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学生长跑身体耐力素质的有效训练方法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看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体育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断攀升。
长跑项目因其在发展中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方面有着较好的成效,是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少省份的中考体育将女子
400 米、男子800 米长跑列入必考项目。
在2013 年广
东省广州市曾将中考体育项目中的女子200 米、男子
800 米分别变为女子800 米、男子1000 米长跑,在对中学生
的耐力素质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长跑训练中的身体耐力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二、中学生长跑身体耐力素质训练的必要性分析
( 一) 从中学生的身体发展特征来看
身体耐力素质训练,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在长时间工作以及运动中克服身体疲劳的能力。
对于处于身体发展最后阶段的
中学生来说,一旦步入成年,身体发育就会停止。
在此阶段进
行中长跑耐力素质训练,能够使中学生身体机能良好发展。
据研究调查结果分析,身体耐力素质训练能够提升大脑皮质细胞的活跃性,在对于机体神经系统的改善,以及促进人身体的新陈代谢都有着较好成效。
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耐力素质下降问题,这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 如,学校教学以升学率作为
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因而重专业学习,轻体
育教育; 学生能够在课外进行的体育活动时间甚少,身体锻炼
较少,等等。
因此,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要不断加强相关体
育训练。
( 二) 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
当今的中学生,大部分都生活条件都比较好,没吃过太多苦,加之一些家长平日里娇惯,在吃苦耐劳和意志力方面,相较于以前的学生有很大的差距。
如今,新课程标准将学生良好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坚强意志、坚持不懈也在这一范畴之内。
身体耐力训练在培养中学生良好心理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坚持长跑,能够使学生意志更为坚强,具备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然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长跑训练难以坚持、产生不良身体反应、甚至厌恶长跑的现象,这与长跑耐力训练的方法不当有很大关系。
三、中学生长跑训练中耐力素质训练影响因素分析
长跑身体耐力素质训练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环境、学生个人身体素质。
环境包括空气湿度、气温、气候等多种客观外部因素。
处于较高温度下,人体的体温也会随之上升,同时加速血液流动,新陈代谢变快,水分流失较快。
相反,处于温度较低时,人体的一部分能量就要转化为热量,来保持正常的体温。
不同环境下,进行耐力素质训练的效果不尽相同。
中学体育教师在制
订耐力训练方案时,要特别考虑环境因素,才能帮助学生有
效提升耐力素质。
学生个人身体素质包括心肺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能量储备、自身的忍耐力等多种自身身体因素。
例如,有的中学生中枢神经系统比较发达,能够在运动时保持较长的兴奋状态,与
此同时,身体肌肉中的红肌纤维数量能够保障有氧呼吸顺利
进行,保持较好的耐力训练状态。
每个学生的忍耐力都是不同的,长跑耐力训练如果超出了学生的忍耐极限,自然不会达到预先设想的目标; 学生在长跑时的速度的快慢,决定了运动时
间的长短; 长跑最后的冲刺阶段受身体能量储备的影响; 学生
在进行长跑运动时,运动速度以及运动幅度都要受身形的影响,体型不同的学生消耗的身体能量也是不同的; 因此,体育教师要特别考虑学生的自身的情况,制订长跑训练计划,增强教学
的针对性,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身体潜力,才能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四、中学生长跑身体耐力素质训练有效提升策略
( 一) 提升中学生对于长跑耐力训练的兴趣
上文所提的部分中学生对长跑耐力训练有着抵触心理,体育教
师常常会发现学生在耐力训练时少跑圈数,还有一些跑不下来
的学生最后结伴走路的情况出现,特别在女生中比较常见,因而
长跑耐力训练的目标根本达不到。
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让中学生要真正意识到长跑耐力训练对于自身来说所具有的积
极意义,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强化训练。
其次,教师要提升长
跑耐力训练的趣味性,来提升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感受到
长跑耐力训练除了“苦、累”之外,还有更多的乐趣与益处。
因此,在实际的长跑体育教学中,除了进行长跑耐力训练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多种课堂内容,如长跑对于人体心肺功能的提升、长跑促使人的意志更为坚强,在课堂上讲述田径运动员的
一些事迹,来鼓舞学生,等等。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情感上对
长跑真正产生变化,自觉提升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
( 二) 正确指导与激励学生
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长跑,从而引发身体过度疲劳,这是很多学生在长跑训练时存在的通病。
有的学生在每一次长跑训练完后,身体都会感觉到极度疲劳,好多天都恢复不过来,就会对长跑耐力训练会产生抵触心理。
不少学生长跑完后就坐在地上,甚至有的学生会直接躺在地上,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回心血量不足,产生眩晕、呕吐。
针对这种现象,中学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特别强化运动前的热身运动以及运动后的放松。
每一次训练进行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深呼吸、慢走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消除身体疲劳,不至于总感觉身体处于劳累状态,这也是消除学生对长跑抵触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长跑训练中的耐力提升是通过突破“极点”实现的,也就是说学生在长跑的过程中,感受最为艰难的时候,不选择放弃,而是继续坚持。
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旁人的鼓励。
体育教师可以采
取鼓励教学,自己或者让其他同学跟跑,并对学生不断进行鼓舞。
但因为学生的个人身体状况不同,教师一定要观察学生在进行长跑耐力训练时的身体状态,切勿出现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情况。
还可以采取分组竞赛,让学生在长跑耐力训练时,互帮互助、互相鼓舞,并进行相互之间的竞争,还能促进学生良好合作精神的形成。
( 三) 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
科学的超跑训练计划,才能使学生在耐力素质方面真正提升。
基于此,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要科学设定练习强度、持续时长、停歇间隙、训练次数。
其一,持续训练,细化动作,适用于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以及一般耐力。
可以让学生进行划船动作,时间保持在二十分钟以上,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结合一些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流行舞蹈动作、健美操动作、街舞动作,这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的耐力。
其二,不断变化训练内容与形式,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适应性,在强化练习的同时,让学生有新奇的体验,不断对其机体能力进行刺激变化,达到身体耐力素质的有效提升。
比如,法莱特克跑是通过地形、地貌或者人为设置的加速与减速段落,来实现人的耐力提升的一种方法。
这能缓解长跑的无聊,让跑步变得妙趣横生。
教师不仅是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还可以去公路、去野外,在提升长跑训练有效性的同时,还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更
为广阔,这也对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的缓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三,结合游戏进行长跑耐力训练。
例如,长跑耐力训练可以以《奔跑吧兄弟》中的一些活动相融合,比如“撕名牌游戏”“团队作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较强负荷的体育运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有氧、无氧耐力。
对于此类活动的设置时,一定要保证运动强度,才能达到学生耐力素质提升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以耐力素质提升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为切入点,然后再具体分析有关长跑训练有效性的影响因素,重点对外部环境因素和学生个人身体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一些中学体育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对如何提升中学生的耐力素质进行了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长跑耐力训练要提升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个人身体状况,体育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方案设计,并且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与方法指导,特别要对学生进行鼓励。
只有多样、富有趣味、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耐力训练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成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耐力素质有效提升的终极目标。
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中学体育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