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
• 1、摄影测量基础
• ⑴像点位移 • 倾斜误差: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这种位移的结果使 得像片上的几何图形与地面上的几何图形产生变形,而且 像片上影像比例尺处处不等。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可 用像片纠正的方法予以改正。 • 投影差:地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得地面目标物体在 航摄像片上的构像偏离了其正射投影的正确位置。投影差 性质:①像底点没有投影差;②地面点的高程越大,投影
技术设计
• 1、概述
• 摄影测量测绘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制订切实可行的 技术方案,保证摄影测量测绘成果(或产品)符 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项 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专 业技术设计也称分项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 技术要求进行设计。项目设计由承担项目的法人 单位负责;专业技术设计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 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 • 测绘技术设计文件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 术设计书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 2、遥感基础
• ⑴电磁波谱:太阳不断向外发射出大量的电磁波 辐射,是电磁波的主要辐射源,也是被动遥感的 主要能源。若将这些电磁波根据其波长加以排列, 则可以形成一个电磁波谱。卫星遥感中常用的几 个波谱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 • ⑵大气窗口:电磁波在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散射、 吸收和反射,具有较高透过率的波段称为“大气 窗口”。常用的大气窗口包括:紫外、可见光、 红外(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微波。对地 球观测卫星遥感,选择透过率高的“大气窗口” 波段;而对于大气遥感而言,则应选择“大气窗 口”外衰减系数大的波段。
• 4、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 航空摄影测量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 书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 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存在设计方案存在不 足、收集到的遥感影像数据源存在质量问 题、测区实际地理环境条件达不到设计要 求,以及其他需要补充或更改的情况,应 由设计人员及时提出并做出更改或补充。 • 更改或补充的内分析:遥感影像在测绘中主要被用来测绘地形图、 制作正射影像或各种专题图。目前,常用卫星与影像成图 比例尺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常用卫星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对应参考关系
卫星影像名称 MSS TM ASTER SPOT l-4 RAPIDEYE SPOT 5 IRS-P5 ALOS IKONOS QuickBird Geoeye-l WorldView 1-2 资源三号 高分一号 高分二号 SPOT 6 WorldView 3 地面分辨率/m 全色79 多光谱30,全色15 多光谱30,全色15 多光谱20,全色10 全色5 多光谱10,全色2.5 全色2.5 多光谱10,全色2.5 多光谱4,全色l 多光谱2. 44,全色0.61 多光谱1. 65,全色0.41 多光谱1.8,全色0.5 多光谱5,全色2.5 多光谱8,全色2 多光谱4,全色1 多光谱6,全色1.5 多光谱1.24,全色0.31 最大成图比例尺 1:50万 1:10万 1:25万 1:5万 1:5万 1:2.5万 1:2.5万 1:2.5万 1:1万 1:5 000 l:5 000 1:5 000 1:2.5万 1:2.5万 1:1万 1:2.5万 1:5 000 仅用于一般判读的成图比例尺 1:25万 1:5万 1:25万 1:2.5万 1:5万 1:1万 1:1万 1:1万 1:5 000 1:2 000 1:2 000 1;2 000 1:1万 1:1万 1:5 000 1:1万 1:2 000
摄影测量与遥感
概 要
• 1、摄影测量概述
• 摄影测量是利用光学或数码摄影机摄影得到的影像,研究 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 一门科学和技术。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影像获取瞬 间像点与对应物点之间所存在的几何关系。 • 按照所研究对象的不同,摄影测量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和 非地形摄影测量两大类;按摄影站的位置或传感器平台分 为航天(卫星)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 等。航空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和影像地图、建立地形据库,并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 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航空摄影测量测绘的地形图例 尺一般为1:5万~1:500。 • 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
• 4、遥感图像特征
• 遥感图像特征可归纳为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这三方面的表现特征即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 分辨率。 • 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 寸或大小,通常用地面分辨率和影像分辨率来表示。一般 说来,空间分辨率越高,其识别物体的能力越强。遥感器 系统空间分辨率的选择,一般应选择小于被探测目标最小 直径的l/2。 • 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所能记录的电磁波谱中,某一特定 波长范围值,波长范围值越宽,光谱分辨率越低。一般来 说,传感器波段数越多,波段宽度越窄,地面物体的信息 越容易区分和识别,针对性越强。在某些情况下,波段太 多,分辨率太高,反而会“掩盖”地物辐射特性,不利于 快速探测和识别地物。 • 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 称为遥感影像的时间分辨率。利用时间分辨率可以进行动 态监测和预报,可以进行自然历史变化和动力学分析,可 以对历次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叠加分析以提高地物识别精 度。
• 2、项目设计
