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底内容:
Xx隧道出口槽道预埋施工技术交底(三级)
1.隧道接触网预留槽道
隧道接触网悬挂安装采用锚杆槽道形式预留,悬挂安装基础一般采用锚杆槽道形式进行预留。
接触网基础预埋后,不需采用任何钻孔螺栓或焊接方式,就能将建筑物连接。
施工时根据设计的槽道里程、规格、型号、位置等要求,在二衬施工时将接触网基础同步预埋方式,同时将基础(或钢筋网片)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1.1 槽道规格型号
根据槽道埋设线路位置、槽道间距、台车部位划分有:A、C、D、G、F等类型。
根据槽道结构尺寸划分有:2.5m弧形、1.5m弧形、2.5m直形槽道3种,弧形槽道半径均等同于隧道净空半径6650mm,槽道本体截面图如图1-1、1-2、1-3所示。
3)槽道规格HTA52/34-Q ,T 型螺栓规格HS50/30-M20x100(成套,含螺栓、螺母、垫圈等)。
4)在隧道衬砌上预埋接触网槽道组时,槽道固定在模板上,其隧道定位务必按接触网平面图里程准确定位,模板台车上开螺栓孔应与槽道组位置匹配。
⑶依据台车模板上槽道的设计要求位置,测量放样,在模板台车的相应位置准确划出定位线,依据槽道类型在台车上开设定位孔,定位孔在槽道两端、中间各一处,如图1-7。
图1-5 槽道组装及与模板连接构造图
图1-6 槽道组组装模拟图
当槽道长度小于2m 时用3条扁钢,大于2m 时用4条
图1-7模板台车开孔及槽道安装图
⑷定位孔开孔原则:应结合所有槽道预留台车模板布置图进行统筹优化,减少模板开孔数量,开孔方向按图施工;应避开台车模板的加固支撑、顶升固定点及各种连接结构;应严格按图控制槽道距台车边缘的距离。
1.3.2槽道一次定位
⑴在二衬钢筋绑扎至靠近台车侧后,按照设计位置进行放样,测量出槽道的里程中心位置及垂直方向后将焊接固定好的槽道组用定位钢筋临时焊接固定在钢筋网上就位。
⑵在槽道后部锚杆处, 垂直槽道方向间隔焊接带弯钩的几根短钢筋,长度约30cm,见图1-8所示,弯钩与槽道方向一致,将锚杆加固在钢筋网上。
在台车就位前,利用台车模板开设的定位孔,把槽道安装到位,并检查其各种误差是否超标,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⑶根据接地要求,将槽道和环向接地钢筋进行可靠焊接,槽道与防闪络接地钢筋焊接。
如在Ⅲ、Ⅳ级硬质岩二衬为纤维混凝土地段接触网基础槽道为C 型、D 型、E 型段落的衬砌加强处理,采用Φ18和Φ12钢筋网片加强,网格间距详见图1-9、1-10,钢筋网片置于槽道背后,环向钢筋于槽道锚杆接触并可靠焊接,施工时通过模板台车定位槽道和定位钢筋网。
⑷将槽道与模板固定点位置(开孔位置)的发泡填充物扣除。
图1-8 槽道接地焊接图示
1.3.3槽道二次定位
⑴台车移动就位至指定位置后,台车油缸顶升拱顶,拱腰模板到到位,与钢筋网片上固定槽道接近贴住后通过二次定位孔,找到槽道并调整台车位置将孔位与槽道相应位置对准,再次检查,复核槽道位置,防止预升过程中槽道移动。
⑵将T型螺栓穿过钢模板的二次定位长孔,放入已经剔除泡沫填充物的槽道位置, 水平旋转90度(图1-11所示),将螺母拧紧,使槽道紧贴台车背面,达到模板上精确二次定位的目的,同时避免砼覆盖槽道;由技术人员对槽道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是否合格,并填写检查记录后报现场监理验收。
图1-13 T型螺栓安装示意图
⑶衬砌台车移动就位,根据接地设计要求,将槽道锚杆与相应接地钢筋进行可靠焊接,并通过螺栓位置再次检查槽道位置是否正确。
