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力设备管理制度

动力设备管理制度

动力设备管理制度
一、动力设备管理总则
1.管理范围
1.1生产设备:用于产品制造的相关设备
1.2.动能发生设备:空气压缩设备、锅炉房设备、和其他动能发生设备。

1.3.电器设备:变压器、高低压配电设备、动力、照明、和其他电器设备。

1.4.其他动力设备。

包括通用采暖设备、管道、除尘设备和其他动力设备。

1.5.消防设备
二.管理任务及目标
2.1.保证动能设备可靠地供应动力
2.2.使用维护
2.3运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才能独立操作。

2.4.设备应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和运行技术规程及记录。

2.5.在设备运行中遇有不正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应根据规程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6.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转时,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2.7.锅炉用水必须软化,变压设备不得超压运行,动力设备不得超过规定负荷运行。

2.8.保证备用指示仪表和安全装置齐全、灵敏、正确,备用件完整可靠。

2.9.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警觉性和安全责任感,严格遵守保卫保密制度,禁止未经上级许可的人员进入和操作。

2.10.动力设备不得带病运行,任何一处发生故障都应及时排除。

2.11.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对设备性能和腐蚀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得盲目运行。

2.12.必须进行季节性大检查,如冬令期间,对水暖煤气系统,必须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冻裂。

2.1
3.严格执行强制性三级保养制和计划检修制。

在保养和检修过程中,为了缩短修理时间,必须做好修前一切准备工作,做到保养检修人员心中有数;做好保养检修的记录,积累原始资料,专人负责逐项验收保养和检修质量,保证保养和检修完工后,试车一次通过。

三.节约燃料和能量,提高动能的利用率。

3.1.提高设备技术水平,充分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组织回收利用二次能源(如废气、余热)。

3.2.减少或消除设备中的损失,搞好治理四漏(漏水、漏油、漏气、漏电)工作。

3.3.合理利用功能,如提高用电系统的功率因素、组织好蒸汽系统的余热利用。

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4.1.不断提高自动化水平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4.2.通过技术革新,引进新技术和合理化建议,降低燃料材料及动能的损耗,努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4.3.加强经济责任制,采取奖惩制,促进增产节能。

4.4.做好技术培训、技术考核工作,不断提高操作人员水平。

经常组织动力设备操作人员学习有关业务的职责条例,规章制度及基础理论,进行一、二级保养和事故处理演习等,提高实际工作的熟练程度。

4.4.所有人员,均应经过安全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后方可独立操作,对运行管理人员也要定期进行考核。

4.5.组织分析重大事故,不断地加深全体动力运行人员对生产中不间断优质供应动能的意义的认识,加强安全可靠的观念。

规章制度
一.安全操作规程。

制订合理、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单机设备正常操作;
1.1.包括启动前的准备、启动、正常维护、停车。

1.2.故障及其消除,包括润滑、冷却、声响、参数等不正常现象。

包括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启动顺序,检查巡视,调整、停车。

1.3.故障处理,包括系统参数不正常等单机故障的处理方法。

1.4.联系制度,如检修、运行、操作工作等制度,跨部门的联系制度。

1.5.交接班制度及一、二级保养制度。

二.动力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
动力设备保养与一般设备保养一样,通常也可分为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三类。

2.1.日常保养,侧重于设备的外表,保持设备及其周围整齐、清洁、润滑、坚固、易松动的螺丝检查、另部件的完整。

2.2.一级保养:一级保养包括日常保养,部分地进行拆卸清洗、调整间隙,更换老化零件与损坏的元器件,清除泄漏及小缺陷。

2.3.二级保养:二级保养包括一级保养,还要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部分或全部解体检查、清洗,对各转动部件进行加油润滑、修复或更换易损件并作为下一次、二级保养或大修的备件资料和准备工作。

三.巡回检查制
由于动力设备在生产中起到很大作用,必须建立完整的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抢修,从而保证动力供应。

3.1.日常点检:
日常点检是在不停止生产的情况下进行的,由操作工人负责,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看,听)来判断有无异常。

3.2.定期点检1周~1月,为了达到充分的预防目的,必须加强对设备的检查工作,因此,除操作工人进行日常点检外,专业维修工人尚需进行定期点检,定期点检是由维修工人将设备作部分解体,用感觉器官及测试仪器对一些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录,作为安排计划检修和进行统计分析的依据。

四.注意事项:
4.1.点检标准和记录应严格执行。

操作工人通过感觉器官进行检查后,应认真做好记录或告知维修部门,维修工人根据操作工人的描述记录,对有问题的项目进行处理。

凡是设备有异状,操作工人没有点检出来的,由操作工人负责。

已点检出的,维修工人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由维修工人负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