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至九年级全套文学常识归纳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至九年级全套文学常识归纳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至九年级全套文学常识归纳一:外国作家作品1(7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寓言。

选自《伊索寓言》,公元前六世纪。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2(7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

选自《普希金诗集》,十九世纪。

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本诗作者以劝告的口吻,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3(9下)*《祖国》,诗歌。

选自《莱蒙托夫诗选》,十九世纪。

作者: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人。

莱蒙托夫的一曲<<祖国>>,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奇异的“爱情”。

4(9下)《变色龙》,小说。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十九世纪。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本课中作者把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比作变色龙,说明他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的忠实走狗。

5(8下)《海燕》,散文诗。

选自《高尔基全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

作者:高尔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海燕》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本文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海燕象征了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燕的疾呼,正是时代战斗的宣言,它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表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6(9上)*《夜》,诗歌。

选自《外国名诗三百首》,十九世纪。

作者: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诗人。

本诗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7(8上)*《蜡烛》,通讯。

选自《阅读和欣赏》,二十世纪。

作者: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本文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8(9上)*《致女儿的信》,书信。

选自《关于爱的思考》,二十世纪。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向女儿诠释了爱情的真切含义,同时热情赞颂了真正的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文章表达对女儿理智而深情的父爱。

9(7下)*《马》,科学小品(或散文)。

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十八世纪。

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他用40年时间写成36巨册《自然史》。

10(8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书信。

选自《雨果文集》,十九世纪。

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作者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9上)《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演讲,选自《雨果文集》。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品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

本文用诗化的语言(鲜明的对比,生动比喻,渲染夸张)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

11(7上)*《绿色蝈蝈》,小品文。

选自《昆虫的故事》,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

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12(7下)《最后一课》,小说。

十九世纪。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

1870~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本文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本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

13(9上)《我的叔叔于勒》,小说。

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十九世纪。

作者: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

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称。

他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

本文写一个普通的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7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选自《济南文艺》。

14(9下)*《热爱生命》,小说。

节选自《热爱生命》,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

作者: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

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顽强活下来的故事。

15(8下)*《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

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

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

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本文再塑了沙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17(8上)*《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二十世纪。

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被压扁的沙子〉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18(9下)*《音乐之声》,电影剧本。

选自《外国电影丛刊》,二十世纪。

作者:勒曼,美国剧作家。

作者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及环境描写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利亚热爱唱歌、心灵美好、自由活纯真快乐的性格。

19(9下)《威尼斯商人》,戏剧剧本。

选自《威尼斯商人》,十六到十七世纪。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剧作家和诗人。

其代表作有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无事生非》(又称《皆大欢喜》),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吝啬鬼:法国戏剧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本剧通过写“一磅肉”的矛盾冲突及鲍西亚机智的解决这个矛盾冲突的过程,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形象:夏洛克和鲍西亚。

20(7下)《荒岛余生》,小说。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十七——十八世纪。

作者: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小说之父”。

课文给我们呈现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21(9上)*《蝈蝈与蛐蛐》,诗歌。

选自《世界流派诗选》,十九世纪。

作者: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本诗仅描写了蝈蝈和蛐蛐两种昆虫的鸣唱,揭示了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22(7上)《皇帝的新装》,童话。

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十九世纪。

作者: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7下)《丑小鸭》。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课文具体描述的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23(9下)*《人生》,散文。

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十九——二十世纪。

作者: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评论家。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4(7下)《伟大的悲剧》,传记。

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九——二十世纪。

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课文描绘五个探险者,颂扬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8下)《列夫•托尔斯泰》,传记,选自《三作家》。

25(7上)*《金色花》,散文诗。

选自《泰戈尔诗选》。

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沉船》和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通过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26(8下)*《浪之歌》《雨之歌》,散文诗。

选自《泪与笑》。

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两篇散文诗都采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

27(8下)《喂——出来》,科幻小说。

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

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

本文以环境污染为题材,告诫人们: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

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报复。

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来的。

二:中国作家作品28(9上)《敬业与乐业》,演讲。

选自《饮冰室合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