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题全国卷II数学试题·文科全解全析莘县实验高中赵常举邮编:252400 科目:数学试卷名称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文科)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题目及解析1 (1)设集合{}1,2,3,4U=,{}1,2,3,M={}2,3,4,N=则U=⋂(M N)(A){}12,(B){}23,(C){}2,4(D){}1,4【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集合交并补的计算方法,易求{2,3}M N =, 进而求出其补集为{}1,4.【精讲精析】选D. {2,3},(){1,4}UM N M N=∴=.4 (2)函数0)y x=≥的反函数为(A)2()4xy x R=∈(B)2(0)4xy x=≥(C)24y x=()x R∈(D)24(0)y x x=≥【思路点拨】先反解用y表示x,注意要求出y的取值范围,它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精讲精析】选B.在函数0)y x=≥中,0y≥且反解x得24yx=,所以0)y x=≥的反函数为2(0)4xy x=≥.20 (3)设向量,a b满足||||1a b==,则2a b+=(A(B(C(D【思路点拨】本题要把充要条件的概念搞清,注意寻找的是通过选项能推出a>b,而由a>b推不出选项的选项.【精讲精析】选A.即寻找命题P使P,a b a b⇒>>推不出P,逐项验证可选A。
29(4)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63-21x yx yx+≤⎧⎪-≤⎨⎪≥⎩,则=23z x y+的最小值为(A)17 (B)14 (C)5 (D)3【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作出如右图所示的可行域。
然后要把握住线性目标函数=23z x y+的z的取值也其在y轴的截距是正相关关系,进而确定过直线x=1与x-3y=-2的交点时取得最小值。
【精讲精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从图中不难观察当直线=23z x y+过直线x=1与x-3y=-2的交点(1,1)时取得最小值,所以最小值为5.24 (5)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 b>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A)1a b+>(B)1a b->(C)22a b>(D)33a b>【思路点拨】本题要把充要条件的概念搞清,注意寻找的是通过选项能推出a>b,而由a>b推不出选项的选项.【精讲精析】选A.即寻找命题P使P,a b a b⇒>>推不出P,逐项验证可选A。
11 (6)设nS为等差数列{}n a的前n项和,若11a=,公差2d=,224k kS S+-=,则k=(A)8 (B)7 (C)6 (D)5【思路点拨】思路一:直接利用前n项和公式建立关于k的方程解之即可。
思路二:利用221k k k kS S a a+++-=+直接利用通项公式即可求解,运算稍简。
【精讲精析】选D.22112(21)2(21)224 5.k k k kS S a a a k d k k +++-=+=++=++⨯=⇒=19 (7)设函数()cos(0)f x xωω=>,将()y f x=的图像向右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像与原图像重合,则ω的最小值等于(A)13(B)3(C)6(D)9【思路点拨】此题理解好三角函数周期的概念至关重要,将()y f x =的图像向右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像与原图像重合,说明了3π是此函数周期的整数倍。
【精讲精析】选C . 由题2()3k k Z ππω=⋅∈,解得6k ω=,令1k =,即得min 6ω=. 40 (8) 已知直二面角l αβ--,点A ∈α,AC l ⊥,C 为垂足,点B ∈β,BD l ⊥,D 为垂足.若AB =2,AC =BD =1,则CD =(A ) 2 (B(C(D )1【思路点拨】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出此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把要求的线段放在三角形中求解即可。
【精讲精析】选C. 在平面内过C 作//CM BD ,连接BM ,则四边形CMBD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BD l ⊥,所以CM l ⊥,又AC l ⊥,ACM ∴∠就是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90ACM ∴∠=.所以222222,AB AM MB AC BD CD =+=++代入后不难求出CD =45 (9)4位同学每人从甲、乙、丙3门课程中选修1门,则恰有2人选修课程甲的不同选法共有(A) 12种 (B) 24种 (C) 30种 (D)36种【思路点拨】解本题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选出2人选修课程甲,第二步再把剩余两人分别选乙、丙.【精讲精析】选A.第一步选出2人选修课程甲有246C =种方法,第二步安排剩余两人从乙、丙中各选1门课程有222A =种选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有6212⨯=种选法。
6 (10)设()f x 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 ≤1时,()f x =2(1)x x -,则5()2f -= (A) -12 (B)1 4- (C)14 (D)12 【思路点拨】解本题的关键是把通过周期性和奇偶性把自变量52-转化到区间[0,1]上进行求值。
