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基本原理和设备
7
2. 过饱和
达到固液相平衡时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溶液中含有超过饱和量的溶质称为过饱和溶液 (在无扰动、无刺激的条件下降温即可形成)。 过饱和度:
S C C*
C-过饱和溶液的浓度; C*-饱和浓度。
8
3. 结晶溶解相平衡图
三区特征: ➢ 稳定区:绝无结晶的可
能(原因:溶液未达到 饱和); ➢ 介稳区:溶液过饱和, 但无扰动、无刺激下无 结晶; ➢ 不稳区:肯定要有结晶 析出;
1. 槽式结晶器:属于冷却结 晶器 有螺旋搅拌物料,停留 时间分布好,槽上有活动 顶盖,便于清洁。
缺点:传热面积小,劳动强 度大,过饱和度难控制。
19
2.结晶罐:冷却结晶器
➢ 间歇操作,冷却速度易 于控制,结晶时间可调 节,搅拌速度可调;
➢ 缺点:生产能力低,过 饱和度不易控制。
20
3.奥斯陆结晶器
2
二、结晶操作的特点
1. 结晶为同类分子或离子进行规则排列的过程, 因此结晶具有高选择性;
2. 结晶后,大部分杂质留在母液中,经过滤、洗 涤得纯度高的晶体;
3. 结晶成本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因此应用 广泛。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 维生素、核酸等产品的精制。
3
三、结晶基本理论
1. 溶解过程、溶解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① 溶解过程
可溶性固体由于分子运动在溶质和固体的溶剂 间进行两种分子扩散:一是分子从固体表面扩散到 液体内部;二是从液体内部扩散到固体表面;开始 阶段分子向液体内部扩散速率大于从液体内部扩散 到固体的速率,表观上处于溶解状态;当两者速率 相等时即固液达到平衡状态,表观上固体不再溶解, 但实质上处于动态平衡,溶解和结晶在同时进行, 只不过速率相同而已。
①冷却式分级结晶器
②蒸发式结晶器
21
③真空结晶器
22
七、 重结晶
重结晶利用待重结晶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 的不同,分离提纯待结晶物质的过程。一般是使 待重结晶物质在较高的温度(接近溶剂沸点)下 溶于合适的溶剂里;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物质和 有色杂质(加活性炭煮沸脱色);将滤液冷却,使 晶体从过饱和溶液里析出,而可溶性杂质仍留在 溶液中;然后进行減压过滤,把晶体从母液中分 离出来;洗涤晶体除去吸咐在晶体表面上的母液。
17
2. 结晶的控制
③ 结晶成核和结晶生长的控制 对于不加结晶的冷却结晶,溶液易于自发成核, 同时释放出结晶热,结晶热使溶液温度上升,这 时需要继续冷却,冷却又产生更多的核,以致使 得结晶成核和结晶成长难以控制,因此,往往采 取加入晶种,并缓慢冷却的结晶过程,实现结晶 程序的控制。
18
六、常用结晶设备
第二部分 结晶
一、概念 二、结晶操作的特点 三、结晶基本理论 四、晶核生成和晶体生长理论 五、结晶溶液的形成及结晶控制 六、常用结晶设备 七、重结晶
1
一、概念
结晶是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汽、溶液或熔融 物中析出的过程。 固体状态: 1.结晶:析出速度慢,析出粒子排列有规则; 2.无定形:(沉淀)析出速度快,排列无规则;
r1 r2
C2
C2
,C1 C2 。
② 过饱和度越大,颗粒直径越小;
若 r2 ,则
C2 C*
,
ln
S
ln
C C*
2M 1 RT r
。
10
四、晶核生成和晶体生长理论
结晶基本现象 结晶过程中,过饱和度越大,结晶速率越大, 结晶颗粒数目多且小,而过饱和度不很大时, 颗粒少而大,因此认为结晶分为晶核生成和 晶体生长两个阶段。
6
B.PH值 大多数药物和大分子有机分子,如:蛋白质、
氨基酸等,在其等电点处的溶解度最小,等电点 PI=4-6,调节PH值与等电点PI相等可使其溶解度 最小。 C. 离子强度
对于有机药物溶液,加入盐的量改变离子强度, 也改变了溶质和溶剂间的能量平衡,也会降低药 物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D. 压力 压力对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有较大的影响。
解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结晶析出。
15
2. 结晶的控制
① 操作方式的控制 一般,结晶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实现的.但是 降温结晶只能析出部分的物质,难以析出大部 分溶质,因此操作过程中,一般控制蒸除溶剂并 辅以降温.
16
2. 结晶的控制
② 过饱和度的控制 并非所有的操作都要求产生大粒度颗粒,如:
难溶药物,为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要求小粒度,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当根据目标产物所要达到的 要求进行控制。此时,过饱和度大是有利的。 是不是过饱和度越大越好呢? 非!过饱和度太大也会导致原料液的粘度过大,粘 度过大也会使目标产物难以析出,所以过饱和度 要控制一定的度。
9
4. 晶体物质溶解度与其颗粒半径的关系
Kelvin公式:
ln C1 2M ( 1 1 ) C2 RT r1 r2
r1, r2 -颗粒半径;C1,C2 -对应的溶质颗粒的溶解度;
-颗粒与液体的界面张力;ρ-固体颗粒的密度;
结论:
① 半径小的颗粒溶解度大;
若 r2 r1
,则 1 1 0 ,ln C1 0 , C1 1
11
1. 晶核生成
12
2. 晶体生长(符合扩散理论)
溶质子
扩散晶体表面静止液层 扩散晶体表面
嵌入晶面、晶体
实现晶体生长 并产生结晶热
13
3. 晶核生成与晶体生长的关系
当S较大时,晶核生成速度增加,晶体 生长速度也增加,但晶核生成速度增加 急剧,必然导致数量多,粒径小。如果 延长结晶时间;晶核数量会减少,晶体 粒径会增大。 原因:小粒度晶体比表面积大,所以被 溶解的可能性就大,溶解之后,在动态 平衡中由于大粒度晶体比表面积小,被 溶解的溶质就会结晶在大粒度晶体上 。
4
② 溶解度:一定条件下,100g溶剂溶解的溶质的量。
③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A. 温度 ➢ a. 一般情况下,温度上
升,溶解度上升,只是 上升的幅度不同而已。
5
b. 先增大后减小
Na2SO4:开始在水中以 结晶水合物的形式存在, 之后为Na2SO4。
c.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a(OH)2 少量的有机物——如螺旋 霉素。
14
五、结晶溶液的形成及结晶控制
1. 结晶液的形成方法 ① 冷却结晶:降低温度,降低溶质的溶解度实现
结晶; ② 蒸发结晶:减少溶剂,使溶液达到过饱和而实
现结晶; ③ 真空绝热冷却结晶:冷却和蒸发溶剂的结合; ④ 加压结晶:对蒸气结晶而言; ⑤ 盐析结晶:利用盐改变溶质和溶剂的能量平衡,
降低溶解度的方法; ⑥ 化学结晶:加入反应剂产生新物质,新物质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