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的并发症ppt课件
3、穿刺针头太大,引起血肿;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对穿过血管壁,造成血肿;动脉管 壁厚,易滑动,半小时内下床活动。
4、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操作前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对凝血功能不好或使 用抗凝剂的患者抽血,按正常时间按压后,依然会出血,形成血肿;
5、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确按压,引起腹腔血肿。
(三)预防及处理
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所使用的穿刺针、导丝、导管均应严格 消毒。确保无菌;穿刺时怀疑有污染应立即更换,穿刺点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更换 无菌敷料。
2、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有皮肤感染部位穿刺; 3、动脉插管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快拔出动脉插管;如怀疑存在导管感染应立即拔 除导管并送检。
2、如血肿轻微,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展,若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暂不行 特殊处理;若肿胀加剧或血流量≤100ml/min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并同时用硫酸镁湿敷。
3、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以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3-5分钟;或用小沙袋 压迫止血10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
.
二、皮下血肿
(一)发生原因
1、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对血管 解剖位置及走行不熟悉,不论血管好坏,盲目进针,不注意进针手法和角度,针头在皮
下多次进退,造成血管损伤;
2、抽血完毕后穿刺部位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或拔针后由患者及其家属代劳按压,护士 没有仔细的指导按压要点,以致血管得不到有效按压;
3、或由于患者贫血、组织修复机能低下、凝血功能差、治疗时应用了抗凝剂,使穿刺 针孔不易闭合。
(二)临床表现
假性血管瘤易活动,血管表浅、管壁薄、突出皮肤表面。
检查: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肿.块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 (三)预防及处理
• 1、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以免局部瘢痕形成后,使皮肤弹 性降低而出血。
但当筋膜间室内压力进一步上升,感觉神经纤维麻痹时,疼痛随之减退或消 失;肿胀及压痛:解除压迫后,迅速出现受压区局部肿胀,并有压痕,皮肤 微红,伤处边缘出现红斑或皮下瘀血及水泡。进一步加剧时,肿胀肢体发凉, 皮肤发亮,有光泽,张力增高,肌肉变硬,局部广泛性压痛;被动牵拉受累 区远端肢体时,产生剧烈疼痛,这是该征早期的可靠体征;运动和感觉功能 障碍:先出现肌肉无力,进一步发展则可致完全丧失其收缩力。受累神经支 配区的感觉异常,表现为感觉过敏、减退. 或消失;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功
4、血肿发生后可采用局部湿、热敷24小时内采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利于止血;24 小时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予50%的硫酸镁湿敷也可使血肿消 退,疼痛减轻。
5、血肿形成24小时后,可采用灯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使患者疼 痛减轻,感到舒服。
6、内服、外用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消除血肿。
(一)发生原因
1、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经过反复的穿刺损伤、出血,引起动脉部分断裂,伤道小而曲折, 血液不能流出,血肿与动脉管腔相通,在局部形成搏动性血肿。伤后约4-6周,血肿机 化,形成外壁,内而为动脉内膜延伸而来的内皮细胞,形成假性动脉瘤;
2、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低,穿入股浅动脉引起出血,股动脉血管壁上的穿刺孔与血 管周围形成假腔连通而成,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够;
(三)预防及处理 1、同血肿的预防及处理。 2、尽快给患者止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者用利多卡因 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必要时可以反复给药;也可以肌肉注射止痛 药,如曲马多等。 3、注意观察肢体血运、感觉、运动情况如肢体双侧温差在3℃以上,皮肤颜 色苍白,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及时请骨科医生作适当处理。必要时手术。 4、如果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筋膜间室压力测定(正常值为:08mmHg),当筋膜间室压力大于30 mmHg时应报告医生采取筋膜间室切开减 张术,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
四、假性动脉瘤形成
假性动脉瘤(false aneurysm):很多危重患者或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需要每天一次或数 次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大部分患者经过反复的、多次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后, 血液通过破裂处进入周围组织而形成血肿,继而血肿被机化后其表面被内皮覆盖。因此, 假性动脉瘤乃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
(二)临床表现
穿刺点周围皮肤苍血、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次日,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
边界不清,水肿加剧;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如股动脉反复穿刺出血引起腹
腔血肿时,患者有休克的表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患者自学难以忍受
的腰背痛,腹腔穿刺抽出鲜血。
.
(三)预防及处理
1、加强穿刺基本功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徐徐进入,防 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避免在一个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动脉痉挛,增加对 动脉的损伤度,造成出血不止。
• 2、对出血部位的护理:穿刺后入动脉有少量出血时,可采用无 菌敷料按压出血部位,并用胶布加压、固定,并随时观察血流量 及是否出血。
• 3、患者若有小的足背动脉瘤形成,应嘱其穿宽松、软质面的鞋, 以防瘤体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
筋膜间隔综合征:是由于筋膜间隙内空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筋膜间隙内 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的缺血、坏死。
(一) 发生原因主要是桡动脉穿刺后按压不正确导致出血,致使间室内容物 体积增加,筋膜间室内组织压升高,压迫神经所致。
(二)临床表现
疼痛:早期因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各有差异,随着病情发展疼痛,甚至持 续性、难以忍受的剧痛。
动脉采血的并发症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王丹丹 何文雯 王晓雨
.
.
一、感染
(一)发生原因
1、感染多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 2、置管时间过长或动脉导管留置期间未作有效消毒。 3、动脉穿刺点未完全结痂前,有污染的液体渗入针眼。
(二)临床表现
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热、痛;严重者有脓肿形成;个别病人会出现全身的症状, 高热。血液和导管培养有细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