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19
三、人疱疹病毒8型
人疱疹病毒8型(HHV-8),1993年从艾滋病患者伴发的卡
波济肉瘤(Kaposi sarcoma,KS)组织中发现。该病毒为双 链DNA(165kb),主要存在于艾滋病卡波济肉瘤组织和艾 滋病患者淋巴瘤组织。 HHV-8与卡波济肉瘤的发生、血管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及一些增生性皮肤疾病的发病有关。
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9
二、临床意义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 水痘是VZV的一种原发性感染,也是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传染 性强,2~6岁为好发年龄,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儿童时期患过水痘,病毒可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的感觉 神经节等部位,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或低下等, 均可诱发带状疱疹。
20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HV-6的原发感染多见于6m至2岁的婴儿,感染后多无症状,少数
可引起幼儿丘疹或婴儿玫瑰疹。常急性发病。 病原体检查可采集早期原发感染病儿的唾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 接种经PHA激活的人脐血或外周血淋巴细胞作HHV-6病毒分离。也可 用原位杂交和PCR技术检测受感染细胞中的病毒DNA。间接免疫荧光 法常用于测定病毒IgM和IgG类抗体,以确定是近期感染和既往感染。
7
2.病毒分离培养
确诊HSV感染的“金”标准。
标本接种人胚肾、人羊膜或兔肾等易感细胞。HSV引起的CPE常在
2~3d后出现。 HSV-1和 HSV-2的单克隆抗体、HSV型特异性核酸探针等可用于鉴 定和分型。
3.特异性抗体检测
对临床诊断意义不大。
8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一、病毒特性
类似于HSV,其基因组为125kb的双链DNA; 具有30多种结构与非结构蛋白,部分与HSV有交叉; VZV能够在人胚组织细胞中缓慢增殖,出现CPE较HSV局限, 可形成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18
二、人疱疹病毒7型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疱疹病毒
◎从婴儿急性、慢性疲劳综合征和肾移植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均
分离出HHV-7。绝大多数人都曾隐性感染过HHV-7,2岁以上的婴儿 HHV-7抗体阳性率达92% 。HHV-7主要潜伏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唾 液腺中,唾液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 ◎该病毒的分离培养条件与HHV-6相似,特异性PCR、DNA分析等试验 可用于病毒鉴定。因CD4分子是HHV-7的受体,抗CD4单克隆抗体可 抑制HHV-7在CD4+T细胞中增殖。由于HHV-7与HIV的受体皆为CD4分 子,两者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将为HIV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临床标本主要有疱疹病损部位的涂片、皮肤刮取物、水疱
液、活检组织和血清。 可通过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或 PCR 方法,检测 患者组织或体液中VZV或其成分。
11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一、病毒特性
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
本病毒对宿主或培养细胞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 (HCMV)只能感染人,在人纤维细胞中增殖。
第25章 疱疹病毒
主 要 内 容
概 述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第四节 EB病毒 第五节 其它疱疹病毒
THE2END
概 述
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是一组中等大小、有包膜的 DNA病毒,现有114个成员,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可分为三个亚 科:
α亚科:主要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属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 β亚科:主要包括巨细胞病毒(CMV),玫瑰疹病毒属的 γ亚科:主要包括淋巴滤泡病毒属的EB病毒(EBV)和细
细胞中增殖缓慢,初次培养30~40d出现CPE,细胞肿大变园,核 变大,核内出现绕有一轮“空晕”的大型包涵体,形似“猫头鹰
眼”。
12
二、临床意义
在人类CMV感染非常普遍,并且人是HCMV的唯一宿主。 初次感染多在2岁以下,大多呈隐性或潜伏感染,但在一定 条件下侵袭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产生严重疾病。
型(HSV-1,2), 及水痘病毒属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人疱疹病毒6型(HHV-6)和7型(HHV-7)。
