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 2014年6月(中)- 58 - 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潘高旭 刘俊丽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与大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也由此为中小企业带来了直接、间接和潜在的效益。
分析研究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和效益,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并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参与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环境,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企业效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中小企业 网络引言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的九十年代,其既非单纯的技术概念也非单纯的商业概念,而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业技术的结合体,它是一种由计算机、通信网络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商务流程和一系列安全、认证法律体系组成的集合;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
1、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式及优点1.1 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划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电子商务。
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狭义电子商务定义为,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或活动。
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都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平台,没有了网络,就称不上为电子商务;二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是一种商务活动。
1.2 电子商务的模式(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即B2C。
(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即B2B。
(3)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即C2C。
1.3 电子商务的优点(1)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一方面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2)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
(3)电子商务使企业可以以相近的成本进入全球电子化市场,使得中小企业有可能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4)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
(5)电子商务一方面破除了时空的壁垒,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各种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
(6)互动性:通过互联网,商家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谈判,签合同,消费者也可以把自己的反馈建议反映到企业或商家的网站,而企业或者商家则要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及时调查产品种类及服务品质,做到良性互动.2、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
“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新”是指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是对电子商务核心价值链的概括。
电子商务产业具有市场全球化、交易连续化、成本低廉化、资源集约化等优势。
纵观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美国、欧盟、亚洲“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是世界最早发展电子商务的国家,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一直引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全球电子商务的成熟发达地区。
欧盟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美国晚,但发展速度快,成为全球电子商务较为领先的地区。
亚洲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秀,市场潜力较大,但是近年的发展速度和所占份额并不理想,是全球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地区。
3、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
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冲击着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经济活动的运作手段,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市场机会,也缩小了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市场地位的差距,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竞争的机会。
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电子商务的导入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电子商务巨大、开放式的环境,将促使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发布广告,进行网上市场调研、信息交换和网络营销等等;可以利用网络加强与上下游厂商的联系,从而改变采购与销售的互动模式;可以通过网络看样品、谈价格、签合同、付价款,依靠网络与客户进行双向互动的沟通,增加彼此的互动、了解,加强客户的忠诚度与购买力,电子商务使传统的商业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使其更加适应于网络经济的环境。
3.2 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的导入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电子商务巨大、开放式的环境,将促使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发布广告,进行网上市场调研、信息交换和网络营销等等;可以利用网络加强与上下游厂商的联系,从而改变采购与销售的互动模式;可以通过网络看样品、谈价格、签合同、付价款,依靠网络与客户进行双向互动的沟通,增加彼此的互动、了解,加强客户的忠诚度与购买力,电子商务使传统的商业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使其更加适应于网络经济的环境。
3.3 改变了经营运作手段,提高了经济效益。
首先,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交易的成本。
例如,利用因特网进行网上促销活动,降低了企业的促销成本;利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企业可以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制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
其次,电子商务的运作手段减少了企业的库存。
例如应用电子商务的计划系统,可以准确地依据销售商的需求来生产,提高了库存周转率,使库存总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从而把库存成本降到最低。
第三,可以利用经营管理- 59 -网络快速地调研市场,迅速了解产品的市场反馈和最新的需求,随时改良开发中的产品;利用网络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最新情况,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产品。
此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电子商务不受时空的限制,企业必须连续不断地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服务,从而增加企业交易的机会。
发展电子商务是降低中小企业成本的领先战略,国外企业应用表明,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可以使成本降低5%-10%。
因此对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成本和效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对开展电子商务的认识,并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参与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环境,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企业效益。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施电子商务的关键在于提高效率和效益,但限于企业规模及实力,在实施电子商务之前,要仔细考虑如何迈出第一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据分析研究,中小企业比较适合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现代贸易,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大量投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集中资金发展企业核心业务,并由此获得与大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策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3]浅析电子商务的安全.《商场现代化》.2007年01期.[4]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电子商务》.2007年. [5]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什么.《电子商务》.2007年. 作者简介: 潘高旭 (1992— ),女,浙江台州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刘俊丽 (1972— ),女,浙江嘉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系统安全、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作者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 浙江嘉兴市 314036)关于国有企业财务主管委派制的研究金 颖摘 要:随着现代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分、子公司的设置逐渐成为企业集团成长过程的内在要求。
然而分、子公司的发展并不总是与母公司发展契合,由于其经营目标不同,有时甚至会对母公司的利益造成损害。
财务主管委派制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改善而产生的,它通过母公司向分、子公司派遣财务主管对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决策,以此确保分、子公司的发展符合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
本文即针对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先进性、其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做出详细阐述。
关键词:财务主管委派制 国有企业 会计监督 决策优化一、财务主管委派制产生背景及必要性所谓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是指企业内部对其财务组织、财务人员和财务信息等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是通过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控制方法和措施而实施的。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从而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
然而由于内部监督机制的局限性,导致其在内部财务监督的过程中弊端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财务监督不利、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观念并未真正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良好适应和转变,仍然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对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法人实体的概念理解不到位,企业风险意识不强,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进行改制之后,企业管理者身兼数职,权力无法得到有效监督和制衡。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组织的建立也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执行缺乏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内耗,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财务管理失控,会计定位不清国有企业内部普遍存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不全,账物保管不善的问题,使得财物大量流失,化公为私。
作为国有企业而言,由于企业会计定位不清晰,企业的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会计人员隶属于企业,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定位于为微观经济主体服务。
在行使会计监督职权时,影响到单位利益或职工个人利益时,就无法旗帜鲜明地去维护集体利益。
(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由于会计信息的供需双方长期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相对于外界,企业和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中处于绝对优势,从而可以利用其信息地位进行会计造假。
此外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等问题,导致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监督而造成信息失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若想真正使企业内部运行透明健全,仅靠内部财务监督很难达到,特别是在大型国有企业子母公司间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推行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影响 财务主管委派制实施的出发点是通过对分、子公司执行财务制度的监控,增强母公司对分、子公司的控制力,同时通过共享母公司的人力资源和管理优势,为分、子公司提供财务服务。
随着财务主管委派制在国有企业内部的推行与应用,其对国有企业内部监管以及控制的作用慢慢显现出来,其对国有企业运行产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了财务控制和监督, 更加有利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实现 首先,财务主管将分、子公司的财务收支计划和目标进行逐步分解,使其紧紧围绕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总目标,以确保集团整体利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