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周记录范文2
应对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
【摘要】生态文明是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文明类型,它是人类社会在反思传统工业文明
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并且努力建设的一种文明形态。
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环境、资源
和能源的巨大压力和代价,因此。
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资源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持续
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市一种高级形态的文明。
生态文明不仅追求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追求生态进步,它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文明。
二、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生态危机
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环境、资源和能源的巨大压力和代价。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
由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应对“气候
变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
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各国环境外交和政治斗争的最重要的内容。
随着我国
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但我国政府已经采取行动,为减排做出贡献。
据估算,当全球气温升高1.5-4.5°C时,海平面将可能上升20-165厘米。
海平面上导致
低地被淹;海岸被侵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地下水位升高。
此外,
温室效应会使高温、热浪、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
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
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
2、大气污染严重
根据受监测城市的数据统计,我国有65%的城市处于中度或严重污染状态一些大城市
空气中悬浮的微粒和硫含量是全世界最高的,大大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超标达
2-5倍。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我国酸雨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
方公里。
它落到水里,水中的鱼群就会毙命;它落到地上,土壤的肥力就要被淋滤;它落到
植物上,嫩绿的叶子就会变得枯黄;它落到建筑物上,材料就要被腐蚀得千疮百孔,锈迹
斑斑;它进入人体,人就会渐渐衰弱不堪,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3、水体污染严重
水环境每况愈下,全国七大水系的40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6%为劣V类水质,基
本丧失使用功能。
重点流域40%以上的断面水质没有达到治理规划的要求。
流经城市的河
段普遍受到污染,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近岸海域赤潮和
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现象接连发生。
二资源问题
1、水资源枯竭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
资源。
21世纪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
有人预言,不久的将来,水价将超过油价,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中国
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目前已有1/2的城市缺水,1/3的城市严重缺水,1/10的城市面临水危机,农村年缺
水300亿立方米.到2021年后,全国将出现缺水高峰,处缺水量可能达到500多亿立方米。
淡水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所以联合国已大声呼吁:人类要开展一场用水革命。
2、土地荒漠化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7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的38%;沙漠化面积已经达到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已达27%,而且呈扩展的态势。
有4亿人口笼罩
在荒漠化的阴影之中。
同时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利用强度加大,土地退化加剧,土
壤肥力降低或丧失严重,导致地力衰竭。
3、能源矿产资源匮乏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别是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关系国家经济和
安全的大宗资源将严重短缺。
它们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0、1/20、2/5、2/5和1/10。
并且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
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分别是美国
的4.3倍,日本的11.5倍。
4、生物物种也在加速灭绝。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
据保守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
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种类就高达4000-5000种。
近30年来的资料表明,白鳍
豚、野象、大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属于中国特
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种,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
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近海的一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也因失去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营养供
应地而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
三、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把生态意识的形成作为一项基础性、
先导性工作,努力把生态文明意识变成全民共识,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深入开展保护
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增强公众的生态忧患意识、生态价值
意识、生态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的认知度、生态知识的普及度和生态建设的
参与度。
二依靠科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资源、地理、经济、科技、人文基础,科学规
划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布局。
依靠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附加值提高,也就意味着单位耗能和排放的降低。
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业、文化旅游产
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信息网络产业和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推动发展模式创新。
一方面拓展绿色经济理论研究,形成绿色经济理论体系。
把绿
色经济作为内生变量,引入生产函数,纳入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创新过程。
构建包含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概念的绿色经济体系、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及绿色经济评价指标
体系,进而形成绿色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体系;另一方面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
大对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节能建筑等“绿色经济”领域的投资,加快培育和发展清
洁再生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推动生产、流通、分配等各个领域的节能增效,促进产业结
构生态化调整。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模式。
四要完善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
要完善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并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政策、制度。
将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
的损耗记入成本。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与机制。
将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绩
效纳入干部考核任用指标。
完善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标准。
依法完善科学监测、行
政管理、民主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付治平.《生态文明建设》报告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