【精讲精析】选A .先利用周期性,再利用奇偶性得:5111 ()()()2222 f f f-=-=-=-.42 (11)设两圆1C、2C都和两坐标轴相切,且都过点(4,1),则两圆心的距离12C C= (A)4 (B)42 (C)8 (D)82【思路点拨】本题根据条件确定出圆心在直线y=x上并且在第一象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精讲精析】选 D.由题意知圆心在直线y=x上并且在第一象限,设圆心坐标为(a,a)(a>0),则22(4)(1)a a a=-+-,求出a=1,a=9.所以C1(1,1),C2(9,9),所以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1282C C=.42 (12) 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过圆心M且与α成060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若该球面的半径为4,圆M的面积为4π,则圆N的面积为(A)7π (B)9π (C)11π (D)13π【思路点拨】做出如图所示的图示,问题即可解决。
【精讲精析】选D.作示意图如,由圆M的面积为4π,易得222,23MA OM OA MA==-=,Rt OMN∆中,30OMN∠=。
故cos30 3.MN OM=⨯=.设圆M和圆N相交于CD,圆N的半径229413r MN MC=+=+=圆N的面积为213S rππ=⨯=故选择D45 (13)(1-x)20的二项展开式中,x的系数与x9的系数之差为: .【思路点拨】解本题一个掌握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另一个要注意r n rn nC C-=.【精讲精析】0. 由20120()rrT C x+=-得x的系数为220C, x9的系数为1820C,而1822020C C=.17 (14)已知a∈(π,32π),tanα=2,则cosα=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再由正切值求余弦值时,要注意角的范围,进而确定值的符号。
【精讲精析】5-由a∈(π,32π),tanα=2得cosα==39 (15)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C1D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思路点拨】找出异面直线AE与BC所成的角是解本题的关键。
只要在平面A1B1C1D1内过E作及B1C1的平行线即可。
【精讲精析】23取A1B1的中点M连接EM,AM,AE,则AEM∠就是异面直线AE与BC所成的角。
在AEM∆中,222352cos2233AEM+-∠==⨯⨯。
33 (15)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C:29x-227y=1的左、右焦点,点A∈C,点M的坐标为(2,0),AM为∠F1AF2的平分线.则|AF2| = .【思路点拨】本题用内角平分线定理及双曲线的定义即可求解。
【精讲精析】6.由角平分线定理得:221211||||1,||||26||||2AF MFAF AF aAF MF==-==,故2||6AF=.12 (17)(本小题满分l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设等比数列{}n a的前n项和为n S,已知26,a=13630,a a+=求na和nS.【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突破口是利用方程的思想建立关于a1和公比q的方程,求出a1和q,然后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求解即可。
【精讲精析】设{}n a的公比为q,由题设得1116630a qa a q=⎧⎨+=⎩解得132aq=⎧⎨=⎩或123aq=⎧⎨=⎩,当13,2a q==时,132,3(21)n nn na S-=⨯=⨯-当12,3a q ==时,123,31n n n n a S -=⨯=-.21(18)(本小题满分l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 c.己知sin csin sin sin a A C C b B +=.(Ⅰ)求B ;(Ⅱ)若075,2,A b ==a c 求,.【思路点拨】第(I )问由正弦定理把正弦转化为边,然后再利用余弦定理即可解决。
(II )在(I )问的基础上知道两角一边可以直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
【精讲精析】(I)由正弦定理得222a c b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b a c ac B =+-。
故cos 2B =,因此45B =。
(II )sin sin(3045)A =+sin30cos 45cos30sin 45=+4=故sin 1sin A a b B =⨯==sin sin 6026sin sin 45C c b B =⨯=⨯= 46 (19)(本小题满分l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某地车主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5,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3.设各车主购买保险相互独立.(I)求该地1位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的概率;(Ⅱ)求该地3位车主中恰有1位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思路点拨】此题第(I )问所求概率可以看作“该地的1位车主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保险”和“该地的1位车主购买甲种保险”两个事件的和。
由于这两个事件互斥,故利用互斥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求解。
(II)第(II )问,关键是求出“该地的1位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然后再借助n 次独立重复试验发生k 次的概率计算公式求解即可.【精讲精析】记A 表示事件:该地的1位车主购买甲种保险:B 表示事件:该地的1位车主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保险。
C 表示事件:该地的1位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D 表示事件:该地的1位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E 表示事件:该地的3位车主中恰有1位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