⑷对台车上所开的二次定位孔进行有效封堵,封堵钢板可用柳丁与台车模板固定,确保局部不会出现漏浆,脱模后造成外观缺陷。
1.3.4混凝土浇注和脱模后槽道检查、保护
台车模板封堵完后,进行二次衬砌浇注,砼脱模后T 型螺栓松开, 脱模后T 型螺栓螺母松开,打开封堵,将T 型螺栓反方向旋转90°,取出螺栓,将槽道表面的少量水泥浆剔除,将槽道固定处重新填补发泡填充物,做好后续养护工作。
衬砌台车移走后,利用全站仪对预埋槽道的位置再次进行测量,并用白油漆画出隧道中心、线路中线,标注槽道中心里程,及时检测槽道贯通性电阻值、槽道间距误差、平行误差和嵌入误差,检查槽道的两端距线路中线的左右距离是否相等、两槽道之间的纵、横向间距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利于后期制定更加合理的措施来克服施工偏差。
1.3.5 防闪络接地钢筋焊接
根据接地要求,将槽道和环向接地钢筋进行可靠焊接,检测槽道贯通电阻,贯通性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槽道锚杆与接地钢筋可靠焊接,并测试接地电阻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1.4 槽道里程、位置、型号、偏差
槽道的里程、位置、间距、型号根据设计图型号要求确定(见后附槽道统计表)。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各项技术指标。
主要指标为嵌入施工误差、倾斜施工误差、平行误差、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施工误差、两组槽道倾斜施工误差、槽道组间距误差、垂直线路方向误差、与纵向里程误差等,其主要误差控制要求见下表,图例见下页图示。
图1-14 台车内T 型螺栓锁定
图
⑷所有槽道与接地钢筋至少一处采用Φ16钢筋“L”形可靠焊接。
⑸砼浇筑过程中加强预埋件检查校核,若发生变形及移动须立即纠正,砼捣固
作业时,严禁振捣棒接触基础预埋件槽道、接地端子等预埋件,防止变形、移位。
拆模前必须先将T型螺栓拧开,防止脱模时带动槽道引起变形。
1.5.2容易存在的问题
⑴安装误差大或超过设计图纸要求,主要是平行误差(±5mm/m)和间距误
差(±1cm),不要出现由于固定不良导致槽道扭曲变形。
⑵槽道被水泥浆覆盖或嵌入二衬表面过深,设计要求嵌入混凝土≤-5mm。
⑶槽道安装型号错误。
一:槽道间距错误,现场把附加导线下锚槽道、附加
导线悬挂吊柱槽道间距相混淆,比如附加导线下锚槽道设计为60cm,现场按
40cm安装;二:位置错误,应该偏左侧,实际安装在右侧;三:将槽道与模板
台车的相对位置弄错,应该是在大里程,现场埋设在小里程。
⑷槽道漏设,在设计位置现场未安装槽道。
1.5.3防治方法
隧道中一组槽道为两根同长度槽道组合,控制好两根槽道的相对位置是质量
控制的关键。
采取以下两个措施:第一,事先用4根(或3根)扁钢筋将两根槽
道按照设计型号的间距焊接固定,如图1-5、1-6所示;第二,浇注二衬前,必须
在模板台车上开孔螺栓定位的方法固定槽道。
为了方便定位螺栓拆卸,模板台车面板上开条形孔,一根槽道至少有3个点
用T型螺栓固定,T型螺栓在隧道拱墙衬砌灌注完后1-2小时内(或者脱模前)取
出。
为了保证精度,T型螺栓严禁自行加工,须采用厂家提供的定型产品。
严禁
将槽道杆锚与钢筋或台车点焊定位,拱墙衬砌脱模后须对安装精度进行检查(否
则,第一,不掌握情况,第二,所填资料没有数据来源),把安装精度的自检纳
入工序化管理。
交底人:年月日复核人:年月日
审核人:年月日接底人: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