?
2、作者的感受如何?从文章中找出 最能体现作者心理感受的词语。 词语:花园、丁香般芬芳、亭亭玉立、 肃穆而慈祥、非常愉快、多美、多么 幸福、沉醉等。 作者的感受:愉快、幸福、沉醉。从 中突出了女革命者细腻的情感和热爱 生活的情怀。
3、“我”是怎么救助蝴蝶的?你体会到作 者什么样的感情?
从发现它奄奄一息到焦急地战栗小心 翼翼地放在手里到拿盛开的鲜花喂食到 与它说话等,这些无不体现女革命者对 生命的珍惜和细心的呵护。
嘹亮(响亮) 神奇( 奇妙) 散播(播撒) 晦暗(昏暗) 烘托( 衬托)
3、根据意思归纳词语。
⑴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亭亭玉立) ⑵形容气息非常微弱。也比喻事物近于灭亡。
(奄奄一息) ⑶形容对事物和言论无法想象、很难达到。
(不可思议) ⑷禁不住笑了起来。(哑然失笑) ⑸指自然界中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万籁俱寂) ⑹形容情景迷人,使人陶醉。(如痴如醉)
⑶哑然失笑: 禁不住笑了起来。 ⑷不可思议: 形容对事物和言论无法想象、很难达到。 ⑸亭亭玉立: 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⑹扶疏: 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⑺阴霾: 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烟、尘等微尘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⑻战栗: 颤抖。 ⑼蓦然: 突然。
速读课文,自主 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给 朋友写信的? 2.这封信写了哪些内容? 在信中作者向朋友诉说了 哪几件事?
比喻和通感。特别是通感,将听觉转化为视觉 形象,给人鲜明豁亮的深刻印象。
一是在铅灰、艳紫的昏暗天色背景下,同为视觉形象, 对比鲜明。
二是在昏暗阴森的氛围中,夜莺毫无畏惧的啼唱,给 人特别亮丽耀眼的感觉。
三是用银光闪闪辉耀形容革命者面对黑暗显得格外灿 烂夺目。
什么是“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 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 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 艺术效果。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做互动相关习题。 2、仿照课文写法,把你昨天看到或听到
的事情写出来。
罗莎·卢森堡(1871-1919), 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是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著名领 袖,出生于波兰犹太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参加 波兰革命运动。1919年1月 德国柏林工人起义失 败后,由于叛徒告密,卢森堡惨遭杀害。列宁称 她是“世界无产阶级国际的优秀人物”,“国际 社会主义革命的永垂不朽的领袖”。
3、阅读“六点钟我又跟平常一样给关进去了……”至结尾, 完成问题。
⑴“几只燕子愉快地来回穿飞,好像要有它们的小剪刀似 的尖翅膀划破长空”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表达了作者渴望冲破牢笼、获得自由的心情。 ⑵为什么说“夜莺啼叫像是一只清脆的银铃”? 因为在暴风雨来临前“我”的心情沉闷,而雷雨中夜莺的啼 叫驱走了“我”心中的沉闷。 ⑶“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在闪闪辉 耀”这两句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前者为拟人,后者为比喻和通感。这样写表现作者及一切革 命者搏击黑暗的大无畏精神。 ⑷选文中写夜莺有何深刻含义? 表达了作者勇敢面对即将到来灾难的豪情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举例: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 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 即为通感。
通过本文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 和热爱,对自由的渴望之情, 表现 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和毫无畏 惧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
4、作者身处逆境却对生活充满信 心,从文章中那些语句能看出来?
①我不禁大声说:你听,这只小鸟 歌唱得多愉快,那么你这小小的生命 也必须恢复过来才是。
②拯救了这条生命我多忧郁的语句
我等着太阳,我觉得太阳在昨日似乎 一定会,一定会出来。但是它竟没有 出来,我变得忧郁起来了。
课题检测(二)
1、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我竟对这半死不活的孔雀蝶讲起话来,自己也不禁哑然失 笑。 B.月圆之夜,古刹万籁俱寂,邀清风明月为伴,把盏品茗, 这真是惬意极了。 C.李云迪演奏的肖邦金曲,让台下观众听得如醉如痴。 D.香格里拉东苑的睡莲开得很有特色,在阳光下亭亭玉立, 迎风摇摆。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⑴在我前面是一棵枝叶扶疏的肃穆而慈祥的白杨。( 拟人 ) ⑵仲夏的节日!仲夏的节日!忽然间大家跳起皮特尔梅尔华 尔兹舞来了。( 反复) ⑶它的包着种子的绒毛到处飞舞,像雪花似的飞满天空。 (比喻 )
1、《狱中书简》这一封信是1916年7 月------1918年10月,她在狱中写给朋 友宋儒莎的信件。
2、先写作者在狱中花园里写信;然后 回忆昨天发生的事情。 主要事件: ⑴拯救孔雀蝶; ⑵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⑶回忆暴风雨中夜莺的歌唱。
课堂检测(一)
1.给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信笺( jiān) 仲(zhòng)夏 战栗( lì ) 目眩(xuàn) 绽(zhàn)开 柔荑( tí ) 万lài ( 籁 )俱寂 阴mái ( 霾 ) mò( 蓦 )然 huì( 晦 )暗 肃mù( 穆 ) yǎ( 哑 )然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语: 隐约(模糊) 茂盛( 旺盛) 沉醉(沉迷)
重点字词
信笺(jiān) 战栗( l ì ) 踱步(duó) 飒飒( sà) 鸫鸟(dōng)万籁俱寂( lài ) 蓦然( mò) 阴霾(mái) 霹雳(pī l ì) 奄奄一息(yǎn) 拯(zhěng)救
词语理解
⑴万籁俱寂: 指自然界中什么声音都消失了。
⑵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非常微弱。也比喻事物近于灭亡。
你知道哪些关于英雄慷慨就义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资资源源共共享享::
❖ 生命是一枝铅笔,它告诉我们必须珍惜自己 的时光——须知铅笔越用越短。
❖ 生命如一首歌,越唱越响亮,让我们的人生 更精彩。
❖ 生命是一块橡皮,磨擦自己,更正错误。 ❖ 假如生命是种子,不要怕被埋没,要勇敢起
来,生根发芽装点世界。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你认识他们吗?
秋瑾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汉代的史学家 司马迁也说:人贵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 得比鸿毛还轻。南宋文天祥更是挥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 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 的时候,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匈 牙利一个进步作家裴多菲也用诗歌表达了:生命诚可贵,爱情 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你看许许多多革命者前仆 后继,为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为实践他们革命的诺言,甘愿抛 头颅,洒热血,义无返顾。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一群可歌 可泣的人。首先,我们认识一位革命者——罗莎·卢森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