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1•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
说着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诚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什么(2分)
(2) 这里用的是什么驳论方法和论证方法(2分)
(3) 概括文中的论据,说明其属于什么论据。

(3分)
2•阅读梁实秋的《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

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去“杀时间”。

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个不同,士各有志。

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

”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

请回答:
(1) 本片段从内容上可分为几个层次哪个层次是论点论点的实质是什么(2分)
(2) 本片段中,作者在议论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3) 本片段中,作者列举了两种人打发时间的方式,请说出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

由此能看出作者的意图吗(3分)
3•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的一段文字: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

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

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浆手,头腰各缠红布。

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

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

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彭彭彭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

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请回答:
(1) 作者在这一片段中着重描写了什么场面 (2分)
(2) 这一片段场景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3) 沈从文的这一场面描写的地域背景是哪里 (2分)
4•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

……库兹玛•姚纳 奇不在了。

……他下世了。

……他无缘无故死了。

……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 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

……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

……你不是要 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
请回答:
(1) 姚纳为什么要向马诉说苦恼(2分)
(2) 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3) 文中什么地方用了类比手法(2分)
(4) 为什么说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分)
诗词赏析(10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词,写一篇 2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篱把酒黄会后,有暗香盈袖。

参考
答案: 1. (1)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
就认为许远是投降了敌人。

(2)这里用的驳论方法是驳斥论据 比
喻论证方法。

(3)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论据, 一是人之死必有某脏腑先受病, 二是引绳而绝必 有处。

这两个论据都是日常事理论据。

2.
(1)分两个层次:“不可挽住的就诖它去罢”为第一层 ;从“问题在,我们所 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至结尾为第二层。

第二层是论点。

论点的实质是如何处 理和运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
(2)比较论证中的对比论证法。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由于城破是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所以
所用的论证方法是:比较法中的类比法,即
(3)梁公所说的名人志士与和坤所说的凡夫俗子。

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打发时间的
方式不同。

前者为了要有所作为,不浪费任何时间,重寸之阴,后者也重视时间,但忙碌是
为了名利。

作者的意图是通过两种人打发时间的方式不同,将“时间即生命”和“时间即金钱”
”两种观点作对比,来说明“士各有志’’
3. (1)因为蒋筑英和罗健夫是跟小弟一样为国无私奉献的人,作者对他们的去世
也同样感到痛惜,同时,作者在这里哭的是整一代人,蒋、罗二人就起了过渡的作
用,作者从小弟这里,通过他们二人,哭了整整的一代人。

(2)排比、比喻。

(3)直接抒情。

4. (1)没有人愿听姚纳诉说苦恼,只好对马说;(2)反映了****统治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3)用母马死了小崽儿来类比自己死了儿子;(4)没有人听姚纳的诉说,而马却静静地
听着。

可见“人与人’’的关系还不如“人与马”联系,突现主题思想。

诗词赏析(1 0分)
5. 全片由一个“愁”字统领。

词的上片主要写独处的愁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浓烈的愁苦气氛:天愁玄地愁、物愁、人更
愁。

更何况“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说明词人不止一次一个人独处重阳了。

词人
化用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借愁句更添愁思,怎不叫人分外伤心!独自一个人睡,却久久不能成眠,身凉心更凉。

下片写思夫的深切。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原应与丈夫把酒赏菊,共享花香,无奈“借酒消愁愁更愁”,勾起对丈夫更为强烈的思念。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愁”字被进一步深化。

凄凉的西风吹处,卷帘飞起,帘内的思妇久久凝望着
黄花沉思默想…黄花、佳人,原应互相比美,然心在丈夫身上的佳人,却因思夫之愁更比黄
花瘦。

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善于用典,善于用喻,善于寄情于景于物。

“佳节又重阳”化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使愁绪更长,“东篱把酒黄昏后’’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

黄花(菊花)开在秋季,花辩成丝状,给人清瘦之感,词人将自己比作西风中的黄花,作者在处境上、形貌上都极为切合。

此外,词人还将自己的愁绪寄托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程暗香等,使文,中虽仅一个“愁’’字,却
“愁’’遍全篇。

这首词用语通俗清新,抒情曲折幽深,形象鲜明生动,能让人看出婉约词派的基本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