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贵州省2014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资金中药材(钩藤)产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名称:剑河县南哨乡2015年钩藤种植项目申报和实施单位(盖章):南哨乡人民政府2014年8月项目概要项目名称:南哨乡2014年省级财政现代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资金中药材(钩藤)产业化项目项目编号:建设内容及规模:钩藤种植1000亩,其中朗晃村300亩、白索村100亩、巫沙村200、德号村250亩、九虎村100亩、高定村100亩、老寨村50亩。
实施地点:剑河县南哨乡7个村,包括朗晃村、白索村、巫沙村、德号村、九虎村、高定村、老寨村。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期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3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其中2012集团帮扶资金200万元、2013年油茶产业项目资金1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976万元。
项目效益:项目扶持7个村,15个村民组,9个自然寨,20户,人口180人,劳动力153人,贫困户37户145人。
1000亩钩藤,年产值270万元,年利润140万元。
项目联系人:陶承刚联系方式:手机:邮箱:主管单位:剑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项目实施单位:南哨乡人民政府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剑河县中药办、前言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剑河县十二五扶贫规划》精神,加大我乡扶贫攻坚力度,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强化贫困群众增收效果,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到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按照“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减贫摘帽”的工作思路,依据剑河县钩藤发展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一)产业发展现状我乡是全县重点中药材生产地之一,钩藤种植由来已久,但都未成规模。
我乡自2009年以来,已发展钩藤种植6158.9亩,项目建设得到当地群众的肯定。
2015计划实施的项目1000亩,完全满足钩藤种植产业发展和科学合理开发土地需求。
项目区共7个村,15个村民组,9个自然寨,20户,人口180人,劳动力153人,贫困户37户145人。
(二)发展优势和潜力1、地理环境优越:项目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足、雨热同季,有利于钩藤的生长。
项目区现有大量野生钩藤分布,具备适宜钩藤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均在70%以上,植被生长茂盛,土层较深厚,易保水保肥,适合钩藤产业化种植。
2、劳动力资源丰富:项目涉及南哨乡7个村,其中包括朗晃村、白索村、巫沙村、德号村、九虎村、高定村、老寨村,完全能满足项目实施。
3、具备所需的交通条件:项目区几个村寨交通条件除老寨村较为偏远外,交通条件相对较好。
5、具备技术服务环境:技术服务主要由南哨乡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以及林业站技术人员负责,同时南哨乡12名科技特派员中4名从事林木和中药材技术指导工作,可以确保项目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6、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区群众积极性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钩藤项目建设短,一般需要1-2年左右便能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要农户加强管护。
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农户,后续管护存在困难,还延续粗放种植模式,很难形成规模产出,所以要加强项目建设的后续监管;2、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随着钩藤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我国市场环境的开放,钩藤产品的增加会让市场达到饱和,会有一定的市场风险,需要在经营和销售方面进行防范;3、气候变化,近年来,南哨乡气候变化较为明显,旱灾、涝灾频频发生。
这对种植类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及主要政策措施根据我县中药材发展规划和钩藤种植推广规划,2015年,我县继续落实钩藤种植项目,并在全县范围能增加16000亩钩藤。
我乡乡党委、乡政府也高度重视,把产业带富作为小康之路的一条捷径,并努力打造中药材种植大乡。
一是南哨乡党委、乡政府为了做强做大我乡钩藤种植产业,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钩藤种植的宣传,为钩藤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地组织和制度保证。
二是项目区群众已把种植油茶作为一项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要求扶持新建优质油茶基地和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积极性非常高。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努力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按照“适地适树、统筹兼顾、规模发展、优质高效”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充分利用25度以上的坡耕地,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分阶段、分区域、突出重点,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健康发展。