• ⑴任务分析 • 在实施具体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认真分析项目要求和顾 客需求,做好设计依据的分析和准备工作。 • ①收集资料:根据测绘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收集和分 析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 ②明确引用标准:明确设计编写过程中要引用的适用的标 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 • ③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根据作业区实际情况,考虑作业单 位的资源条件,选择最适用的方案,积极采用适用的新技 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 ⑵项目设计书内容 • 项目设计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概述、作业区自然地理概 况和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 指标和规格、设计方案、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附录等7 部分内容。 • ⑶设计实施 • 项目设计书需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影像资料收集与预处理
• 1、影像资料分析 • 航摄影像分析:根据具体成图比例尺及相 应技术指标要求,分析确定适宜的航摄影 像资料。有模拟影像和数字影像两种。航 空摄影时间应有利于测绘成果地物、地貌 量测和判绘、影像色彩要求。 • 模拟影像成图比例尺与航摄比例尺、地面 采样距离的对应关系见表。 • 数字影像成图比例尺与数码相机像素地面 分辨率的对应关系见表。
• 3、地物波谱特性 • 应用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进行探测,是以 各种物体对电磁波辐射的反射、吸收和发 射为基础的。地物波谱特性是指地面物体 具有的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一定波长 范围电磁波的特性。 • 地物波谱特性的变化与太阳和测试仪器的 位置、地理位置、时间环境(季节、气候、 温度等)和地物本身有关。 • 目前对地物波谱的测定主要分3部分,即反 射波谱、发射波谱和微波波谱。
• 5、遥感图像的解译 • 遥感解译人员需要通过遥感图像获取三方 面的信息: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及空间 分布特点,目标地物的属性特点,目标地 物的变化动态特点。 • 遥感信息的提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目 视解译,一是计算机的数字图像处理。遥 感影像的特征是遥感图像解译的基础,影 像特征包括色(色调、颜色、阴影等)、 形(反映影像几何性质和空间关系的图形 结构特征)两个方面。
差也越大;③摄影机的主距(透镜中心与胶片面之间固定 而精确的距离)越大,相应的投影差越小。
• 城区航空摄影时,为了有效减小航摄像片上投影差的影响, 应选择焦距较长的摄影机进行摄影。
• ⑵内、外方位元素 • 内方位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 关系的参数,包括3个参数,即像主点在像片框标 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及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 f(主距)。内方位元素值一般视为已知,它可通 过对摄影机的鉴定得到。 • 外方位元素是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 置和姿态的参数。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6个 参数:3个线元素(XS、YS、ZS)和3个角元素 (ψ、ω、κ)。线元素是用来描述摄影瞬间,摄 影中心S在所选定的地面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角元素是用来描述摄影瞬间,摄影像片在所选定 的地面空间坐标系中的空间姿态。外方位元素可 以利用地面控制信息通过平差计算得到,或者利 用POS系统(定位定姿系统)测定。
• ⑷影像定向 • 摄影测量中常采用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平面坐标来建立像 点与地面点的坐标关系。内定向是指将扫描坐标系统转换 到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平面坐标系。内定向问题需要借助 影像的框标来解决。 直接由数码航摄仪得到的影像则不 存在内定向的问题。 • 确定两张影像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相对定向。相对定 向不需要外业控制点,就能建立地面的立体模型。用于描 述两张像片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的参数,称为相对定向元 素,相对定向元素共有5个。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通 过自动量测6对以上同名点的像片坐标,用最小二乘平差 计算解求出5个相对定向元素。 • 绝对定向:将相对定向建立的立体模型进行平移、旋转和 缩放,纳入到地面测量坐标系中的过程称为立体模型的绝 对定向。绝对定向需要借助地面控制点来进行,至少需要 2个平高点和一个高程点列出七个方程解求七个变换参数。
• ⑶共线方程 • 共线方程就是指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是摄影测 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式。即在摄影成像过 程中,摄影中心S (XS、YS、ZS) 、像点a(x、 y)及其对应的地面点A(X、Y、Z)三点位于一 条直线上。 • 共线方程的主要应用包括:①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②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 法平差中的基本数学模型;③构成数字投影的基 础;④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与共线方程制作 正射影像;⑤利用DEM和共线方程进行单幅影像 制图等。
• 2、遥感及其发展
• 遥感泛指通过非接触传感器遥测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的 技术。因此,摄影测量就是遥感的前身。遥感技术主要建 立在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原理基础之上。遥感技术主 要由遥感图像获取技术和遥感信息处理技术两大部分组成。 遥感主要是回答观测目标是什么(定性),分布在何处 (定位),有多少(定量)的问题。 • 遥感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电磁波波段的工作区域,可 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 按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可分为航天遥感(或卫星遥感)、航 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其中航空遥感平台又可细分为高空、 中空和低空平台,后者(低空平台)主要是指利用轻型飞 机、汽艇、气球和无人机等作为承载平台。按传感器的工 作方式可分为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两种。
相关主题