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统战工作实践与创新摘要:高校是人才的发源地和聚集地,要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的源头作用,为统一战线更多地培养输送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文章阐述了高校学生统战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特别提出要加强对全体大学生统战教育,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问题,努力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大学生统战民族宗教海外学生说起高校统战工作,人们总会与民主党派工作等相连,至于统战对象,许多人可能更加关注对教职工的统战工作。
随着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的发展,大学生历史使命凸显,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培养问题、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工作等越来越多地摆在我们面前。
笔者认为,高校统战工作不仅是对教职工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也应包括对学生的统战工作。
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认识这一问题,实践告诉我们,高校中学生统战工作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高校强烈呼唤大学生统战工作,因此必须引入大学生统战工作的概念,认真探索大学生的统战工作,并且去大胆的实践和创新。
一、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所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笔者试分析当代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及其特点,意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宗教信仰的价值观。
1、当代大学生受宗教信仰影响现状分析。
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有人对部分大三、大四的260名学生进行调查。
被调查对象涵盖人文社科、理工科、外语、艺术等不同专业。
对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其现状与特点如下:一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多元化,对宗教的兴趣在增加,接触宗教文化的机会在增多。
信仰共产主义,占问卷人数的52.7%;没有信仰的有62人,占问卷人数的25.3%;有宗教信仰的29人,占问卷人数的12%;有宗教信仰趋势的25人,占问卷人数的10%。
调查中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祈求过宗教神明的学生占总数的73.1%,可见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兴趣和信仰宗教的潜在人群在增长。
大学生信教者对于寄托于宗教想达到的效果和功利性也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为:⑴精神寄托。
⑵修身养性。
⑶救苦救难。
⑷结交朋友。
二是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更开放、更谨慎,但对宗教政策了解程度模糊。
在对周围同学信教的看法中,尊重他人选择和不在意的共占83.5%。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周围同学参与宗教活动的包容心理。
在对宗教信仰的态度调查中,不相信或反对的占24.5%;相信但不热衷的占22.7%,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宗教信仰持冷静与谨慎态度。
在对党的宗教政策了解程度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缺乏了解,调查中有40.3%的学生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同时信教。
三是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的认识具有表面性、非本质性的特点。
在信教学生中,声明自己信奉佛教的有23人,占信教人数的42.6%;信奉道教的有20人,占36.8%;信仰伊斯兰教的6人,占11.5%;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的共8人,占9.1%。
可见信奉佛教的人数最多。
据了解,在信仰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11人中,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洗礼成为教徒,在也较少到教堂做礼拜、诵经等,认为心诚即可。
2、宗教问题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
在高校工作中,宗教工作虽不是重点,但是西方敌对势力历来把宗教作为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突破口,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职责。
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和对待宗教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和统战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维护学校稳定、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已信仰宗教的人,要按照党的宗教政策,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
要防止网络宗教的传播,高校在对外交往中,特别要坚决抵御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
3、宗教工作与民族工作关系密切。
高校教职员工中有不少人是少数民族。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校内少数民族学生逐年增多。
少数民族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联系。
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特殊对待,建立一些交流平台。
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高校统战部、学生工作处应该安排专人负责这项。
在学校工作日历中,每逢藏历新年、伊斯兰古尔邦节等民族宗教重大节日,学校都要召集相关同学进行座谈,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录取时有分数的照顾,来校后的生活包括饮食等都有特殊安排,对他们的学习则进行特殊管理。
同时,应对全校学生进行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
有的专业班级还应针对少数民族同学汉语交流困难、学习基础差的状况,对少数民族同学进行对手帮学,使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上能齐头并进。
4、尊重宗教信仰,关爱少数民族学生。
宗教问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共产党人虽不信教,但尊重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
为帮助、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近年来,我国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逐年增加,其中数量最大的是新疆西藏维吾尔族的学生。
这些学生文化基础一般较差,汉语程度不高,尤其是在生活习惯上,与内地学生有很大差别,有的学生还信奉伊斯兰教。
为了使这些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高校相关工作的部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行特别安排。
教务处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后勤部门开设专门的清真食堂;学工部、校团委、各分院党委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党委统战部则负责全面协调。
如此分工合作,使这批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没有陌生感,心情舒畅。
