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

δ = Lk - Lo / Lo ×100%
断面收缩率:指试样断裂后的截面收缩 量ΔF与试样原始截面积Fo的百分比
Ψ = Fo - Fk / Fo ×100%
洛氏硬度(HRC):用钢球或金刚石锥压入材料
表面,以压入深度的大小来度量材料硬度 布氏硬度(HB):用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以单位压 痕面积承受的载荷大小来度量材料硬度
工程材料基础
绪论
1.材料是社会进步的先导
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石器时代
陶器时代
铜器时代 钢铁时代
铁器时代 新材料时代
2.材料与技术进步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技术的三大支柱 很多技术都是通过老材料的改进或新材料 的开发而获得突破性进展的
1911年,德国开发出了强度与软钢相近的
硬铝合金后,人类才能进行真正的航空事业 镍基高温合金的出现,使飞机制造业从此 迈进了能够制造特大型飞机的时代
紧固螺栓:s < ss/n弹n >1 = se
进一步提高材料强度,提高零件自身抵抗塑性 变形的能力
要求:
① 掌握加工硬化的定义和技术意义
② 掌握静拉伸指标的物理意义及用途
力学 性能 指标 的应 用
为防止构件发生过量弹性变 形,设计时需使用刚度。如 镗床的镗杆等
屈服极限(sS =Ps / Fo):材料抵抗起始塑性 变形的抗力指标
为避免零件发生塑性变形或发生过量塑性变形失 效,产品设计时应以屈服极限为依据
加工硬化:由塑性变形导致的材料强度 升高、塑性降低现象
加工硬化的技术意义:
1.能提高机件的安全性 2.能获得截面均匀一致的产品
3. 是金属材料的一种有效强化方法
塑性:材料在断裂前能够发生塑性变形 的能力
塑性变形:弹塑性变形
低碳钢的断裂过程:包括弹性变形、塑 性变形和最后的断裂三个阶段
弹性极限( se ): 衡量材料最大弹性 变形的抗力指标
se=Pe / Fo 比例极限(sp): 保证材料的弹性变 形能按正比关系变 化的最大抗力指标
sp=PP / Fo
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对热处理不能强化的金属,加工硬化是有效 的强化手段
当应力达到sb ,加工硬化导致的强度升高不
能补偿试样截面积减小所引起的承载能力降低 时,试样便会出现缩颈 抗拉强度( sb=Pb / Fo ):材料对最大均 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指标
断裂强度( sk=Pk / Fo ):材料对塑性变 形的极限抗力
强度:材料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伸长率:指试样断裂后的残留变形ΔL 与试样原始长度Lo的百分比
刚度:零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材料抵抗过量弹性变形的指标:弹性模量
材料的弹性极限越高,弹性模量越低,弹性就越 好,在变形过程中吸收的弹性能就越多
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本身固有的性质
2.过量塑性变形失效及抗力指标
产生过量塑性变形的原因: 偶然过载或零件自身抵抗塑性 变形的能力不足
炮筒: s < sp/n n >1
失效类型
腐蚀
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2. 失效分析的任务
产品生产过程:
产品设计
合格产品
材料选择
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
冷热加工
效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为积极 预防失效找到有效途径
二、失效分析的重要性和作用 1. 失效的危害性
美国1983年统计:零件失效造成的经济损失每 年可达3400亿美元
基本要素:材料的成分、结构、制造工艺 和使用性能
5. 学习目的
① 了解材料成分、结构、制备工艺与性能的关系 ② 熟悉各种工程材料的特性 ③ 能够做到正确选材和用材
工程材料的性能
使用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 物理和化学性能及 生物功能
工艺性能
材料的切削加工、 铸造、压力加工、 焊接和热处理性能
第一章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
2. 运用金属学和材料强度学等知识,分 析主要失效抗力指标与材料成分和组 织结构的关系
3. 根据不同服役条件下,材料的强度、 塑性及韧性应具有不同配合的规律, 分析失效零件现行的选材和用材技术 条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一节 零件在常温静载下的过量变形
一、工程材料在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行为 弹性:材料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德国:零件失效造成的损失每年可达700亿马克
2. 技术革命与失效研究 重大技术革命都与失效分析有关
3. 失效分析的积极作用
① 能促进老材料的改进和新材料的开发 ② 能促进产品结构的改进 ③ 能促进生产工艺的改进 ④ 有利于责任事故的仲裁 三、失效分析与防止的基本思路
1. 对不同服役条件下的零件做具体分析, 从中找出主要的失效方式和主要的失效 抗力指标
一、失效的定义和失效分析的任务 1. 失效的定义 机械产品的主要质量标志:
功能、寿命、重量/容量比、经济型、 安全性和外观
失效; 指零件失去了设计所要求的功能
失效的表现:
① 完全丧失功能
② 功能衰退 ③ 失去可靠性与安全性
过量变形
过量弹性变形、过量塑 性变形
断裂
一次加载断裂、循环加 载断裂等
磨损
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等
3. 工程材料及分类
按照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用途分类:
结构材料
以力学性能为主要使 用性能
工程材料
功能材料
以物理、化学和生物 功能为主要使用性能
按照材料属性分类,工程材料分为:
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 陶瓷材料 复合材料
4.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要素
材料科学是一门着重于材料本质的发现、 分析和研究的科学 作用:解释材料内部结构与使用性能的关系 材料工程属于技术范畴 作用:确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来控制材料的内 部结构,优化材料的性能
半导体的出现,使人类文明迈上了新的台阶
单晶硅 → 大规模集成电路 → 信息时代
一根细丝能同时传输2000路通话 信号传输速度比铜缆快72000倍 光导纤维被誉为是百年不遇的重大发明
20世纪最后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了超导技术的出现
利用车中超导磁体与地面线圈之间的电磁 排斥力能制造出时速高达500Km的磁悬浮 列车
硬度: 表征材料软硬 程度的性能指标
纯金属、陶瓷、橡胶 等材料的应力应变行 为与低碳钢不同
条件ss对应的塑性变形量为0.01~0.5%
二、过量变形失效
1.过量弹性变形失效及抗力指标
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遵守虎克定律
单向拉伸时的弹性模量:
Es P A
EA=P/ε
EA:零件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的载荷大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