(二)主要依据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2、《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4、《关于推进果药竹产业化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黔开办发(2009)153号)5、《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扶贫开发三项重点工作的意见》(黔党发[2005]16号)6、《关于做好2012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资金中药材项目重点县竞争立项工作的通知》(黔扶办[2012]43号)7、《贵州省“十二五”中药民族药科技发展规划》8、《贵州省剑河县中药材(钩藤)产业化扶贫发展规划(2009~2015年)》9、《剑河县现代高效农业钩藤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建设规划》10、《剑河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三)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规模发展原则;竖持市场导向、质量保障原则;坚持党政领导、部门协作、企业主抓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百合产业可持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惠及广大种植户的原则;坚持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原则。
三、建设内容(一)扶贫资金建设内容及规模钩藤种植1000亩,其中:朗晃村300亩、白索村100亩、巫沙村200、德号村250亩、九虎村100亩、高定村100亩、老寨村50亩。
资金预算30万元(二)整合资金建设内容及规模高定村通村公路硬化3.5公里;南哨集镇至翁座油路建设350万元整合资金;200亩连片种植地建设永久性钩藤种植标识共计3个。
四、实施方案(一)任务落实情况1、钩藤种植1000亩,其中:朗晃村300亩、白索村100亩、巫沙村200、德号村250亩、九虎村100亩、高定村100亩、老寨村50亩。
资金预算30万元。
(二)项目组织形式县扶贫办为项目主管单位,负责监管指导,具体负责项目协调、资金运作监管、进度的督促、项目调度等;南哨乡人民政府为项目实施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开展宣传动员、项目户的落实、种子及化肥的调运、发放、登记,项目资金的拨付、项目材料的收集和归档管理;各项目村农户为实施主体,由农户投工投劳、农户受益的方式开展。
(三)品种选择剑河钩藤是能代表剑河的标志性中药材。
经贵州省中药研究所检测,剑河钩藤的水分、灰分、浸出物等均优于《中国药典》(2010版)提出的相关指标。
剑河钩藤品种优良,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竞争潜力。
(四)物资、种苗采购本项目所需的物资和种苗均由南哨乡镇人民政府与县扶贫办统一进行采购,采购一律在县扶贫办、县审计局、县监察局和县财政局的监督下实施。
(五)实施进度安排1、产业项目建设进度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实施。
(1)准备阶段:2014年10月,到项目村宣传发动群众,落实种植地块和种植面积,并动员群众练山。
编制好项目申报建议书、项目实施方案等。
(2)培训阶段:2015年11-12月,完成种植农户的培训,按照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整土、挖穴等。
(3)植苗阶段:2015年2-3月,完成种苗的采购、栽植。
(4)抚育管理:2015年5-9月,开展抚育管理工作。
(5)验收:2015年10月上旬,由项目实施小组进行自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整理好项目档案,立牌公示,并由项目实施小组,请示县扶贫领导小组验收。
(6)完成阶段:2015年10月,完成项目档案整理。
2、部门整合资金建设进度(1)高定村进寨公路硬化:2015年1-12月全面完成;(2)项目公示牌:2015年6-12月全面完成。
(六)技术标准(1)钩藤育苗基地建设选择立地条件优良,土质疏松的地块。
有条件的烧土后理厢撒播,播种后用土覆盖厚度为1~2厘米(边播种边覆盖以免种子被风吹走);播种覆盖后对苗圃进行浇水,然后用稻草或茅草等覆盖。
出苗后要及时除草,并勤施薄肥,苗高10厘米左右,即可假植,假植床要遮阴,转青后,适当追肥,及时除草。
(2)钩藤基地建设①基地选址:产业基地宜选择土壤肥沃、立地条件较好的缓坡地、退耕地、荒地、疏林地。
②整地:坡度大于35度的地块,采用鱼鳞坑栽植,尽量保留山顶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和塌方机率。
坡度小于35度的地块,可采用水平带状栽植,要先挖坑后理带,带面尽量要宽。
采取大穴整地,规格0.8×0.8×0.6米,宜在秋冬季进行整地,植苗前15—30天回填好。
③栽植密度及配置:钩藤是蔓生木本植物,结合我县自然条件,理论植苗密度为167株/亩,即株行距2米×2米,但在坡地实际栽植中一般在160株/亩左右。
一般北向的坡地配置以坡面纵向垂直带状为主,其它坡向坡地配置以坡面横向水平带状为主,亦可结合地形地势灵活配置,以充分利用空间获取阳光、且方便抚育和采收为佳。
林药套种造林密度可酌情减少。
④苗木规格:钩藤种植苗木宜选用2年生充分木质化的优质苗木,苗高≥40cm,地径≥0.4cm,无病虫害,无根腐。
⑤栽植:根据我县气候条件,植苗宜在每年清明节之前(3月前)完成,最佳植苗时间是春节期间,最好选择阴雨天气进行植苗。
⑥抚育管理:幼树期实行封山禁牧,宜在每年春、秋垦抚两次,进行松土除草,将植株四周土壤翻挖、拨除杂草,可将杂草树叶覆盖在钩藤的根部周围保持水分,在夏季或炎热干旱时期不宜实施松土除草。
可根据栽植土地的土壤肥力情况增施氮肥或农家肥。
钩藤长至1.5米左右时,进行摘尖打顶,促使钩藤多分枝。
成林后,要继续加强管护,保持每年垦抚一次,根据钩藤长势,酌情搞好肥水管理,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
⑦采收:钩藤种植第3年后可以开始逐年采收,于每年的秋冬季进行截干和采收,保留茎蔓基干60-80cm高处截干,促使剪口萌发更多的健壮新梢,以提高产量,将带钩枝条裁剪成等长,摘除叶片。
⑧贮藏待售:将带钩枝条剪下,并摘除叶片后,置于通风干燥处晾干,雨天采摘的枝条可酌情在阳光下晾晒,但不宜长时间曝晒,晾干的枝条用绳扎成束捆待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