党委统战部、学工部、校团委每年都应联合召开信教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庆祝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等宗教节日,使这些学生愉快地生活在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之中。
二、努力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教育民族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
就高校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将越来越多地承担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任务,在高校学习进修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学生呈现增多的趋势。
高校党委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
既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把才智和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
1、指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学习与生活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
必须正确引导各民族学生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广泛学习少数民族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各个少数民族,在此基础上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要求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做维护民族团结的模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出一个健康的民族气氛,促进各民族的学生共同团结进步。
2、扎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
要加强民族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高校统战部部门可以围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主题,经常开展“民族和宗教法制宣传周”活动;可以在统战部网页上集中宣传民族宗教法规、政策、知识等。
要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维护和增进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高校要切实加强沟通协调,全面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要加强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完善民族领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确保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迅速处理好民族领域突发事件。
3、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
在学生工作方面,学生管理部门、团委要以民族文化为抓手创新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工作载体。
主办以端午节等民俗文化节日为主题的“校园民族文化节”、大学生民族文化艺术节;通过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体验和民族歌舞联欢会等多种活动形式。
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展示民族特色及风俗,自觉关注民族团结,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各民族和谐相处,通过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晚会、习俗展览、民族论坛等形式,增强各民族学生间关于文化、传统、历史等的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尊重。
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特别应增进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倾听他们的合理诉求,为他们学习、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外部条件,着力营造安定团结的民族工作氛围。
国家和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了关心和帮助,要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爱国明理,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做民族团结的模范;发扬各民族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维护团结稳定,促进民族发展进步。
4、切实搞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各种服务。
高校学生处、团委要努力为少数民族学生做好服务,尽可能地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凝聚力。
可以召开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情况调查”。
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从根本上满足他们合理、急切的需求。
特别要切实做好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帮困助学工作。
利用困难补助、捐资助学等渠道千方百计为特困学生排忧助困,帮助特困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应该成为是学校统战部部门贴近学生、直接为学生服务的一项特色工作和“亮点”工作。
这也是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的有力措施。
三、结语面对21世纪,社会新阶层的出现给我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党在高校的统战工作肩负着艰巨历史使命和好时代重任,必须使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高校统战工作应该实现自身职能的延伸,扩大高校统战对象,工作中心应向青年一代倾斜,从青年学生层面增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内涵。
乃至于有学者提出,高校统战工作重点是青年学生。
大学生统战工作是一个新事物,不少高校都在实验实践,并且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
搞好高校学生统战工作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需要党和政府层面的支持。
高校党委要加强对大学生统战理论、知识的普及教育,特别是要在入党积极分子这个群体中加强教育。
教育的重点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
要把统战工作渗透到学生中去,形成学校“大统战”的工作格局。
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构建载体,制定政策,建设队伍,投入经费,拿出措施。
可在大学生中建立党团组织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质的群众组织。
例如,建立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联谊会、民族与宗教研究会以及建立港澳台联谊组织等。
把学生统战工作这个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统战工作创新深入探索下去,开辟出统战工作一片新天地!参考文献:[1]丁俊萍,宋俭,高校统战工作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蔡宇宏,李俊,论统一战线主题内容的发展演变[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5)[3]殷丹等,大学生信教给高校统战工作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山东文学,2009(2)[4]娄延常,浅论高校党的统战工作应从大学生抓起[],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6)[5]葛郝锐,港澳台学生工作关系高校统战工作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 成功教育,2008(4)作者简介:刘平昌(1954-),男,江苏赣榆人,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