长病毒属的人疱疹病毒8型(HHV-8)。
3
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
1.形态特点: 病毒体呈球形,核衣壳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结构,线性双
链DNA,存在末端重复序列和内部重复序列。核衣壳周围有一层厚薄 不等的非对称性披膜。最外层是包膜,有糖蛋白刺突。
体或EA-IgA抗体,滴度≥1:5~1:10或滴度持续上升者,对鼻咽癌有辅 助诊断意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 VCA IgM抗体阳性 率较高。
17
第五节 其它疱疹病毒
一、人疱疹病毒6型
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6,HHV-6)在人群中的感染十分普 遍,60~90%的儿童及成人血清中可查到HHV-6抗体,健康带毒者是主 要的传染源,经唾液传播。
16
三、微生物学检验
1.病毒分离 2.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检测病毒特异性蛋白质抗原(如病毒核
蛋白EBNA等)多采用免疫荧光法。
利用核酸杂交和 PCR或RT-PCR,可在病变组织内检测病毒核酸和病 毒基因转录产物。但核酸杂交法的敏感性低于PCR法。
3.血清学诊断 用免疫荧光法或免疫酶法,检测病毒VCA-IgA抗
HSV有HSV-1和HSV-2二个血清型 ; HSV的抵抗力较弱,易被脂溶剂灭活
5
二、临床意义
HSV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人类是其惟一的宿主。HSV包括 HSV-1和HSV-2两种不同类型。
1.原发感染 HSV-1 原发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或儿童,常为隐性感
染。 HSV-2原发感染为生殖器疱疹,大多发生在青少年以后 。
染膜蛋白(LMP),这类抗原的存在表明有EBV基因组。
②病毒增殖性感染相关的抗原,包括EBV早期抗原(EA)和晚期抗原
EBV衣壳抗原(VCA)和EBV(MA)。
15
二、临床意义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Burkitt淋巴瘤 多见于5~12岁儿童, 3. 鼻咽癌 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2.培养特点:人疱疹病毒(EB病毒除外)均能在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
产生明显的CPE,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可通过细胞间桥直接 扩散。感染细胞同邻近未感染的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
3.感染特点 :病毒表现为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后者病毒不增殖,
其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稳定地持续于细胞核内,刺激因素作用后可 转为增殖性感染。有部分病毒还具有整合感染作用,与细胞转化和肿 瘤的发生相关。
胞、活检组织、组织切片、支气管肺泡洗液等临床标本中的
CMV抗原。 3.抗体检测: 特异性IgG抗体需测双份血清以作临床诊断,同
时了解人群感染状况;IgM抗体只需检测单份血清,用于活动
性CMV感染的诊断。 4.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杂交 、PCR
14
第四节
EB病毒
一、病毒特性
EB病毒系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病毒属 EBV抗原分为2类: ①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的抗原,包括EBV核抗原(EBNA)和潜伏感
4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一、病毒特性
球形,由核心、衣壳、被膜及包膜组成,衣壳
呈20面立体对称
含双股DNA,包括两个互相连接的长片段(L)
和短片段(S),L和S的两端有反向重复序列。
包膜表面含糖蛋白,参与病毒对细胞吸附/穿 入、控制病毒从细胞核膜出芽释放及诱导细胞
融合。并有诱生中和抗体和细胞毒作用。
2.潜伏感染和复发 3. 先天性感染 HSV-2通过胎盘感染,易发生流产、胎儿畸形、智力 低下等先天性疾病。 4. HSV-2感染与肿瘤发生
6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一)标本采集 (二)检验方法
1. 病毒体、抗原及其他标志物的直接检查
1)间接IFA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病毒抗原 2)电镜负染 3)Wright-Giemsa染色镜检,观察核内包涵体及多核巨细胞
在孕妇,CMV原发或复发感染均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或围产 期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智力低下或发育弛缓等
1.先天性感染
2.产期感染
3.儿童及成人感染 4.细胞转化以及与肿瘤的关系
13
三、微生物学检验
1.病毒分离:是诊断CMV感染的有效方法。 2.抗原检测: 主要应用特异性抗体作免疫荧光,直接检测白细
复发感染时,活化的病毒经感觉神经纤维轴索下行至皮肤,在其支配 皮区繁殖而引起带状疱疹。一般在躯干,呈单侧性,疱疹水疱集中在 单一感觉神经支配区,串联成带状,疱液含大量病毒颗粒。
10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皮疹特点即可对水痘和带状疱疹作出 诊断,但症状不典型或者特殊病例则需辅以实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