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校木科
专业目录中,将“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
学科正式确立,因此“艺术设计”的各个专
业在我国各大院校迅速成立并发展起来。
艺术设计专业这门学科的的综合性非常
强,因而它研究和服务的对象相对于传统
的艺术门类来说也是大不相同。
可以说艺
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社会需要
的必然产物。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之一的三大构成是指平面构成、色彩构
成、立体构成,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有重
要地位。
自20 世纪80年代初期,三大构
成己在我国各大美术院校中被广泛应用,
它既培养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构思创
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水
平,因此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
专业基础课。
其中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主
要是研究二维造型要素(点、线、面)以及
构成规律;色彩构成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着
重解决色彩的要素,分析色彩的本质和规
律,研究色彩搭配的审美要素;立体构成
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形、色、质等心理效
能的探求和对材料属性,加工工艺等的探
求。
多年以来三大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
中的必修课程,它本身己经形成了较为成
熟且相对固定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模式。
但就长春建筑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
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三大构成教
学模式按常规化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
明显存在弊端,经过几年教学实践我深刻
反思研究,三大构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三大构成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人任教以来一直担任构成课的主
讲教师,教研室每学期课程结束后都会组
织相关教师就本课程的课程设置、授课情
况进行研讨,同时结合学生的课程问卷调
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此来提升
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具体问题:
1.1优秀参考书较少
虽然目前图书市场上关于三大构成
的相关书籍品种繁多,但是真正适合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课程的参考书目相对
较少,大多存在专业针对性差;内容生搬
硬套,语焉不详;章节衔接不上等问题。
学
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无从选择适合所学
专业的相关参考书,往往误导了学生以为
三大构成课就是单纯的模仿,没有创意可
言的手工劳作课,远远偏离了视觉创造性
思维训练的初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没有形成与提升。
1.2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
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再具体的
动手操作,往往通过作业量堆积来提升学
生的手绘技法,大量的重复性操作使学生
丧失了原本对新课程的兴趣,导致课程结
束后学生对课程的教学目的不甚了解,最
直接的反映就是作业抄袭严重,无创新可
言,与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1.3与其它专业课割裂
众所周知,三大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
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为本专业
服务的专业课程服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模式的养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然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校的构
成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往往与本专业
后续课专业课相脱节,与本专业培养方案
中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好,没有形
成一个统一的课程链化式结构。
比如教师
在讲授平面构成中重复构成时,只是介绍
了重复构成的概念、特点以及它的构成形
式,然后布置了重复构成的相关作业,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具体设计案例,
更没有结合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专业特
点进行具体分析,课程结束后学生往往一
头雾水,不了解学习构成课在今后整个专
业学习中的具体作用,感到枯燥乏味。
2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突出专业特点
如何能让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三大
构成课程与专业方向密切结合是我们一
直追求和努力的目标,同时也是我们在制
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核心指导思想。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艺术设计每个
专业学生都采用一致的教学模式与教材,
那么除了无法很好地突出每个专业方向
的特色外,更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
到困惑迷惘,不明白为何要学此类课程,
更加谈不上懂得如何应用,达不到预期的
教学目的。
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三大构成课程
在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能
够学以致用,我们必须本着紧密结合艺术
设计专业方向,突出专业特点的指导方针
来制定我们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
教案以及作业的要求,通过对以上几个方
面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更好的完成整个教
学进程;在课程的整体设置上加强了与本
专业的联系。
例如,在环境专业构成课的
课程内容上增加室内外建筑作品赏析,通
过对国内外优秀室内建筑设计的赏析,认
识构成手法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使学生
带着目的去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
2.2注重构成系列课程的整体性与连
贯性
大多高校的构成课作为专业基础课
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平面构成、色彩
构成、立体构成课程之间紧密相连,形成
形态构成系列课程的有机整体。
在开课的
先后顺序分别是:平面构成——色彩构
成——立体构成。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
相连、逐渐递增的关系学生在平面构成课
程中学到的形式美的法则在色彩构成、立
体构成中同样适用,从平面构成到立体构
成实际上是一种训练的延伸,也是质的飞
跃;另外,学习平面构成是进行立体构成
训练的基础和保证,是学生的思维模式是
从二维空间向三位空间的转变的过程。
所
以说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
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注重构成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力
求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从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形成统一的课程
链化式结构。
使三大构成形成一个相对完
整的小系统,构建起一个以艺术设计为核
心的大系统。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方法、课程内
容的改革与完善,提高了三大构成的教学
质量,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结合本专业
方向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有利于学生根据
本专业需求,有效发挥三大构成在基础课
和专业课之间承担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
过思维灵活性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连
贯性及多方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
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拓展现
代艺术设计的新篇章。
三大构成课作为艺术设计院校中的
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具有重
要作用。
为了迎合未来社会对于设计类人
才的需要,提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
就业率,三大构成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
己的教学理念,重新审视构成课的教学目
的,一次来满足社会对设计的需求。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
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王 超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网络出版时间:2014-04-29 11:31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5934.F.20140429.113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